北京市每天新增1万人注册事故快处APP

2015-11-26 04:14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5张照片助交警远程定责

许多北京司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龟速爬行”了四五公里,才发现造成拥堵的只是两辆不愿挪开的剐蹭车。据交管部门统计,高峰期的环路,每拥堵1分钟,被堵住的车辆就能排出1公里。因为剐蹭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占全部拥堵报警的20%。明明责任清晰,非得等交警来定责,无非是图个心里踏实。

上周五起,本市首个交通事故快处APP“事故e处理”在全市推广使用,车主打开手机软件拍照上传,就可以立即挪车了,交警远程指导事故定责。正式推广以来,全市每天都会新增1万多注册用户。但是,交警怎样凭借几张照片就能完成定责?他们这样的定责准确公正吗?记者昨日探访事故快处APP的后台,揭秘交警如何完成远程定责。

提速

10分钟完成小事故处理

杨晓涛是中关村交通大队事故组的一名民警,有着丰富的事故处理经验。自今年5月事故快处APP在中关村地区试运行起,他有了新身份——APP快处专席民警。过去,他每天在路上跑现场,现在,他整日扎在交通大队指挥中心远程定责。

“您好,这里是交警大队,是您刚刚通过‘事故e处理’上传了一起事故吗?”早上10时06分,双清路剐蹭事故的报警人叶先生接到了杨晓涛的电话,一分钟前,叶先生刚刚通过APP上传了事故现场照片。记者看到,在指挥中心的快处系统中,5张现场照片清晰展现,分别显示了两车的侧前方、侧后方、两车全景以及碰撞部位。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叶先生的丰田车右侧车身受损,出租车左前部被撞瘪了。

这起事故责任很明晰,丰田车逆行造成事故,应承担全部责任。随后,杨晓涛通过电脑系统填写了事故快速处理协议书,通过APP系统推送给司机。司机双方确认无误后,在手机屏幕上签名,事故就处理完了。从接到APP事故报警到处理结束,仅用10分钟。杨晓涛说,由于这起事故是司机移开车后才拍照上传的,耽误了还原现场的时间,否则最快5分钟就能处理完。而在以往,等调派附近执勤交警赶赴现场处理,时间起码翻倍。

不到现场,交警仅仅通过几张照片就能定责?一些人提出质疑。

前日晚高峰,在成府路一个主路出口处,女司机驾驶的白色轿车和一辆出主路的黑色小轿车发生剐蹭,双方都说是对方的责任。“你们得赶紧过来,我不信什么远程定责。”女司机情绪激动。杨晓涛耐心解释:“现在是高峰期,交警赶过去需要些时间,您不如等待时拍几张照片上传至APP,我来帮您看看。”

根据指导,女司机拍摄了不同角度的五张照片。一看照片,杨晓涛就确定,女司机负全责。“我直行他并线,怎么是我的责任?”女司机声音更大了。“您听我解释。根据《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规定》,机动车在设有主、辅路的道路上,辅路上行驶的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出主路的机动车,应该负全责。”搞清法规后,女司机的情绪也慢慢缓和了。随后,两位司机通过APP进行了事故快处。

“比起复杂的伤人、肇事逃逸事故,适用APP快处的轻微事故其实比较容易认定责任。”杨晓涛说。

揭秘

三招断定追尾还是溜车

记者了解到,交管部门在全市交通支、大队共设立了50个远程处警专席,值守的都是“身经百战”的事故处理民警。

两车相撞,前车说是后车追尾,后车说是前车溜车,怎么“断案”?

这对专席民警来说,小菜一碟。“一看痕迹大小,二量痕迹高度,三听现场声响。”杨晓涛告诉记者,溜车一般发生在停车等待时,两车间距小,比追尾撞得要轻,伤痕也小;溜车和追尾碰撞位置高度也不同:追尾,后车伤痕会高于前车,因为刹车产生制动时车头会下降。如果伤痕高度相对应,则很可能是溜车。车主可以按照专席民警的指导,以身体作比照,对车辆伤痕位置进行拍照,如差别过于细微,专席民警还会建议车主实际测量,把结果上传;此外,专席民警还会通过和车主电话沟通补充关键信息,例如询问事故发生时的声响等。溜车相撞声音很小,追尾则会发出“砰”的撞击声。

在平时争议最多的并线事故定责上,专席民警也是驾轻就熟。“主要看两车受损部位、所处车道位置和行驶轨迹等,通过这些要素可以推断两车刚刚接触时的位置,责任认定也就很清晰了。”杨晓涛介绍,这类符合快处条件的轻微事故,根据规定角度的五张照片都能完成定责。如果远程实在处理不了,交警会迅速赶到现场帮助车主进行处置。

数据

挪车慢一分钟拥堵多一公里

不久前的一个早高峰,三环上严重拥堵,队尾甩出去十几公里,而被堵的司机开到近前才发现,不过是发生了一起小事故,但双方司机脸红脖子粗地在掰扯责任,不肯挪车。

根据统计,环路在高峰时期,每拥堵1分钟,被堵住的车辆长度就将有1公里。发生轻微事故不挪车,为什么对交通有那么大的影响?相关部门做过测算,在单向3车道上,1条车道被事故车占用,通行流量会被削减50%;在单向4车道上,两条车道被占用,通行流量会被削减70%。这是因为一旦发生事故,后车频繁并线,又多影响了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在早晚高峰期间,通行流量被削减70%,后果可想而知。

推行事故快处APP,让市交管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孙玲玲松了一口气。“车主多了个解决问题的途径,节省了时间,我们也能解放一些警力,放在严重、紧急的警情上。”

“事故快处APP还有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定位功能。”中关村交通大队队长向劲松介绍,有些事故需要交警出现场,但车主拨打122时经常交代不清地点,拖延了事故处理时间。而事故快处APP基于手机的GPS定位功能,能够精确反映位置,提高了事故处理的效率。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