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迎游客 7个"大师院"入驻西打磨厂

2017-10-02 14:58 千龙网

来源标题:为保护燕子 施工紧急叫停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国庆、中秋双节来临,北京城的这个黄金周格外热闹喜庆,各地游客除了观升旗、赏古迹、览名胜,逛逛老胡同也是必不可少的行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老城内将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

经过整体修缮改善,如今的老胡同在保持历史风貌的基础上,焕发了新的活力。无论是外来的游客,还是久住的居民,北京的老胡同都值得在这个黄金周好好地再逛一逛。本报在10月1日至10月7日,推出系列报道“双节游新胡同”,带您看看老胡同的新面貌。

“双节”期间,西打磨厂街插上了国旗,修缮一新的临汾会馆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前来观看“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的游客。到今年年底,由7位大师打造的“大师院”也将对公众开放。

最早形成于明代、坐落于前门东区的西打磨厂街,长约800米,因街巷内有打磨铜器和石器作坊而得名。民国初期,此地因靠近北京旧火车站,自发形成许多旅店、会馆、票号。

曾几何时,熙熙攘攘的西打磨厂变得颓败起来,架空线杂乱无章,部分历史建筑局部破损……而如今,在“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背景之下,东城区在旧城保护方面做了大胆尝试。随着前门历史文化保护区东区旧城保护整治项目的进行,西打磨厂街又重新焕发新活力。

高压水枪冲老墙   “天福店”露真容

走在西打磨厂街上,看着带有老虎窗的老建筑、刻着“靛青颜料”的老颜料铺,时光仿佛在此刻“穿越”了。西打磨厂街222号,早年银号旧址;西打磨厂街220号,原与218号院、銮庆胡同35号、37号院相通,附近老人称为“苏联医院”。

每一处有年代感的建筑经过修缮后,都挂上了牌子,用图片和文字,诉说着它们前世今生的故事。与前门西区的商业区不同,这里一切都显得十分宁静,爬山虎、竹子等绿植点缀在道路两侧,灰色的地砖与两侧的青瓦灰墙十分融洽。

记者跟随北京天街集团副总经理段金梅来到西打磨厂街212号门口,段金梅指着建筑上“天福店”三个字说,当时接手对这个建筑进行修缮时,看到的是一片被水泥糊死了的墙。修古建,肯定不会一铲了之,而是用高压水枪一点一点冲洗老墙的外立面,随着外面斑驳的灰一层层剥落,“天福店”几个大字露了出来。

后来一查才发现,原来这是民国时期一个叫做“天福店”的旅店,产权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后来将这里改建成了招待所,改建的时候,并没有将老店的招牌铲掉,而是用水泥把招牌糊在了里面。这次修缮,“天福店”才得以露出真容。段金梅说,这里也不打算再做招待所了,而是改造成钱币博物馆,预计年底就能开门了。

65岁的陈女士自小就居住在前门,见证了西打磨厂街六十余载的变迁。“以前外埠游客来这儿都瞧不上,说新农村建设都这么多年了,你们这儿怎么还这么脏乱差啊!”陈女士说。

“过去家家都往外接房子,这儿一个煤棚子,那儿一个小厨房,接得乱七八糟。”居民王女士说,现在违建没了,开墙打洞都堵了,街道宽了、植物也多了,到处都整整齐齐,外地人也爱来玩儿。

大杂院变身“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

随后,记者来到西打磨厂东口的临汾会馆看到,里面正在进行“桑梓之情—北京会馆文化展”展陈,展陈共分为三个部分,约800平方米。

记者注意到,临汾会馆房梁上的金龙和玺彩绘保存得比较完整,牌匾字迹也都十分清楚。“金龙和玺彩绘是皇家才可以用的图案,但由于这里是祭祀关公的地方,所以也用了这种彩绘。”会馆讲解员说,会馆在修缮中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的文物保护原则,尽量少更换原构件的材料。

