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市人民币存款余额14.14万亿元

2017-08-16 14:45 北京晚报

原标题:本市人民币存款余额14.14万亿元

贷款余额6.78万亿元金融业已成北京第一大服务业

金融业已成北京第一大服务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金融机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唤醒规模庞大的居民储蓄,使其源源不断地流向实体经济,让蓬勃发展的实体经济反哺民生。截至2017年6月,本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4.14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6.78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已经超过批发零售业,成为北京第一大服务业。面对庞大的资金规模和支柱性的产业性质,北京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自“十八大”以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脱虚向实”效果明显,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又使得众多民生项目获得充足的信贷支持。

■300亿元助“菜篮子”升级

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买菜做饭。长期以来,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北京最大的“菜篮子”和“果盘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压力与日俱增。为落实《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规划》相关要求,北京菜篮子集团正在朝阳区黑庄户乡建设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2019年投入使用后将成为亚洲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也是四环内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调整退出后的现代化农产品承接平台。它将主要服务中心城东部、北京城市副中心、亦庄新城等区域,辐射人口超1000万,并承担应急储备职责,与新发地市场共同形成保障首都农产品安全供应的“双中心”格局。

如此庞大的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2016年,北京农商银行与北京菜篮子集团签订银企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给予北京菜篮子集团300亿元意向性授信额度,并将为企业提供包括授信、投行、结算及现金管理、投资理财、个人金融、供应链、电子账户、O2O社区e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截至2017年6月末,北京农商银行向该项目提供的资金支持达48.5亿元,有效保证了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的开工建设。

“与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不同,正在建设的农产品流通中心将探索‘净菜进城’模式,鲜活农产品直连大机关、大饭店、社区便民菜店,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北京农商银行副行长白晓东介绍,“所以我们不仅仅提供贷款,还要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特别是供应链金融服务,最终使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绿色环保。”

■本市首家民营银行落地

2013年12月,创业者缪丹接过一张淡蓝色的信用卡,与其他普通信用卡不同的是,这张由北京银行针对中关村多家孵化器内创业者发出的小额贷款信用卡,是全国首张“创业卡”。它为创业者团队日常开支提供灵活保障的小额贷款。

五年来,北京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积极支持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建设。北京银监局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起草了北京银行业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评估方案,联合中关村管委会出台投贷联动“京十条”,落实风险补偿措施,推进科技金融业务专业化发展。目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已设立3家中关村分行、939家银行网点。截至6月末,北京的中资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089.47亿元,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3834.74亿元,对“十百千企业”贷款余额875.85亿元。

2017年6月6日,北京银监局批复同意北京中关村银行开业,标志着北京市首家民营银行正式落地。北京中关村银行注册资本40亿元,11家发起股东多为注册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企业。该行在筹建之初即提出了“服务科创”的差异化功能定位,未来必将有力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企业的发展。

■房贷增长向合理水平回归

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始终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课题。在“去杠杆、防风险、严监管”等政策叠加影响下,近年来北京地区银行信贷投放呈“三升两降”态势——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持续上升,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上升,对重点发展领域和特色产业企业贷款高位增长,个人购房贷款及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贷款增速明显下降。

据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数据,北京的房贷增长逐渐向合理水平回归。今年以来,人民币个人购房贷款月度新增额呈不断下降趋势。剔除资产证券化等因素影响,1至6月个人购房贷款实际月度新增额分别为207.6亿元、244.7亿元、144.7亿元、159亿元、154.2亿元、122亿元,月度新增额明显下降。北京银监局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二季度,辖内银行机构发放的执行“317新政”的个人住房贷款中,支持“刚需”群体购房的贷款占比超过七成,其中6月发放的执行“317新政”的个人住房贷款中,对无房群体发放贷款金额占比83.11%、贷款户数占比81.17%,两项占比均环比明显提高,有效支持了无房群体购房需求,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控效果进一步巩固。

今年以来,北京地区房地产信贷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这对抑制北京地区房地产市场泡沫、降低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促进北京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本报记者 张品秋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张品秋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