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领导坐镇部署防汛工作 两万余“交通人”连夜备勤 针对“7·20”暴雨暴露出的问题——本市首挖两座大型蓄水池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耿学清)为应对24日夜间和25日白天的强降雨天气,昨日市领导亲自坐镇,部署防汛工作。本市防汛、交通、排水、高速养护等多部门彻夜备勤,坚守岗位,确保汛期安全。此外,《法制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汛期京城多家政务微博矩阵联动,为市民提供及时、正确的雨情信息,成为互联网领域的“抗汛一线”。
昨日上午,市委书记郭金龙,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指示各级防汛部门务必严防死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昨日21时,郭金龙、王安顺等市领导到市防汛指挥中心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部署强降雨应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法晚记者从市防汛办获悉,针对“7·20”暴雨暴露出的问题,丰台区首次在丽泽桥、京港澳南岗洼连夜开挖两处调蓄水池。这是本市防汛工作中为应对强降雨首次采取这样的临时应急措施。
查漏补缺 易积水点附近开挖蓄水池
法制晚报记者从市防汛办获悉,为应对新一轮强降雨,本市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其中,丰台区首次在丽泽桥附近连夜开挖3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在京港澳高速道路北侧修建可容纳5万方水的蓄水池。这两座蓄水池于7月23日下午选址设计并连夜开挖,目前仍在施工。
7月19日6日至20日6时,全市普降大雨。在“7·20”降雨过程中,丰台区丽泽桥、京港澳南岗洼积滞水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丰台区政府立即召开工作部署会,对每处积水点采取了相应应对措施。记者从丰台区防汛办了解到,丰台区分别在每处制定了应急解决方案。
为缓解丽泽桥桥区积水问题,丰台区在三环路丽泽桥东南角,修建可容纳3万方水的调蓄水池,增加桥区调蓄能力。该工程连夜施工,目前工程已接近完工。
为缓解京港澳高速南岗洼处积水问题,在京港澳高速道路北侧,临时修建可容纳5万方水的蓄水池,提升桥区排除积水能力。工程连夜施工,目前建设进展已经过半。同时加高附近牤牛河堤防,防止河水对该路段的影响。
此外,加高风草河堤岸,降低河水漫溢风险;丰北路临时泵站增加3台水泵,抽排能力达到3300立方米/小时;短时难以采取工程措施的险段险点,全部安排专人值守,一有情况随时处置。
另外,记者从首发集团获悉,昨日暴雨来临前,首发养护公司也对京港澳高速在“7·20”暴雨中的受损路段和暴露出的隐患点,提前采取加固、封堵、疏通等措施,确保道路畅通。
彻夜备勤 两万余“交通人”昨日连夜备勤
法晚记者上午从市交通委了解到,接气象预警后,24日中午,市交通委启动此次强降雨交通保障应急预案。交通行业共计派出道路、公交、地铁等各支抢险备勤力量21000余人、车辆3300余辆、机械设备1700余台套。全市交通行业与武警、交管、排水等建立联动机制,保障交通正常运营。
地面公交方面,及时采取停运等措施适当采取增加班次、提高运力、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共备班机动车200辆,保障出行需求;落实地铁运力保障,共备车51组,根据客流情况及时调整运营安排。安排出租汽车作为定点保障,监控出租汽车运力情况,及时调整运力,确保乘客顺利出行。
轨道交通方面,交通部门准备了1000台抽水泵、32000个沙袋、1300块挡水板等防汛物资全面投入备勤,在重点站口、车辆段安排专人盯防,严防夜间雨水倒灌。
四站两场方面,密切关注列车、航班晚点信息,及时调派保点出租车辆,适当延长地铁运营时间。
后方支援 政务官微构筑互联网“抗汛一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降雨过程中,北京政务新媒体也走上了 “抗洪前线”,成为传递最新汛情信息、稳定公众情绪、做好防汛工作的关键。“北京入汛以来最大降雨或在明天来袭!”、“暴雨来袭如何避险”……从7月19日至今天上午,市水务局官方微博、微信共发布有关雨情信息80余条;市防汛办官方微信“北京防汛”第一时间推送7条权威汛情信息。
其中,防汛有关部门通过微博、微信实时发布预警信息、天气提醒,并及时通报雨情信息,让市民充分了解此次降雨过程的发展,使市民更好地安排出行。北京市水务局官方微博“水润京华”,对此次降雨过程进行了实时直播,及时公布积水点情况,提醒市民绕行,得到众多网友关注,阅读量达16万;发起的#北京防汛#话题词,获得1635.5万的阅读量。类似信息的传播有效减小了暴雨可能带来的损失。
另外,此次暴雨中,政务官微不仅及时推送“北京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汽车涉水后有何隐患?这些部位要检查!”等最新情况与避险方法,还及时辟谣,消除市民对暴雨的恐慌。
“居庸关山体滑坡”、“北京地铁1号线公主坟站被淹”、“西二环严重积水”……对这些虚假信息,水润京华、北京地铁、交通北京等政务微博第一时间进行辟谣,并获得16区政务矩阵成员大量转发,让市民听到官方权威声音,不被谣言误导。
此外,在持续大雨中,无数的感人场面也通过各政务官微传递到市民面前。北京消防发布的“房山男子困于湍流 消防员奋勇下水挽救生命”、“大兴消防官兵救助被困孕妇”;水润京华发布的“暴雨中值守,雨不停,他们不休”、“水政监察大队队员护送临产孕妇”;平安北京发布的“无论风雨多大 有我们为您守候”……这些正能量信息,让市民感受到了暴雨中的温暖,对防汛工作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谅。
防汛人物 坚守14个小时 防汛工人“不下火线”
“我们现在刚回到双营泵站集合点!稍事调整休息!还要备勤!”北京排水集团的柴广庆师傅上午接通法晚记者电话,他身边机器轰鸣,不得不扯着嗓子跟记者通话。
今早8:30,柴师傅带领19名工人从值守了14个小时的西客站隧道备勤点撤到集合点,等待应对下一场降雨。
昨天17时50分,市排水集团启动防汛一级响应。仅仅10分钟后的18时,大型抢险单元19组、中型抢险单元25组、小型抢险单元64组、车巡组44组、人巡打捞组247组、设备抢修组23组,全部预值到位,2459名防汛人员全部到岗。柴广庆也带领着一组大型抢险单元即时到位。
针对“7·20”降雨中多处积水隐患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集团调整了抢险单元布控、加强设施应对准备。这次,柴广庆由原来的会城门桥南铁路桥附近,直接部署到7月20日积水严重的西客站隧道。
“7·20”由于降雨时雨强大、时间长,低洼的会城门桥区开始积水并且迅速上涨。柴广庆沉着应对,指挥单元迅速展开作业,车辆到位、连接排水管、下泵等动作协同展开。经过近六个小时的奋战,会城门的险情终于解除,随即又接到指挥部支援西客站隧道抢险的命令,来不及休息,他又带着队员赶赴增援,一直奋战到21日凌晨2点多。
“哪能睡得着,一直在观察天气、看手机上更新的云图信息。”从昨天下午6点到今晨8点,柴广庆和19名工人和衣在工作车里值守。
本版文/记者 耿学清 张婷 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