据北京天街集团总经理李军介绍,临汾会馆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年、光绪九年重修,馆内仍存有重修碑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北京商务总会成立,各行商人纷纷组建各自行业商会,临汾乡祠遂废弃不用,随时代变迁,该院变为民居大杂院。

李军告诉记者,几年前,临汾会馆还是一个居住了32户居民的大杂院。2015年天街集团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保护利用模式,对临汾会馆建筑进行了保护修缮,并将其用于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布展工作在市文物局等的指导下,聘请了王世仁等专家为顾问。

“在陈列馆里,既能了解北京独特的会馆文化、会馆保护的现状,感受历史的积淀与厚重,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展品,比如记载着当年会馆与牙行打官司的石碑、第一甲第一卷的状元卷。”李军说。去年,临汾会馆完成了修缮,并开始以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的新面貌亮相,免费向公众开放。

李军告诉记者,前门东区范围内有会馆遗存29处,其中市级文物1处,普查级28处。截至目前腾空12处,完成旌德会馆、贵州会馆、吉安会馆等7处会馆的修缮,正在对江西新建会馆、丰城会馆等5处会馆进行修缮。

7大师打磨“大师院”   年底向市民开放

与过去的修缮都不一样,西打磨厂此次进行了一种老房修缮的全新尝试,特意选择了具有保留价值的7处院落,将7处院落交给隈研吾、马岩松、朱小地、张永和、MVRDV、孟岩、如恩等7位在国际国内都有名的建筑设计师来进行设计改造。“我们管这7个大师设计的老院落,叫做‘大师院’。”段金梅说。

“老的建筑格局没有进行任何改变。”段金梅告诉记者,设计师马岩松负责设计的西打磨厂街218号本是个民国时期的老医院,进行修缮时是春天,修到一半,工人在屋檐下发现了一窝刚刚孵出来的小燕子。为了不打扰燕子,施工紧急叫停,一直停工到小燕子飞离了窝,才继续进行。

如今,马岩松设计的院子定名为“和院”,一家科技文创企业2016年已在这里开业。站在“和院”的屋顶,可以看到,几个巨大的金属“泡泡”被设计成了屋子的模样。“这是马岩松的标志性设计,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功能。”段金梅说。

来到西打磨厂街216号,段金梅再次停住了脚步。这家叫做“三山斋晶石眼镜店”,是清朝同治年间开起来的,当时这店可时髦了,专门打磨经销水晶石的眼镜,大军阀吴佩孚、段祺瑞都上这家店来买眼镜。只不过后来也沦为了大杂院,这次修缮是由一名国际知名的荷兰设计师为院落做的设计。

如今,在正修缮整治的西打磨厂,由7名设计大师设计改造的7个院落已经有了模样。到今年年底,修缮的7个院子将全部开业,现在有的在招商,有的在装修,已有5LMeet共享际、民智文化研究院、隈研吾建筑设计北京工作室、Day Day Up联合办公社区、梶本音乐等机构入驻,都是和科技、文创有关的。“7个修缮好的院子即使有企业入驻,也要全部对市民开放。”段金梅说。

“硬件”“软件”齐改造   打造“西打工坊”品牌

据段金梅介绍,在2015年启动整治之前,西打磨厂街区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环境脏乱,整体形象颓败,市政设施缺乏统一规划,架空线杂乱无章,私搭乱建普遍,交通十分混乱,部分历史建筑局部破损或脱离原貌。

西打磨厂街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的疏解腾退、市政工程提升、外立面改造等工作。通过整修,西打磨厂街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提升,周边8条胡同约2000延米的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管线得以改造敷设;全面完成“无煤化”改造和道路工程;电力、电信等架空线全部入地。

