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议:优先保护京津冀接壤长城

2017-01-15 16:08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建议优先保护京津冀接壤长城

“一些地区由于过于重视商业利益,为了利用长城这块金字招牌,各种与长城无关的、甚至存在负面作用的商业项目在长城周边上马建设,不仅破坏了长城周边的整体生态,而且影响了长城的保护。”在过去的一年中,63岁的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王守法和30多名政协委员爬了北京不少地方的长城,形成了专委会提案,建言北京北部长城文化带建设。

北部长城文化带 现状

北部长城三成已经毁灭消失

北京地区的长城呈半环状分布在北部山区,从东到西横跨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6个区35个乡镇。据不完全统计,长城脚下分布的古村落数有100余处。据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最新调查结果,北京北部长城文化带内保存较好的长城仅有54.3公里,保存一般的约有110.7公里,保存较差的约有95.6公里,保存状况差、仅能勉强分辨遗迹的约有103.4公里,已经毁灭消失的达到162.7公里。也就是说有三成的长城已经消失了。

北京北部长城文化带历史遗存数量众多,除了长城本身的建筑外,在长城沿线既留存着许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庙宇在内的文物古迹,也形成了一大批与长城有关联的、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长城文化带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长城建筑本身,也包括长城内外古村落民俗文化内涵,还有全民抗战文化内涵等。

北部长城文化带 问题

“爬长城”却极少长城文化体验

“十三五”规划引入了“文化带”的概念和理念,但至今仍缺乏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及配套的实施方案,没有明确文化带保护利用的地理范围、规范标准、实施步骤等,致使有关区、乡镇政府更多停留在争取财政资金,对长城进行保护和修缮之上,没有跳出“就长城保护而保护”的范围。

北部长城文化带建设涉及6个区,同时涉及到文物、文化、农业、林业、交通等多个管理部门,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很难形成整体合力,反而容易造成长城文化带建设“单打独斗”的局面,难以产生最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于各种历史和人为原因,许多险峻、偏远地区的长城依然存在破坏严重的情况,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保护、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开发等问题,都没有形成共识,更多是依靠传统的经验、上级的要求、地区的发展来进行判断。加上各个地区在长城保护的过程中只是用最简单、最粗放的手段去修复,导致各地区在修缮长城和开发长城的时候“自由发挥”,出现诸多乱象。

北京长城已开放点约17处,开放段长度约为总长度的8%至10%。既有的开放段长城景区管理缺乏规范,展示接待方式单一,对各段长城的特点以及长城历史文化内涵挖掘展示不够,游客到景区更多的是“登长城”“爬长城”,极少是体验长城文化。长城的开发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一些地区由于过于重视商业利益,为了利用长城这块金字招牌,各种与长城无关的、甚至存在负面作用的商业项目在长城周边上马建设,长城周边的建设控制地带一再失守,不仅破坏了长城周边的整体生态,而且影响了长城的保护。

北部长城文化带 建议

协同发展优先对津冀接壤长城进行保护

长城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内容,北部长城文化带不仅仅是个区域概念,更是文物保护利用、区域协同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探索建立北京北部长城文化带资源数据库,建立北京北部长城文化带保护利用综合保障体系和统筹领导机制,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等重大活动筹办的契机,加快推进步伐。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在每个区选择1至2个有基础、有“故事”的长城段作为试点予以重点推进。既要将长城文化带上的各个“珠子”擦亮,更要把这些“珠子”串联起来,关注到道路、交通、通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值得注意的是,长城保护修缮应在消除隐患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保持长城的历史沧桑之美。推进京津冀三地长城保护利用工作,解决好京津冀三地在长城保护过程中遇到的“边界”难题,可优先对与津冀接壤的平谷红石门长城和密云司马台、古北口、卧虎山段长城,以及北京昌平与河北怀来段长城的保护,同步开展文物修缮、利用、开放等工作。

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带文化内涵,构建完善的展示系统,改扩建中国长城博物馆、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将这两个博物馆(纪念馆)打造成为国家级的长城博物馆和长城抗战纪念馆,还可以开展北京北部长城文化带的数字产品试点和智慧博物馆试点,让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载体更直观、更方便地体验“活起来”的长城文化。 

责任编辑:范天德(QN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