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民俗“专家”王金铭:老物件唤醒记忆

2017-10-16 06:18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民俗“专家”王金铭:老物件唤醒记忆

今年61岁的王金铭,是“安定门京城老物件陈列室”的负责人与介绍员,从2008年开馆以来,他一直在这里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向大家介绍、普及民俗文化知识,按他自己的话说:“我在这里既传播了老北京民俗文化,又实现了自我价值。”他也带着这些老物件儿“走出去”,把它们带进了校园、带上了央视的舞台。

偶然迷上老物件

王金铭开设的老物件陈列室,使他早就成了胡同里的名人。他也守着这堆不少人眼中没用的“破烂儿”走了不少地方、上了不少舞台。不过说起他与这些老物件儿的缘分,还要往前推个十几年。

2000年左右,王金铭住在安定门附近的胡同里,当时北京春节禁放烟花,爱热闹的他总觉得少了那么一股子氛围。2002年临近春节,他偶然去一朋友家时发现他家院里有两面老鼓,仔细一问,有不少有意思的老东西。脑子一转,春节期间他就和几个朋友弄了两面老鼓、香案、挂画等老物件儿,在交道口北二条胡同摆了出来,一下子就喜庆、热闹多了。

“我就想大伙儿都这么高兴,咱们为什么不好好玩儿一把儿啊?”受到鼓励,在2004年春节,王金铭决心把活动办得更好更大一些,那年他和朋友们不仅做了大幅喷绘进行宣传,还在胡同的夹道里摆了近30米的条案来展览民俗物件儿,更找来了铁路文工团、大笨象艺术团等各处的演员,加上胡同儿里自己居民的节目,热热闹闹地过了个春节。

偶然的接触,让王金铭开始关注和收集起了这些摆出来的老玩意儿。他说皇家的东西“高精尖”,比不得老百姓的东西接地气。“你要是想看咱们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得看这些没人在意的老物件”。

开起免费陈列室

集腋成裘,王金铭东一件淘、西一件捡,慢慢攒起了不少老物件儿。如今,位于东城区旧鼓楼大街铃铛胡同4号的“安定门京城老物件陈列室”,是2008年王金铭在安定门街道的帮助下开设的、专用于展示北京老物件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坐落在青砖灰瓦的胡同内,外观看上去并不十分显眼,却有着从1900年至1970年的各类老物件共1300余件,饮、食、衣、用、居等各个方面皆有涉猎。清朝时的顶戴、民国时短暂发行的纸币、张勋复辟时部队的军帽、日军侵华时期的饭盆……各类老物件儿应有尽有。

陈列室免费开放,王金铭只要有空就来陈列室里,承担起讲解员这个角色。近十年里,这间小小的博物馆里有海内外各地的游客出入过。王金铭记得,曾经接待过的一对老夫妇,老爷子八十多岁了,一进门就一件件地讲陈列室里器物的用途。原来,这位老爷子得了老年痴呆症,却在这里唤起了他的记忆。家人很感慨,悄悄地问王金铭:“我们还能再来吗?”“能,当然能!只要您乐意,天天来我都欢迎!”

民俗表演上舞台

除了人们主动迈步走进这间小房子,王金铭也主动走出去。这些年,他带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老物件走进了不少幼儿园和小学。他说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很值得了解。

王金铭讲起来也有趣,对于不同年龄的受众,王金铭也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方法:给幼儿园的孩子听响器,给小学的孩子讲器物用途,给中学的孩子讲器物发展……

除了通过这些老物件把历史和民俗文化推广出去,王金铭和他的伙伴们这么些年仍在坚持民俗表演。卖冰激凌、卖刨花儿、卖糖葫芦的……这些形形色色的吆喝声、叫卖声,都被他搬上了舞台。从2004年至今,他们一直在地坛庙会、八大处、丰台文化馆等地演出。2013年春节,他们被邀请参加了2013年中国民间春晚的录制;去年,他又带着老朋友们和小孙女一起,参加了2016年老年春晚的录制。“我们都是胡同里长大的,比不得专业演员,就是想在自己玩儿、乐呵的同时,能够把这些老北京的有意思的东西展现给大家,我觉得是有意义的。”王金铭如是说。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康佳 曹雁南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