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通过银行人员买理财血本无归 客户告银行索赔百万

2017-07-01 15:53 北京晚报

原标题:通过银行人员买理财血本无归

银行拒赔 称两人所签合同与银行无关 客户告银行索赔百余万元  

一家银行工作人员以高利诱导客户买理财产品,致客户百万巨款血本无归。记者从海淀法院了解到,客户于先生起诉银行要求赔偿投资本金100万和利息15.75万元,法院受理了此案。

住在海淀区的于先生家附近一带于2011年8月开始拆迁,该银行派多名工作人员进行办卡宣传,称不花一分钱,只要拿身份证就能办价值500元的金卡。于先生觉得这是国家大银行,钱存里面放心,就办卡存入拆迁款。

办理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王某、徐某极力推荐由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一款理财产品,称保本保息,年利率7%,安全性极好,收益率完全有保障。考虑两人是大银行工作人员,于先生就在该银行办公场地买了100万元理财产品,两年到期后收到了本金和利息。

2014年4月28日王某、徐某找到于先生,让他继续买理财产品。于先生表示“等着用钱,不想再买了”。但王某称可以买50万的。于先生问:“你不是说最低得买100万的吗?”王某解释现在50万也可以,且银行提供便民服务,客户可自行选择离家较近的银行网点办理,甚至可以上门服务。于先生考虑到前期投资都按时得到回报,大银行应该不会骗人,就又买了50万的第三人推荐的理财产品,基金管理人仍为该公司。

3个月后,王某、徐某利用该银行工作人员的便利身份,得知于先生有另一笔50万元定期存款将到期,3次到于先生家苦劝他将这50万也买这款理财产品,说要不银行任务完不成,还让于先生介绍新客户。于先生同意了,购买半年后分别收到合同中约定的利息款,但此后再未收到任何本金及利息。

后经了解,该理财产品的基金管理人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而被逮捕,导致投资人的本金和利息无法返还。于先生多次找银行领导,希望银行为其员工的职务侵权行为担责。但银行以王某和徐某已离职、所签合同与银行无关为由拒赔。

于先生认为,王某、徐某在相关刑事案件中作证时承认自己是该银行职员,推销某公司基金产品是他们的工作内容,该公司与该银行有合作,只是到了2014年初,行长传达了总行不允许私自代销第三方机构的理财产品的规定。同年5月,两人明知其销售的理财产品出了问题,却仍于同年8月与于先生续签新合同。且二人是在银行工作时间、在银行工作场地、身着银行工装推销理财产品,并向客户承诺该产品有该银行作为保障,绝对安全。因此,二人行为已构成职务侵权。

另外,该银行总行出台不允许私自代销第三方机构的理财产品的规定后,该银行本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从事相关业务的员工违规继续销售,但因为管理上的缺位,造成了客户财产损失。因此,王某、徐某供职的银行应当为其员工职务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林靖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