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匠的黄金时代来了 第173期

2017-12-01 15:32   作者 巢晶    编辑 王立立(QJ0001)

摘要:曾几何时,“工匠”一词很难与高层次人才、高薪酬、高待遇挂钩。如今,“工匠”已经是适应高精尖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技能人才的代称,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可以享有高级专家的待遇。

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不仅写入十九大报道,北京也在用多项优惠政策扶植各行各业的工匠们。工匠们或许正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

“大工匠”到底有多牛?

中国工匠的祖师爷传说是鲁班,一个拥有近乎神技的历史人物。而近期中国工匠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也堪称神技。

在10月结束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由52位90后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以15金、7银、8铜和12个优胜奖,创下历史最好成绩,也荣登金牌榜头把交椅。而在四年前,中国在这项赛事上还是“零金”进账的状态。

ps: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号称“世界技能奥林匹克”。

世界技能大赛时装制作项目的赛场上,来自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胡萍以81.45分(百分制)的成绩排名第一,是中国代表团内唯一获得金牌的女性。图片来自人社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官网

据报道,从北京市4所技工院校选拔训练的7个项目选手全部获奖,斩获2金1银2铜2优胜奖,其中两枚金牌分别由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数控铣项目和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时装技术项目摘得。

除了在世界顶级赛事上赢得殊荣,咱北京的“大工匠”最近也没少露脸儿。在市总工会主办的“挑战大工匠”系列赛上,来自中药炮制、钳工、数控机床、手工木工等十个工种的技能人才纷纷亮出绝活——

掌握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技术的工艺美术大师陈令勇,一把镊子,一支焊枪,一根根金丝在他的手中上下翻飞、辗转腾挪,逐渐从一个个局部的小部件,组合成一只美丽的金凤凰。

年过50徒弟云集的电气设备安装工胡民,擅长在12米高的电杆上将50斤重的设备安装牢固,最厉害的是,就算戴着绝缘手套也能将小至8毫米的螺母拿捏得得心应手。

“大工匠”能获得什么待遇?

荣誉之后,相应的奖励也接踵而至。11月3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召开党组会宣布对世赛获奖选手予以重奖——

世界技能大赛(后称“世赛”)的获奖选手,将由北京市人社局破格颁发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给予相应奖金;

世赛前三名尚在上学的获奖选手,毕业后进入北京市学校工作的,可破格评为副高级职称,享受相关待遇;毕业后进入北京市企业工作的,可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享受相关待遇,并直接落户北京。要知道,过去能在北京落户的,基本都是以高学历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而现在,技能人才也能有此殊荣了。

2017年11月24日,北京市珐琅厂匠人做工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杨先灿摄 千龙网发

同时,获得“北京大工匠”称号的技术人才,在研修学习、疗休养等方面将享受跟北京市劳模同等的待遇,同时在职工津贴标准、技能评级时用人单位都要向“大工匠”倾斜。

北京市人社局还表示,对于技能人才将创新工资提升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协议薪酬、持股分红等方式,对技能人才试行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同时,还要创新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创新高技能人才津贴奖励机制、创新技能成果转化分享机制、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培养更多适应高精尖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技能人才,助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

数据:北京工匠缺多少?

在大举表彰“工匠”,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的背后,是中国高级技术人才的缺失。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早已是全球第一,但行业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水平低下成为不容忽视的弱点和痛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缺失是最重要的原因。

据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发布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形势分析显示,2017年上半年,北京企业单位预计净增约5.9万个用人岗位,用人需求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最大,占缺口总量的29%,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是目前最为紧缺的。

 2017年11月12日,从全国2500多名预赛选手中杀出重围的379名电梯安装维修工匠参加“鲁班杯”竞技 (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郭俊锋摄 千龙网发

事实上,不止北京,高级技能人才全国都缺!

曾有报道指出,12年前,我国高级技工在劳动者中的比例仅为5%,而12年后,这一数据依旧在5%徘徊。而同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其高级技工在劳动者中的比例已经提高到50%。

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指出,全国高级技工缺口已近1000万人。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其中,技师学院434所,而在校生只有322万人,远远满足不了不到企业的需求。

北京“大工匠”如何养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对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的工匠,正在迎来一个最好的时代。

而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早已开展多项举措为工匠队伍“输血”。

终身职业培训政策体系已实现全覆盖

2011年起,北京市开始着力打造“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现已实现了北京市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复转军人、大学生等群体补贴政策全覆盖。

◇  首批现代学徒制学员未毕业已被企业抢光

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模板的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

今年4月,记者专门赴北京市商业学校调查时发现,所学校首期招收的“现代学徒制”学生还未毕业已被全员预订。从校方提供的名单上,北京博瑞英菲尼迪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博瑞祥星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大众汽车服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预订了首批16名学生。

◇  国际“外培班”获考生热捧

不上大学也能出国留学,而且是最厉害的制造大国,学费还由政府掏,有这好事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计划让这成为可能。

北京市教委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支持部分职业院校探索“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通过7年的贯通培养,学生可以获得联合国承认的国内或者国外的本科文凭,具有国际认证的学生起薪高达可6000元至7000元。

据报道,该计划在施行首年就获得了家长和考生的肯定,仅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15年北京学生报考者和被录取者之比就为10∶1,轻视职教的现象正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