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同一地名"梁""粱"并存 北京海淀区市政市容委:将向规划部门核实

2017-12-08 06:36 北京晨报

来源标题:同一地名 “梁”“粱”并存

近日有市民发现,在海淀区高梁桥斜街上,无论路牌还是楼牌,对于“高梁桥”三字中的第二个字都有“梁”与“粱”两种写法。12月7日,记者在该路段看到甚至在同一小区或同一电线杆上,对于名称的写法都不尽相同。有居住在附近的老人表示,“高梁桥斜街”因附近的“高梁桥”得名,桥梁的“梁”应为正解。记者随后从海淀区北下关街道了解到,高梁桥亦可称“高粱桥”,但哪种更为标准,工作人员也无法判断。针对此事,海淀区市政市容委表示将向规划部门核实。

斜街南端北端字不同

高梁桥斜街位于西直门北西城区与海淀区交界处,连接大柳树路和高梁桥路、全长约2千米。12月7日记者在该路段发现,正如市民所说,在这条两千米长的路上,除挂在机动车道路上蓝底白字的指路牌所写的路段名称均用木字底的“梁”字外,其他各处路牌用字各不统一。例如,记者注意到在路段南端的人行便道上,黄框路牌上写的是“高梁桥斜街”,而到了路段北端,同规格样式的路牌所写名称就用上了米字底的“粱”。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路段周边,小区的楼牌也各有不同,即使同一小区,不同号楼宇所用的汉字不也一样。甚至在路边的同一个电线杆上,也出现了两种标记地域的位置名称。

同街道的不同用字不免令路人眼花,但年近七旬的宋女士告诉记者,她在高梁桥附近住了一辈子,笃定称路段名称用字应为木字底的“梁”,“高梁桥斜街是以‘高梁桥’命名的,这个桥算得上是个古建筑,古籍上提及此处用的都是桥梁的梁”。

两部门难确定规范名称

随后,记者就此事询问高梁桥斜街所属的北下关街道,工作人员拿出了两本由街道编写的宣传材料,记者从其中一册书籍中看到,如居民所说,高梁桥于清代重修,是一座闸桥合一的古建筑,亦可称作“高粱桥”。但在另一册提及古籍记载的书目中,提及该桥时,用字又均用了木字底的“梁”字。对此,工作人员也有些为难,“我们也在从相关资料上学习,具体用字还真不好确定。”

昨日下午,记者就此事询问海淀区市政市容委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表示路段本属于市管路,现由市、区两级管理,目前区内路段名称还在梳理当中,工作人员将会就该问题向规划部门地名管理处核实。

记者溯源

综合看还是“梁”字靠谱

究竟是“高粱桥”还是“高梁桥”,其实不少北京市民也是蒙圈的,昨天也有市民在接受采访时笃定认为是“高粱桥”,还猜测应该是古时此地盛产高粱而得名。那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据记者的粗浅考证,似乎还是“高梁”二字更符合地名实际。首先从官方看,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本周刚刚发布了《北京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与管理指南》,指出要打造50条精细化养护示范路,对精细化养护制定了一系列详细标准,并已通过专家评审。50条示范路多在城区,包括正义路、朝阳路、东四西大街、北辰东路等,《指南》中,“高梁桥路”赫然在列,用的就是桥梁的梁。

再看历史中的说法。先有河才能有桥,《水经注》中就提及了高梁河的源头,即把一部分永定河水从梁山(今石景山区金顶山)南引入高梁河为上源,金、元以后高梁河上源被南长河所代替,仅从紫竹院东流至高梁桥一段仍保留高梁河名称。再说桥,高梁桥据考证最早始建于元代,高梁河到明清之际变成前往西山园林风景区的水道,桥下有闸,桥西南建有船坞,游船由高梁桥至白石桥往返供游客赏景。明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袁中道曾作《西山十记》,其中首篇就提到了高梁桥:“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

最后,据目前所看材料,老北京高梁桥周边,曾遍布稻田荷池,垂柳处处,却从未有文献显示曾经普遍种植高粱,所以此处以“高粱”命名显然缺乏出处。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作者:田杰雄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