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香山一民国墓石横额失踪》追踪:被盗民国墓横额现身通州

2017-08-26 16:20 千龙网

来源标题:被盗民国墓横额现身通州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崔毅飞)近日,有市民在通州区铺头村发现一块奇特的大理石,正面阴刻“望在湘湖”四个楷书大字。经《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调查,这正是8个月前香山一处民国墓被盗的石横额。专家判断,可能是盗墓人难以出手而选择将其丢弃。

事件回放 北京香山一民国墓石横额被盗

在北京香山附近一处名为红山头的山林里,散落着大小几十座民国墓,系中华民国时期香山慈幼院师生的长眠之地。歪七扭八的墓碑,遍布盗坑,杂草丛生,一片荒败景象。2016年12月26日,市民柳哲遛弯时发现,其中一座民国墓的横额被盗,随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被盗的民国墓,墓碑显示“胞姐沈璚之墓”,落款“民国十四年十月”(1925年),落款人“弟沈均敬”。资料图片显示,在墓碑前三四米处,原本立有一块横额,也被叫做旌表石,阴刻楷书“望在湘湖”。被盗后,现场只剩下两侧的石柱,以及石柱上新鲜的划痕。

《北京香山慈幼院校友录》中记载,沈璚在慈幼院工作的时间为1922年至1926年,具体职务不详,但沈璚墓墓碑上记载,逝世时间却是1925年。

柳哲介绍,这片林地是香山慈幼院的墓地,虽未被官方认定为文物,但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研究,颇具实物价值。墓园长年无人维护、一点点被盗掘、被蚕食,令人痛心。横额被盗,应该发生在2016年,感觉追回的可能性很小。

2016年12月27日,《法制晚报》记者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意外发现 被盗石横额现身通州拆迁村

时隔8个月,8月21日,柳哲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称被盗的石横额出现在了北京市通州区一拆迁村附近,这让柳先生颇为惊讶。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近日来到通州区铺头村,在一条公路旁,躺着一块长方形白色大理石,对比资料图片,正是被盗横额。横额长141厘米,宽49厘米,厚15厘米,重量约500斤,在横额字迹下方,还有墓地泥土掩埋留下的印记。

发现横额的胡荷英女士告诉记者,上周她驾车经过铺头村时,发现路旁丢弃着一块长方形大理石,由于她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对石材会比较敏感,于是下车查看,并记录下大理石上的字迹。

胡荷英回家上网查看,发现这竟是香山民国墓丢失的横额。于是她通过微博,联系上了柳哲先生。

据胡女士介绍,铺头村去年还很热闹,今年完成拆迁后,周围人烟稀少。这块石头如何来到这里,她也一脸茫然。通过电子地图测量,铺头村距香山的直线距离大约40公里。

据记者了解,考虑到原址尚不具备保存条件,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已将失而复得的石横额运到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暂存。

专家分析 盗墓者难出手 选择丢弃

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介绍说,偷盗田野文物的人,主要是和文物黑市相关联的人,这条地下产业链,有的人长期进行盗宝活动。一般老板不会出现在现场,都是出钱找人去做。有需求,就有人去干,或者想办法物色目标或偷盗。

在内蒙古赤峰,倪方六曾遇到一个“盗宝人”,听到倪方六的南方口音后,这位“盗宝人”还主动问他能不能搞点“盗宝投资”,提供一些大型设备。这让倪方六感到很吃惊。

倪方六说,他一直在准备素材,想写一本“当代盗墓史”。因为当代盗墓,无论人群还是手段,都比古代更“丰富”。

“古代盗墓人群相对单一,现在什么人都去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盗墓贼,顺手牵羊的事也时有发生,关键是‘有消费市场’。”倪方六表示,而现在一些会所,往往是石刻文物的主要消费群体。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刘卫东介绍说,石横额现身异地,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偷盗之后却难以出手,便选择将其丢弃;二是盗墓人遇到警方巡逻检查,将石刻丢弃在铺头村。好在横额品相基本完整。

责任编辑:魏超(QN0014)作者:崔毅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