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东城三里河泛清波 设计师险落泪

2017-05-18 15:09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三里河泛清波 设计师险落泪

五一前,东城三里河绿化景观正式亮相,这是北京城区近年来第一个重新挖通河道、恢复古都历史风貌的尝试。

重修的三里河不到千米,呈带状展开,水草摇曳,溪水潺潺,别有野趣;两岸绿草茵茵,回廊和转角花枝摇动;附近灰墙灰瓦的民居、会所沿着岸边和胡同的走势迤逦铺开,构成一片“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美好意境。

打造“老胡同,新生活”的国际一流宜居社区,这是东城区对于前门东地区的规划和构想。如今,已可初窥一斑。

今时今日

老胡同化身会客厅 原住民重返故里看新景

“老姑,看那个汩汩冒泉眼的地方了吗?那就是咱家房子原来的位置。”5月15日上午,在三里河南岸,年近半百的满运杰“横七步竖八步”地丈量好位置,像孩子般扬着胳膊大声招呼着姑姑满玉香。

满家在得丰东巷住了几十年,如今得丰西巷还在,得丰东巷已变成了三里河的河道,不过胡同交叉口所形成的“三角地”被保留了下来,长在“三角地”的3棵大杨树也依然枝繁叶茂。

“我小时候就在这树荫下玩的,这几棵大树,也是我们巷子里的地标,著名的泔水回收处。”满运杰哈哈大笑地跟来观光的游客讲起了“古”。

满家是在2014年三里河景观重修时从前门地区搬走的。前几天听老街坊说起三里河景观已经开放,满运杰开着电动代步车带着年近八十的姑姑旧地重游。看着水里蓝天白云的倒影,满玉香也很感慨:“跟画似的,比我们挤在这儿的时候,是好多啦。”

虽然当了几十年的前门居民,满玉香的回忆里却没有关于三里河的印象,“都是大杂院,挤挤挨挨的。”实际上,三里河形成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最初是一条泄洪渠,之后河道两岸自然形成了居民点,是前门地区传统城市肌理、斜街、南北向胡同、东西向四合院的形成之源,但它在清末湮没。

家住草厂四条的丁淑凤说,从三里河景观开放以来,有很多像满家这样搬走的老街坊又回来赏玩。“上周末我还看到十几个老街坊,带着吃的喝的,特意重回故地,把如今这水道当成会客厅聚会啦。”

丁淑凤也是前门地区的老居民,前门东改造时,难舍故里的她选择了平移,从北芦草园胡同换到了草厂四条。曾经,丁淑凤也羡慕搬走的街坊们住进了大房子,而自己只能住三十平方米的平房,但如今,她成了搬走的老街坊们羡慕的对象。

丁淑凤所住的平房虽然面积不大,但按她的说法是“正规的四梁八柱,冬暖夏凉”。三里河景观的改造完成,也让她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巨大提升,丁淑凤说自己是“直接住进了公园里的水景房”。

河边顺流建成的回廊边,四处可见聚在一起聊天的老人们,还有的老人抱着大肚小口的杯子,坐在水边品着茶晒太阳;河边有三五个孩子在老人的搀扶下,摇摇摆摆学走路,有个两岁多的小男孩从宝宝车里爬出来,试图下到河边揪水草,刚挪了两步,就被奶奶抱开……

旧时沧桑

十几年努力 终于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如今这样平实生动的胡同生活,是十几年的努力才终于促成的。在这漫长的调整建设中,建设者们听到的牢骚和埋怨甚至远多于赞美。

按照文化整体保护的原则,拓展“胡同共享”空间,把老胡同变成会客厅,实现原住民与新居民共融共生,这是东城区政府关于前门东社区的理想规划。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2000年拓展两广路开始,前门地区就开始拆迁整治,2005年前门东区项目正式启动,中间曾暂缓一段时间,2014年东城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书记、区长任总指挥,区属29家单位为成员的项目指挥部,重新启动了前门东区项目。

