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90后自费十几万寻京张铁路文物 记录即将消失的古迹

2017-08-07 15:04 千龙网

来源标题:90后自费十几万 寻京张铁路文物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崔毅飞) 詹天佑设计的之字形铁路、中国人自主修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学校课本中的京张铁路让人引以为傲。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作为线性工业文化遗产,京张铁路尚未获得整体保护。90后铁路文化学者王嵬历时十余年,自费对京张铁路的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普查,发现相关遗迹正逐年减少。

历时十余年

写就《我的京张铁路》

2017年6月,王嵬的新书《我的京张铁路》出版。这套书的素材积累长达十余年,编写用时三年多,采集图片2000多张(含同地点古今对比),田野考察、实地测量、手绘复原图、口述历史调查……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下京张铁路的历史变迁。

1990年出生的王嵬,从小住在京张铁路旁,自有记忆开始就喜欢火车,小时候总让父母带他去西直门站留影。

从12岁开始自己拍摄记录,但那时王嵬还在上学,所以总是在离家近的地方拍摄,自然就选择了家门口的京张铁路。乘坐小票车一站一站地拍,王嵬被沿途的站房、车库、桥梁、隧道等历史建筑深深吸引。

2005年,王嵬在北京铁路车迷网上发帖,名为“京张铁路知识”,把自己所拍摄的各车站、区间的图片,以及京张铁路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嵬见到了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一百多年前请摄影师拍摄的影像集。经仔细辨认后,发现自己拍摄的很多照片的角度都与之重合。同角度进行对比,不禁让人感叹时代变化之快。另外王嵬发现,这些老照片的中的建筑,究竟还有多少能遗存至今?他本人亲眼见到的被拆老建筑就不止十处,譬如西直门水塔等。

随着了解深入,王嵬发现张家口近百年历史的老机车房被拆除,京张铁路京门支线的门头沟站房也被拆,这更让他加快脚步去记录这些即将消失的古迹。

超过四分之一的原通车线路已消失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法晚):在你的新书《我的京张铁路》中,除钢轨串连起的铁路线,你还记录下沿线诸多配套设施,全面、细致地展示了京张铁路的风貌,能否罗列出它们的种类以及文物价值?

王嵬:京张铁路作为中国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除铁路线外,沿途还建造有站房、站台、机车房、煤台、水塔、水鹤、地沟、花车房、货仓、办公用房、工厂、桥梁、隧道、涵洞、护坡等;以及行车设备,如钢轨、道岔、信号机、机车车辆等。它们都是京张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同等的文物价值,亟待整体保护。

法晚:通过你对京张铁路遗迹的查访,它们的保存状况如何?

王嵬:实际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历史遗存呈逐年减少的趋势。1909 年京张铁路通车,全线总长约200km(含丰柳支线),受自然灾害、城市扩张、修建水库、改线等因素影响,现存1909 年通车线路143.48km,也就是说超过四分之一的1909 年通车线路已消失。1909年,全线共有桥梁123座,后来人为拆除49座,原址重建10座,自然损坏15座。1909年建煤台5座,现存1座。1909年通车时共有水塔11处,现仅存2处……

法晚:作为最具标志性的车站站房,保存状况如何?

王嵬:京张铁路1909年通车时共有站房14座,现存1909年老站房仅7座。除国保范围内的青龙桥站保护尚好,其余皆存在问题。清华园老站房被拆毁了2/5,剩余沦为出租房,詹天佑亲笔题写的站匾摇摇欲坠,靠两根钢丝绳拉拽。作为老站房点睛之笔的中央站匾多已无存,南口站、东园站、居庸关站、西拨子站的站匾在解放后遭水泥抹平。

法晚:京张铁路在文物保护上存在哪些问题?

王嵬:京张铁路作为线性工业文化遗产,缺乏整体保护,沿线文物的级别参差不齐,还有很多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尚未获得行政部门的文物认定。如全线只有南口-八达岭段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余获得保护的也仅仅是个点。譬如西直门老站房系市级文保单位、南口站老站房系区级文保单位、清华园老站房系文物普查登记项目(最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还有一些百年建筑未在文保范围内,如昌平站老站房、西拨子站老站房、康庄机车房及煤台、水塔…… 它们随时存在被拆毁的风险。

自费一二十万  普查全线文物

法晚:除了拍摄记录,书中大量使用了口述史,你采访了多少位京张铁路的亲历者?

王嵬:总共采访200多位亲历者,多为铁路职工以及沿线百姓…… 很多采访对象已经八九十岁,采访他们就好像和时间赛跑,带有一些抢救性。在选择采访对象时,尽量寻找从小在铁道边生长、其父辈就是铁路职工的人,记忆力好、表达能力强也很重要。采访前,我用了一年时间查阅清末、民国的相关史料,尽量把它们读透。这样在日后的采访中,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对于口述内容也好加以判断。而且同一个问题,经常会采访很多人,反复求证。

法晚:用“京张铁路的全线文物普查”来概括你的新书内容是否准确?

王嵬:准确。关于京张铁路,我所知道的、看到的、听说到的,都会去实地探访、记录、印证,为京张铁路的整体保护进行摸底。通过出书,我想唤起更多人关心身边的文物。这些年我亲身经历过的文物消失太多了,实在是可惜。我有个愿望,希望京张铁路能够得到全线整体保护,京张高铁建成后,新旧并存,让人看到历史文脉的传承。

法晚:在你多年的走访、素材整理过程中,得到过哪些资助?

王嵬: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给了我一些资助,提供了两万元资金支持,出书的稿费是4万元。而开始做这件事完全是自费,几年下来的开销一二十万不止。还有很多历史资料、老照片,也都是我查阅古籍,或者上国内外一些二手货网站购买所得。好在我日常的写作、拍摄纪录片等工作,能维系收支平衡。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作者:崔毅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