改造了市政基础设施这些“大硬件”,西打磨厂街的绿化景观、照明、视觉系统同样是精心设计而成。除了新增银杏、碧桃、白皮松、国槐等127棵树木、1000平方米草皮及花卉,两人合抱都搂不过来的大杨树、院里的老香椿树,能保留的都被保留下来。

“下一步,我们还将引入符合街区定位的集合文化创新、民生服务、科技环保、艺术交流、国际跨界等业态,将西打磨厂街打造成内涵丰富、极具活力与独特魅力的,以国际创新力驱动的历史街区。”段金梅说,未来这里将形成集文化创意与设计创新为核心理念的“西打工坊”品牌。

东城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提升设计工作同步跟进,建立了“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导则体系,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同时,从入围的38家“百街千巷”设计团队库中选取了多家实力较强、口碑较好、参与过旧城相关工作的设计单位,作为精品类街巷片区的推荐设计单位;建立责任规划师/建筑师制度,对本地区的风貌保护和管理进行把控;通过建立规划方案公开制度,向社会公众公开,广泛征求意见。

历史上的西打磨厂

【名称来历】

做刀剪的两道工序——先打后磨

明朝年间,从京郊房山来了一伙石匠,他们居住在前门和崇文门之间,整日里为皇宫贵府打制石料,研磨石器。日久天长,这里的石匠越聚越多,于是就有了“打磨厂”的街名,曾与西河沿、鲜鱼口、大栅栏并称为“前门外四大商业街”。后来很多商铺也搬到了打磨厂,比如铁匠铺、铜器铺、刀枪铺、乐器坊、豆腐坊、年画店、旅店、饭店、会馆等等。不仅如此,街面上还设了铁柱宫、火神庙等庙宇,就连京城最早的民信局也都建在了这儿。

打磨厂分东西两段,西打磨厂靠近前门的老火车站,自发形成许多旅店、会馆、票号;另外,卖刀剪的也很多,都是小店铺,前店后厂。做刀子剪子的主要两道工序:先打后磨,当年整条街上到处是打铁和磨刀的声音,叮当叮当加上呲啦呲啦,组成了悦耳的打磨交响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王麻子刀剪店了。前门箭楼的正前方原来有两个小庙,东边的是观音殿,西边的是关帝庙,关帝庙里关云长那把神鬼皆愁的青龙偃月刀是铁制的真家伙,一百多斤,据说每年都要请打磨厂刀剪店的师傅来给关老爷磨刀,以示祭祀。

【名店云集】

乐家让出住宅建同仁堂制药厂

打磨厂除了跟桃园三结义的关云长的宝刀有过多年的缘分,更值得打磨厂骄傲的,它还跟如今誉满全球的北京同仁堂更有缘分。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清朝皇宫的御用药房。在打磨厂和兴隆街这两条东西向的长街当中,连着一条南北向的“乐家胡同”,这个乐(读月)家就是同仁堂的东家,整条乐家胡同的所有的四合院都曾是乐家的私房。

同仁堂卖药的老店在前门大栅栏,1959年,公私合营的同仁堂需要建立制药厂,于是乐家就将西打磨厂街的住宅让出,建成了北京同仁堂制药厂。

西打磨厂街因靠近前门大街,所以店铺多,商业发达。有“四大兴”之称的北京名饭馆“东兴居”就在西打磨厂街路南。街中有北京著名的“刻刀张”,专门打制各种刻刀。其打制的刻刀曾为齐白石大师及弟子刘淑度所喜爱;街北的福寿堂饭庄曾因在这里上演过北京城的第一部电影而闻名;大北照相馆也在西打磨厂,京剧名家侯瑞春(旦)、韩世昌(旦)、韩慎先(老生)曾居于此;西打磨厂街216号,是清朝同治年间的“三山斋晶石眼镜店”,专门打磨经销水晶石的眼镜,大军阀吴佩孚、段祺瑞都上这家店来买眼镜。此外,街上还有万昌西铺、永增军装局、临汾会馆等。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作者:马晓晴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