三里河景观工程启动后,建设者们的工作紧锣密鼓。疏解河道范围内480户居民;完成区域内“四横三纵”主干路景观绿化及环境整治工程;完成煤改清洁能源改造;治理开墙打洞、拆除164处违建,完成2.8万延米架空线入地及2700米延长雨污分流工程;对文保单位进行全面保护修缮;回植国槐5棵;种植特选苗木29棵;河道全线放水试运行……

“没见成果前,光说未来如何好,留下了和搬走的原住民没看到,没感受,对我们的工作非议很多,牢骚很大。等三里河一开放,大家的态度一下子转变了。”在前门街道工作了十几年的大江社区党委书记李文生感慨颇深。

三里河景观是前门东区项目截至目前第一个呈现出来的“成果”,这个成果也让设计师朱儁夫感觉比预想的要好,“三里河是一个绿色、开放、共享的带状公园,起到空间串联作用。而原住民们有机会依水而居,还可以在水边从事很多活动,喝茶、散步、观花、唱戏、遛鸟……每一种活动都特别有画面感。”

为了完美呈现三里河地区历史风貌,朱儁夫用了两年时间才拿出整体规划,期间他到档案馆、图书馆翻遍了从明清以来历朝历代三里河地区的街巷地图,并且把所有的地图都做出了计算机复原图,逐一比对,“三里河完全湮没了,但是周边的街巷实际上是沿河呈扇形展开,虽然原有的胡同肌理被阻断,但是大的方位、走向没有变化,所以我们就通过街巷的变化来推导出三里河的原貌。”

虽然已成功设计了多项工程,但对于三里河景观的设计,朱儁夫格外慎重,“难点在于既要充分尊重历史遗迹又要协调周边景观,新形成的景观风貌还要与旧时的古都风貌一致。”

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朱儁夫勾勒出了三里河地区的四个特点:水系、完整的胡同肌理、繁盛的会馆文化、丰富的民居院落。由此,他定下来基本设计思路,“将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形成特有的自然肌理与清新朴野的风格;绿地空间沿着河道弯曲形态自然展开;同时运用雨洪调蓄系统构建绿色生态环境。”

规划思路出来后,专家们又经过多次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了大家都认可的设计方案。随着建设的进行,河道两边的会馆逐渐露了出来,原住民不仅得到保留,室内生活质量也得到改善。朱儁夫多次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晒出三里河景观的图片表达自己的喜悦,“这么多的历史遗迹,如果不整理出来,就淤积在大杂院里,很快就会衰败、消落。通过三里河的整治,它们都被展现出来,附着在它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也能鲜活地呈现出来……”

2017年,三里河河道内第一次注水时,是朱儁夫接手这个项目后最激动的一天,甚至差点当场落泪,“虽然设计了河道,但我也明白北京多么缺水,没有对恢复水系抱有太大期待。当水真的流动起来,我的心里也有欢歌在流淌。”

“动静、闹热与安谧之对照,徜徉于此,思接古今,品味当下。”景观开放之初,作家苏叔阳欣然题字,著名书法家米南阳书写,共同为三里河写下了《重修三里河记》,表达赞叹与欣喜之情。

未来愿景

让更多人体验到纯正的老北京味儿

三里河景观项目初步完工和大获好评,仅仅是前门东项目壮志雄心的一部分。

按照政府的整体规划,这个地区在年内将完成草厂14条胡同市政提升工作,胡同市政改造完成率达到74%,进一步提升公共环境,提升原住民的居住和生活品质。

而在修缮的同时,也会保护原有街巷肌理、院落布局和建筑风貌,继承和延续传统生活方式,“留住乡愁记忆,形成拥有千年历史积淀,带有情感和经历的文化软环境,最终达成宜居生活理想。”

未来值得期待,今日生活也逐渐安稳静好。三里河地区已初步形成了“街巷—水系—院落”的市井生活。学走路、拔水草、看小鱼的孩子们,有了一个可以消磨童年的“水乡”,当他们长大后回想起今天的“城南旧事”时,也许就不再是院子里掉落的石榴花,草丛里的善良小偷,而是临水的琴声、推水车的爷爷、芦苇编出来的花鸟鱼虫……

主笔 周明杰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周明杰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