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古稀老人扈文溪公园小亭唱大鼓 每周末坚持推广传统曲艺

2017-04-18 07:30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古稀老人公园小亭唱大鼓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日上午,紫竹院公园显得格外热闹,在春花绿树之间跳广场舞的大妈、吊嗓子的京剧票友、唱越剧的戏迷都自得其乐……

走到澄碧山房附近,一阵抑扬顿挫的大鼓声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一个小小的亭子透着古朴,68岁的扈文溪站在亭子中间右手击书鼓、左手持鸳鸯板,唱着京东大鼓,白发苍苍但声如洪钟。

对扈文溪来说,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四年多来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每个周六日,家住昌平的他早上四点半就起床,背着四五十斤重的音响和乐器,赶在五点坐上开往市里的头班车,就是为了七点多时能在公园里与忠实的听众相见。

“一听就是这个味儿,特别朴实亲切。”扈文溪的听众大多是老人,他们像老友相聚一样,一边聆听一遍打着节拍跟唱,享受着免费的饕餮盛宴。少数路过的年轻人则带着新奇的表情,举起手机或相机,将这个在湖畔小亭唱大鼓的老人收入镜头。

“老师傅您唱得真棒!”在扈文溪休息的间隙,一位听众凑上前询问他所唱的是哪种大鼓。扈文溪坐下来赶不及喝口水,就开始向听众介绍起来,“咱这京东大鼓可有年头了,最早出现于清代末年,流行于北京以东地区,所以叫京东大鼓,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介绍起京东大鼓的历史,扈文溪显得格外骄傲。

自小喜欢京东大鼓的他,年轻时是一名火车司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他因为喜爱唱大鼓而被下放到河南省兰考县劳动改造。但这并没有改变他对京东大鼓的爱,反而因此结识了同在兰考的京东大鼓曲艺名家董湘昆,劳动之余继续学习京东大鼓曲艺。

四年前,董湘昆逝世,已从木材公司退休的扈文溪更急迫地感受到京东大鼓的地位虽然高,但懂得京东大鼓的听众却越来越少,亟须传播。于是,他开始在北海公园人流量多的地方唱京东大鼓。

退休金只有约三千元的扈文溪并没有请人弹弦的本钱,为此他只好背上音响播放伴奏。随着北海公园对“静音”的规范,扈文溪去年开始“转战”紫竹院公园。幸而,始终有许多忠实的听众赶赴扈文溪的“周末专场”,有的甚至从天津、廊坊等地专程过来听鼓书。

82岁的舒德荣老人就是扈文溪的铁杆粉丝,她从通州坐了两个小时的车赶来听鼓书,“他的大鼓书说了四年,我也听了四年,都是原声、原味、原调,每个咬字都到位。内容也是赞颂社会新风,有教育意义。”

曲艺界有“饱吹饿唱”的说法,因而扈文溪演唱前总是空着肚子,直到上午十一点半人潮渐渐散去。老人的身体上也有一些毛病,左眼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视力也并不好。不久前老伴不幸患上乳腺癌,但她的话语让扈文溪愧疚又感动:“听众需要你,我能自理,不用管我。”在照顾老伴的同时,每周末的京东大鼓之约他依然风雨无阻。

“京东大鼓是一门接地气的艺术,对普通百姓没有语言障碍,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但是现在太多的年轻人不知道,形势比较严峻。”作为扈文溪的老听众和朋友,王大林经常在扈文溪唱完休息的时候,见缝插针地向听众介绍京东大鼓。

如今,除了每周末到公园演唱京东大鼓,扈文溪每个月还会去一趟唐山,在那里他带了几个七八岁的孩子作为学徒,他期待着,这门艺术未来能得到传承。本报记者 牛春梅 实习生 王广燕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作者:牛春梅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