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演出为百姓 实惠

2017-06-23 01:07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演出为百姓 实惠

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卓有成效,不断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让每个普通百姓都能感受到。文化部产业司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中,北京市文化产业综合指数连续五年全国排名第一。

送文化 精·诚·魅

村里来了歌唱家 礼堂挤满人

从北京中心城区到34公里的郊区,从国家级艺术殿堂到基层百姓的田间,日前,国家大剧院“百场公益演出”走入门头沟区,驻院的多名艺术家怀着满腔热情为潭柘寺镇桑峪村和南辛房村的村民带来了一场接地气儿的演出,而这种让百姓近距离欣赏高雅艺术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工作中的常态。据悉,截至2016年底,大剧院将9476场高质量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送到每一个角落,使艺术真正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提升着国民的文化素养,涵养着城市的文化生态。

把艺术送到老百姓心窝里

6月12日,北京晨报记者随国家大剧院驻院艺术家们共同驱车到达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南辛房村礼堂。这个可容纳500余人的礼堂是村中规模最大的文化活动中心,但环境设施跟专业演出场所差距还很大,不过这丝毫未影响演员们的热情,他们说为能把高雅艺术带入百姓生活感到荣幸,所以更要认真对待演出。

听说有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家来演出,不少桑峪村和南辛房村的村民提前一小时就赶到了文化中心,不一会儿,500余人的礼堂里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桑峪村的唐女士带着2岁的女儿来了,“娃娃平时喜欢哼歌,希望这次受艺术家们的熏陶,将来也能成为大歌唱家。”“没想到在咱村里就能有这么好的音乐会,国家大剧院真是把艺术送到老百姓的心窝里了。”南辛房村村民刘女士激动地说。因患有眼疾,一直没离家看过演出的她由家人搀扶着进入文化中心大厅,准备用心去欣赏音乐的魅力。

艺术家教村民用外语叫“好”

演出中,艺术家们每每登台,便赢得现场久久不息的掌声。从传唱久远的《我爱你,中国》到唯美深情的《大海啊,故乡》,一首接一首经典作品让现场气氛愈发热烈。记者注意到,当《我和我的祖国》的前奏响起时,在演员的带动下,村民们集体拍手伴奏,孩子们在台下也伴着歌声手拉手转圈舞蹈,台上台下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我教大家怎么用意大利文说‘好’。”除了演唱中国的经典曲目,艺术家还与村民们互动,并演唱了《我的太阳》等西方经典旋律。“走进百姓当中,才知道大家对高雅艺术的渴望和喜爱。”谈起现场效果,演员们不禁感叹。演出过程中,记者看到,由于场地座位有限,部分村民甚至站着观看完整场表演,其中不少人始终举着手机记录下演出的全过程。而演出结束后,72岁的张女士拄着拐杖更是一步三回头地久久不愿离开,“我都这个年纪了,还是第一次看演出,希望他们常来!”

台上台下感动说不完

从演出开始到圆满落幕,有一位女士在舞台下穿梭,她无微不至地安排着台上的演出细节,雷厉风行地指挥着现场的秩序流程。她叫康宁,在国家大剧院担任院办主任助理兼公共服务组组长的职务,负责统筹大剧院赴基层的公益演出活动。她告诉记者,国家大剧院为百姓普及艺术所办的成百上千场公益演出,回忆起来每一场都历历在目。

康宁清楚地记得,2015年12月31日,国家大剧院驻院歌唱家来到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义演。由于现场的百名小观众存在不同程度智力或交际障碍,所以为了调动现场气氛,歌唱家们使出了浑身解数。“那次现场虽然看上去‘乱成一团’,孩子们跟着音乐节拍打不齐,跟着唱歌还跑调,但看到他们眼神中闪现出的快乐真挚,以及最后由一位自闭症男孩演奏钢琴,作为回赠的礼物时,演职人员都流下了眼泪,大家都觉得这是给一年义演工作画上的最完美的句号。”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回首无数个感动的瞬间,康宁脸上堆满了幸福的笑容。2008年进入国家大剧院的她,亲历了艺术普及及教育工作“滴灌工程”的推进,大剧院会员由开始的三千人发展到十余万人的过程,这十年来,更是影响了千万人次,让健康的艺术消费市场逐渐被培育起来。“很艰难,也很幸福。原来,很多人谈到大剧院,会说‘太高雅’、‘不敢去’,但随着艺术普及活动的开展,我听到这样的话逐渐被‘大剧院虽然是国家级殿堂,但是对观众设的门槛并不高’代替。在以前的演出中,当问到有没有观众去过大剧院时,举手的人寥寥无几,现在则越来越多了。”

一个城市的市民,如果把文化当‘日子’过,而不是当‘节’过,那这个城市就可以称之为文化之都。康宁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大剧院、走进大剧院、享用大剧院,再多的辛苦付出也是微不足道。“牺牲休息时间,那是本身不愿做这件事而被迫去做。我不但没觉得‘牺牲’,反而特别享受过程中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收获而产生的幸福感。”

大剧院的基层艺术服务活动,是北京文艺为百姓服务的一个缩影。在北京,中央和北京地方所属的各级管理部门、文化机构、院团等等,常年组织各项文艺为基层百姓服务的工作,很多活跃在专业舞台的演员同样也活跃在免费为基层百姓服务的舞台上,在这些工作中,更少不了那些做具体服务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真心诚意,持之以恒,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影响与成就

带动城市文化发展

如今,北京文化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文化产业外溢,带动了其他城市。例如蔚县国际艺术区,旨在打造成京西重要的艺术创作基地、艺术品交易平台和文化交流载体。

北京作为首都,更承载着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4年的北京APEC,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公共文化服务精准

2015年年初,北京市编写出台了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1+3”政策配套文件。以此为支撑,建成了一批具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色的示范区,带动提升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水平。北京市现有市、区、街乡、社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6958个,平均覆盖率98%,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16年,制定印发《2016-2020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总体方案》,对未来五年的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每年举办活动2万场次,参与群众3000万人次。启动“首都市民音乐厅”项目,根据市民的需要,邀请交响乐等专业院团入驻首都图书馆,市民免费走进音乐厅,直接服务市民。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郭丹 和璐璐

责任编辑:李楠楠(QN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