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珐琅厂高级技师罗淑香:再让我选择,还来珐琅厂

2017-04-28 05:17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罗淑香:再让我选择,还来珐琅厂

景泰蓝点蓝高级技师、非遗传承人 点蓝40年

金红、雪青、瓷白、玉绿……从16岁初中毕业接父亲班走进珐琅厂的第一天,罗淑香就注定与这些名字如诗般的绚丽颜色结下不解之缘。从青涩懵懂的女孩,到成为景泰蓝点蓝高级技师、东城区非遗传承人,时光飞逝已经转眼将近40载。2017年,罗淑香马上就要到了退休年龄,她说,有时候自己经常想,如果时光退回到16岁那年,就算不是因为“接班”而“被选择”,自己依然会在看到景泰蓝的美丽后,选择来到珐琅厂,将自己所有的努力和智慧奉献给景泰蓝。

16岁接班点蓝40年

罗淑香的父亲在北京珐琅厂公私合营之前的“小作坊”时代,就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艺人,后来,父亲转到珐琅厂里的销售供应科工作。因为经常要外出洽谈业务,所以包里总是要放一些宣传景泰蓝产品的图片和照片。“我第一次见到景泰蓝,就是父亲包里的一张画片,上面是一只景泰蓝筒子瓶,线条那么圆润流畅,颜色那么光彩柔和,我才第一次知道景泰蓝是这么美。”

1977年,16岁的罗淑香初中毕业,家里有7个兄弟姐妹,只有罗淑香的年龄正好够“接班”,就这样,这个对景泰蓝制作一无所知的小姑娘,就正式成了珐琅厂点蓝车间的一名小学徒。罗淑香回忆,当时带她的师傅叫宗稳站,是厂里的老师傅了。“我师傅特耐心,对于我这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棒槌’,从最基础怎么‘拿姿势’开始教起,一边教一边鼓励我‘别害怕’。”谁知道越是叮嘱“别害怕”,罗淑香心里越紧张,上颜色甚至不分图案和底儿,一股脑儿地全都“糊”上。加上个子小、手掌小,铜胎也是一个没拿住就摔到地上,磕瘪了一大块。

逛公园只为找灵感

在罗淑香的记忆中,师傅对于刚刚来到工厂、惊慌失措的她是温和的,但是对于点蓝这道制作景泰蓝重要的工艺,严格得几近苛刻。虽然上学时候也喜欢画画,但是毕竟没有专业的美术基础,罗淑香刚开始点出来的颜色总是不合格。“不合格师傅绝对不‘凑合’,刚到厂里,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冲了,重来’。”一个瓶子冲四五次、重新点是家常便饭。

如果把景泰蓝的掐丝工艺比作绘画中的白描,那么点蓝就是绘画中的着色。不同的是,点蓝用的不是画笔,而是蓝枪和吸管,用这两种特殊工具将粉状的釉料填入丝纹之间,便形成不同颜色的图案,这就是点蓝。景泰蓝业内有一句俗话,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景泰蓝作品,主要说的就是点蓝这道工序,技师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赋予每件作品色彩,即使是一样的器物,颜色也会不尽相同。罗淑香说,很多设计图并没有配色,这就需要点蓝师傅凭着自己对物体的认知、对颜色的掌控来决定用什么颜色。“我就每天上下班路上,一边走一边盯着路边的树、花看,看每一片树叶的颜色,看每一个花瓣的颜色,看大自然中的色彩是如何过渡、如何润色的,然后想着我怎么才能把这种颜色运用到点蓝中去。”直到现在,罗淑香只要有时间就要逛公园,不是为了休闲游玩,而是到公园去看树看花。“中山公园、植物园的花展,我几乎每次都去。”

景泰蓝的点蓝,要用六七十种基础釉料配出色谱里所有的颜色,需要无数次尝试,先烧小样,返工七八次是常有的事。罗淑香说,这件事不但需要耐心、经验,更需要灵感和悟性,而所有的乐趣就在其中,这正是手工艺的魅力。

成为国礼“打样人”

罗淑香说自己是个急性子和慢性子的“综合体”,急性子的表现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特别“恨活儿”:“来活儿了,我恨不得不吃饭、不睡觉,立马就给它做好。”但景泰蓝的制作又绝对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急于求成、不动心思只求成果,即便做出来也不可能是一件好作品。

也许是父辈和师傅的影响,罗淑香骨子里带有一种有点执拗的“安分”。经历了企业改制,她选择了留下来,也经历过好几次其他企业以多于目前两三倍的高薪挖墙脚,她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来。“既然在一个地方干就好好干,我不愿意到处跑。我对珐琅厂有感情,我把我最宝贵的年华都给了珐琅厂,人熟、地熟,我家里兄弟姐妹这么多,在一起的时候都感觉没有单位同事亲。”

现在,罗淑香已经成为景泰蓝点蓝技艺的传承人。厂里生产什么新产品,都是罗淑香配色、出样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投产制作。中国向联合国日内瓦总部赠送的“盛世欢歌”景泰蓝瓶、雁栖湖APEC主会场国际会都的景泰蓝斗拱等,都是经过罗淑香配色点蓝。甚至有什么疑难的活儿,比如烧丝烧的太薄、铜丝老化脱落,也都是罗淑香靠着自己的巧手和经验、耐心“挽救”回来。

退休后会继续带徒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罗淑香就正式退休了。“有时候我自己就想,如果我现在回到16岁的时候,再让我选择,我还是会继续选择到珐琅厂工作。因为我第一次看到制作完成的景泰蓝成品,那种炫目的美丽带给我的震撼直到现在都记得。没来珐琅厂之前,我觉得是因为父亲的原因,让珐琅厂选择了我。但我来了之后,才有一种和景泰蓝互相选择的感觉。”

罗淑香说,自己干了一辈子也学了一辈子,越干就觉得里面的乐趣越多,越干越觉得自己还没学够。但自己工作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这股子干劲儿现在基本上已经转化到带徒弟上。罗淑香告诉记者,自己带过的徒弟也有不少。“当时我师傅怎么要求我的,我也怎么要求他们。”罗淑香说,“现在的孩子们见多识广,比我们那会儿聪明多了。但是见识多了,脑子活了,反而不容易踏实下来。”“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要踏实,配料记不住,多做多实践。颜料名称记不下来,在小本上记、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方法朴拙,但罗淑香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磨出一颗匠人的心。

特别是在罗淑香的徒弟中,还有两个聋哑孩子。“她们虽然有一些缺陷,但是对于点蓝这种特别需要耐心的工作,反而比其他人更能静心。”她告诉记者,其中的一个孩子叫孟娜,北京人,5年不是个很会表达的人,她不知如何来表达自己四十年来的勤勤恳恳,更不懂得任何“以小见大”“平凡伟大”的叙事技巧。“没什么别的,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也许在她看来,任何耀眼的成绩和荣誉,都只不过是一个车间工人应有的本分。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王萍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王萍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