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共享单车运维员工的辛苦 每人要维护一千多辆车

2017-03-22 15:30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每天要维护一千多辆单车

共享单车出现后,污损、破坏、侵占、盗窃单车的情况也随之而来,甚至有人将共享单车比作“国民素质的照妖镜”。

用户体验是否良好,是共享单车企业吸引外界注资、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这样的需求,催生出全新的职业:共享单车运维人。它给曾经的修车大爷、快递员和送餐员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他们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也为共享单车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期《社会守望》,我们带您走进共享单车“守护者”的日常生活,听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解密

维护单车的不都是老师傅

通州万达广场B座30层,是北京本土共享单车企业“酷骑单车”的办公地点。这个行业有多火,从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就可见一斑。记者了解到,他们的技术人员封闭研发了一个月,就实现了“小绿车”的从无到有。公司虽然才成立4个月,却在30多个城市投放超过20万辆单车,有300多万注册用户。

短途出行是“刚需中的刚需”,绿色低碳又正迎合了当下的生活方式,所以尽管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摩拜、OFO优势明显,但“后来者”们仍能分得巨大蛋糕。这也注定共享单车的竞逐不会是百米飞人大战,而是比拼耐力、策略的长跑。

在众多品牌角力中,各家公司都很注重组建单车运维团队,这是维持共享链条运转的关键一环。目前,酷骑单车的北京运维团队有近三十名成员。公司下设全国运维经理、地方片区运维主管、片区运维专员,而运维专员又分为维修专员、运输专员和巡逻专员。

和很多共享单车公司相似,酷骑单车的运维大本营也在北京。所有加入团队的人,都要在北京接受培训,然后分配至外地出差或留在北京工作。

外地出差的师傅是年轻人,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积累经验后,善于学习的他们会迅速把“北京模式”复制到外地,开始和当地用户交流并带队修理车辆。

而留京工作的人是年长者,年龄在35岁至40岁之间。北京的用车需求很大,他们或许学历不高,但必须勤奋,能抗重压。因此,一大批退伍军人、曾经的快递员或送餐员成为团队主力,而专长修车的人,也只是团队中的部分力量。

职责

每人要维护一千多辆车

通州有超过15000辆酷骑单车,但配套运维团队只有14个人。这相当于每人要维护一千多辆单车,工作压力之大显而易见。

这14人团队中,真正意义上的修车大爷只占两位,他们经验丰富,负责在库房处理疑难杂症。而剩余12人则每天在户外工作。如果赶上业务繁忙,所有人都要上街作业。

早高峰、晚高峰是市民集中使用共享单车的时段,运维工人也分白班、夜班两个班组。白班工人早九点上班,晚五点下班,其中有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夜班工人下午上班,晚十点下班,平均每人每天工作八小时左右,但一旦进入车辆破损高峰期,工作时长可能要接近12个小时。

现在,每名运维专员要负责3平方公里内全部车辆的检修、巡逻、摆放和擦拭工作,这注定单车运维不只消耗体力,而且相当“烧脑”。

事实上,工人们虽然每天九点上班,但工作从前一天晚上就已经开始。每天晚高峰过后,运维工人要根据后台大数据,对车辆位置进行合理调配。对于次日出现的单车受损情况,工人们要在下班后取走一些车辆部件,方便第二天直奔修理现场。

除巡逻过程中发现故障车外,公司还给他们发放了装有运维软件的手机。这个软件很像“滴滴打车”,一旦用户反映故障车辆的所在位置,软件就给最近的工人“派单”。“接单”后他们会按电子导航赶到现场。所以手机玩得不“溜”的修车大爷们,想跟上节奏就有点难了。

辛苦

每天要背20斤重的维修工具

现在北京街头的共享单车数量很多,但车辆折损率让人触目惊心。怎么医治这些“病号车”呢?记者跟随通州片区运维主管程玉军走上街头。

程玉军介绍,修理共享单车分两类情况。对于单车闸线、车胎、车链损坏等基础故障,他们会现场修车,恢复车辆使用。发现有车圈变形,车身被喷漆等严重问题,就要在笔记本里记下车辆位置,晚上统一带回仓库修理。

因此,每位运维工人都有一个双肩背包。包里装着近30种修车工具,其中很多扳手、改锥的尺寸都是特制的。再加上手套、水杯、笔记本等个人物品,这个包的总重量接近20斤。

记者注意到,单车最常见的毛病是车胎的损坏。其中维修后胎最为费力,尽管天还不热,但20分钟下来,程玉军还是出了一身汗。另外,给车加锁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虽然有专业工具,但拆锁听着“解气”却剪着费力,程玉军的手心磨出了好几层老茧,剪一会儿就得甩甩手放松放松。

最不好处置的,是有人把车推上了住宅楼。由于举报信息不明确,运维软件无法判断车辆位置,只能一层一层地人工筛查。即便如此,车也很难找到,因为它可能被用户放到家里了。

心声

车刚修好就被人骑走时最开心

公司初创阶段,正值寒冬,当时运维工人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只能骑共享单车走街串巷修车。程玉军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他骑了60公里,第二天身上酸得起不来床。

用车容易护车难,这也是记者体验单车运维工作的感受。但对程玉军来说,新的就业机会非常宝贵。今年43岁的他,此前在外地做路政养护工人。这样的履历到其他公司只能当一名保安。但共享单车兴起后,他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在东六环的梁各庄公交站附近,4名通州片区的运维工人正在集中修理10辆被黑摩的扎坏车胎的单车。两名年轻人站在一旁,静静等待修车。“我们最享受的就是车刚修好,就有人骑走的感觉,这说明我们真发挥作用了。”程玉军笑称,这种感觉就像“F1赛车加油站”一样。

从一名路政工人,到运维团队的管理者,程玉军仿佛也加入了年轻人的创业队伍,“现在每天都要学习,以前从来没体验过。”

一上午的时间,程玉军一个人就修了近十辆车。午休时间也没闲着,他只是在街边饭馆扒拉了一口面条。运维工作长期在户外,没有固定的休息地点,饭后喝了两口水,程玉军又奔向下一个修车地点。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作者:张骁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