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笔大交通》公示材料

2016-05-13 19:1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文稿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当时】起笔大交通

电视消息:起笔大交通(网络公示版)

【导语】自从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区域就被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国家动力。《北京新闻》从今天起开辟专栏《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当时》,为您呈现一年多来,三地的悄然变化和孕育的无限生机。今天播出第一集《起笔大交通》。

【正文】跨过北京最东边的潮白河大桥,就来到了河北燕郊。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城镇,如今已经聚集了60万人,其中一半是在北京工作的上班族。在国贸工作的陈女士,已经习惯了清晨打仗一般的节奏。

【同期声】陈女士:5点半起床,然后来到这儿,算出发后到公交车上的时间是6点40,到国贸的时间也就是7点40左右。而且一路上特别畅通,不特别堵的情况下。

【正文】尽管和10年前公交车第一次开进燕郊相比,今天连接两地的公交线路已经达到11条,但仍然处于超负荷状态。

【同期声】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公交处副处长王昊:早高峰的时候,公交车已经到了连发的程度,就是几辆车连着发。现在目前的道路条件也是有限。

【正文】陈女士出行的尴尬,恰恰就是京津冀区域交通需要破解的题目。作为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之外的又一个城市群,京津冀三地人口加起来超过1亿,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但是地区之间,交通互联互通程度却十分有限。对症下药,长期研究轨道交通的郜春海教授则提出,京津冀区域应该尽快搭建以高铁、城际、和地铁为骨干的轨道交通框架,再以道路连接为补充。

【同期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郜春海:形成大骨架以后,然后我们再辅助公路、公交,就形成一个大循环和微小循环的概念。

【正文】如此看来,三地需要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的“一亩三分地”,协同发展,交通先行,需要三省市绘制一张图。

【记者出镜】北京电视台记者 黄洋: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北京通州和河北交界的地方,在我们手边可以看到成片的高楼就是燕郊了。现在我们脚下正在修的这条路是一条连接两地的徐尹路。北京段的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就可以完工通车了。

【正文】徐尹路北京段年内完工,河北段建设已经起步,未来两年将积极对接。2014年4月,京津冀三地成立区域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建立定期会商机制。三地共同编写交通发展规划,对“断头路”、“瓶颈路”进行梳理,列出完工时间表。其中,河北与北京约定,2016年前打通京台、京昆、京秦、密涿四条高速公路的断头路。目前京台、京昆已经通车。

【记者出镜】河北电视台记者 张怡:现在我所在的位置就是新打通的京昆高速。从河北涞水只需要四十分钟就达到北京西六环,比以前节约了50分钟的时间。

【正文】同样见到成效的,还有轨道交通建设。

【记者出境】天津电视台记者 高雪纯:这里是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这个像贝壳一样的建筑就是于家堡综合交通枢纽,在今年的8月份,京津城际就将正式延伸到这里,从这儿到北京南站只需要45分钟。

【正文】根据一小时交通圈的设想,2020年,京津冀三地将建成9500公里的铁路网。环京津地区各城市与北京、天津之间1小时通达,主要相邻城市间1小时通达。

【同期声】北京市交通委京津冀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赵阳:我们首先要梳理不同的我们三地(交通)法律法规政策,执行统一的运输标准。包括今年我们要推行的三地能联合使用一卡通,还有客运联程。

【同期声】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运输经济研究室主任 李连成: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就应该是实现这个区域当中交通的互联互通。

【正文】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河北电视台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