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后的北京胡同咋让老街坊如此稀罕 第165期

2017-09-19 10:16   作者 刘美君    编辑 巢晶(QN0034)

文/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

与热闹熙攘的大栅栏相比,短短496米的杨梅竹斜街略显安静与羞涩。极目望去,一处青灰色建筑格外吸引行人和游客的目光。在老街坊们的记忆里,这条斜街6年之前,还是一个私搭乱建、垃圾成堆、脏乱无序的老胡同。

故事要从北京老旧胡同改造讲起,这里曾是旧京四大商场之首青云阁的所在地,世界书局、中正书局、开明书局、环球书局等的旧址也在这里。6年前,根据北京市的整体规划,有关部门从善如流,就杨梅竹斜街的修葺方案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 

201601260144021166_副本

老建筑,新利用,梅竹斜街“模范书局”。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一番激烈竞逐之后,“模范书局”以“老建筑,新利用”的鲜明特色脱颖而出,成为这座青灰色建筑的新“主人”。这座雕版古籍的收藏地,俨然承继了昔日书局的文化血脉。

90岁高龄的赵奶奶是有着60多年“街龄”的老住户,一提到曾经的居住环境,就忍不住直皱眉头。在她看来,改造后的杨梅竹斜街换上“新衣”倒在其次,拥有了自己的新“个性”才是关键。“孩子虽然在昌平买了大别墅,但看来看去还是这里招人稀罕。”居住环境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在杨梅竹斜街街坊居民们的脸上写满了满意和喜悦。

90多岁高龄的赵奶奶和86岁高龄的潘奶奶_副本

86岁的潘奶奶(左)和90岁的赵奶奶(右),赵奶奶说,不想住昌平的大别墅,还是稀罕这里。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和杨梅竹斜街一起努力“变身”的还有它周边的生态环境。经过整修改造的前门西河沿街,恢复了百年前的清风古韵,正乙祠、裘盛戎故居、百年老店仿佛一一回到了它们的历史原点。方圆三五公里之内,大齐家胡同、棕树斜街、大耳胡同、茶儿胡同、三井胡同等18条精品胡同也一一华丽转身。

放眼北京,这样的故事,正在千百小胡同里同时上演。既有传统情怀,又富现代气息的新胡同繁星般洒落在北京的每一个角落,错落有致、交相辉映。

IMG_20170916_105923_1_副本

既有传统情怀,又富现代气息的新店铺。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这些小胡同背后,有着大同小异的成长故事。

时间追溯到9月10日下午。北京西城区街区、胡同创意设计方案征集决赛在大栅栏劝业场举行,可伸缩式厨房、门廊会客厅、“潮盒”胡同公共空间轮番登场。这一面向全国的胡同改造创意征集海选活动,是当前北京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汇集智慧的众多创新载体中的一个。这一看似简单的普通海选活动,实际上却是全国300多名参赛选手胡同改造金点子的精华呈现。

IMG_20170916_112450_副本

随着腾退改造工作的推进,胡同变得越来越舒适宜居。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智慧的大海从来都是来自涓涓细流的奔涌汇集。杨梅竹斜街之所以成功实现从旧到新的转型升级,其根本原因在于凝聚了社会力量。这种凝聚,体现了城市公共治理思维创新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径。

一人之智有限,众人之力足恃。一个社会能否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效调动了民众的智慧和力量。从古至今,善政必集民智,善治必萃民声。大到一国一邦,小至一镇一巷,虽然治理的主体不同,但其遵循规律并无二致。只有最大程度地给民主以平台、予民智以通衢,才能最大限度地汇集和激发大众的创新动能和创造力量。

 

IMG_20170916_120201_副本_副本

纯朴自然的生活与新兴文化产业和谐并存。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小切口打开大世界,小创意拱举大业态。一个小小的金点子,表面上依托和凭借的是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但本质上是人民群众智慧之光最大程度的映射。

一个城市的科学治理,一个社区的规范运行,一个胡同的文化再造,无一不需要这些金点子的托举和支撑。如何发现金点子,聚集金点子,最大限度地发挥金点子的效能,需要智慧,需要担当,更需要情怀。

从来大事微处始,寸木日积起楼台。依托金点子转型升级的“小胡同们”,正是北京这座大厦的日积寸木。经营小胡同改造积累的智慧和经验,必将为北京打造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积极的先导、探索和样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