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撑起“京城之脊” 第176期

2017-12-21 15:59   作者 刘美君    编辑 安勇(QN0005)

文/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长约7.8公里的传统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经过50多年的变迁,今日的中轴线从南苑至奥体公园已长达25公里,成为世界大城市规划建设中独一无二的精品。

微信图片_20171221152014_副本1111

2017年12月21日,站在景山万春亭上南眺,晨曦中的紫禁城大气磅礴、金碧辉煌。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700多年江山沉浮,700多年人事更迭,中轴线如一位安详的历史老人,见证了北京的风雨变迁,见证了北京的生生不息。有序开展的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将致力把这位历史老人推向遗产保护的世界平台。

如今,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颁布,中轴线——这条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北京符号,正在经历历史积淀与时代气息的交融生发,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的契合生长。

步入新时代,中轴线不仅是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更承担着北京以之为支点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它的背后,隐现的是北京面向未来的大棋局。 

北京历史文脉保护将获强劲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次考察北京时均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说,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与脊梁,北京要把传承北京城市历史文脉的中轴线保护好,把中轴线申遗保护作为文化中心建设重大工程抓实抓好。

微信图片_20171221135738_副本

2017年12月21日,景山公园,游客登高万春亭,以白塔为背景拍照留念。白塔在蓝天的衬托中格外洁净。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晨钟暮鼓,皇城文道”,如何将其承载的历史文脉保护并传承下去,是中轴线保护与发展的关键。

放眼全球经验,立足中国实际,活态保护无疑是北京中轴线保护的最佳路径。

关键清,则方向明——

2011年,北京市人代会首次提出“应特别保护和规划好首都文化血脉的中轴线,并力争为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年,北京市文物局担纲的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应声启动。

2012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遗预备名单》。

2013年,北京市文物局委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编制北京中轴线保护规划和中轴线申遗申报文本。最终,申遗对象确定为北京老城7.8公里长的传统中轴线,范围包括中轴线遗产及周边地区。

资料显示,目前确定的中轴线申遗核心区总面积468.86公顷,建设控制与缓冲区面积4674.58公顷,总面积5143.44公顷,申遗面积涵盖北京老城面积的60%。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曾参与我国多项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工作。他认为,北京中轴线具有突出“活态遗产”的特征,其自身价值在百年历史变迁中不断成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活”的文化遗产。

“作为京城的规划核心,中轴线是中华文明与文化传统的重要见证,”吕舟说。

“历史文化名城”是首都北京的四大功能定位之一。中轴线申遗,就是一次空前、全面、超大规模的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从前门到天安门,从景山到钟鼓楼,跨越历史的建筑气势恢宏,包含了以故宫为代表的宫殿建筑,以坛、庙为代表的祭祀建筑,以皇家御苑为代表的园林景观,以城门、城墙为代表的城市防御体系,以地安门、前门商业区为代表的前朝后市都城格局,以及散落其间的大量民居,都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有业内人士评价:“中轴线申遗,表达了一种积蓄在北京肌体内的文化动力,这种动力提升了城市文化内涵,体现了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

专家认为,申遗在能够深化北京历史遗址的价值定位,明确前景规划、发展愿景,完善管理法律法规,增加维护资金投入之外,还能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全面提高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水平。

众所周知,受资金等多种因素制约,一些文物遗址、文化遗产难以彻底维修和保护。一旦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遗址,将由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保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址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得到世界遗产基金的援助,这也为遗产保护注入动力。

“申遗,对于加大古迹遗址的保护力度,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说。

北京神韵将获得丰富和升华

每一处遗产点,都是北京地图上的一颗明珠。走过数百年沧桑,许多珍珠蒙上了人间烟尘。

如今,它们正逐一洗去烟尘,焕发容光,再展神韵——

微信图片_20171221135712_副本

2017年12月21日,景山寿皇殿,修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景山寿皇殿,修缮工作在有序进行。

红漆门,琉璃瓦,这座昔日的皇帝家庙,正在修缮回复百年前年的风光。悬挂了数十年的“北京市少年宫”牌匾,已不见了踪影。

满头银发,一张长柄伞,已届耄耋之年的蒲先生站在“显乘无赦”牌匾下,向过往游客讲解这座建筑的前世今生,“人的生命会结束,但中轴线这条龙脉亘古不变。”

另一处,千米之外,故宫西北角。明代皇家道观大高玄殿的修缮工作正紧锣密鼓。它与寿皇殿并称中轴线申遗两大突破。

由于长期用作办公用房,大高玄殿年久失修,瓦面、彩绘、台基望柱、栏板、排水龙头等伤损严重。经多方协调,“外借”近60年的大殿近期终于回归故宫。

复建后的中轴线南起点永定门成功再现了古城中轴线的当年景观。城楼总高26米,面阔五间,三重檐歇山顶。清淤之后的护城河整修一新,碧波荡漾,成为北京新的醉人一景。

80后孙晓欣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记忆中车水马龙的永定门路口,对她来说只是个地名。“上世纪50年代末,拆除永定门城楼和箭楼时,我父亲才三岁,很多事情记不清。”

她父亲经常说,永定门是北京历史文脉中轴线的南起点,不修复永定门,中轴线就不完整。竣工当天,孙晓欣带着父亲在永定门城楼,留下了第一张和复建后永定门的合影。

这些点点滴滴,都在诠释北京古老神韵的回归与升华。吕舟说,“无论中轴线还是故宫,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中华文明的主流价值观。”

如果说遗产点有历史大风景,那么北京众多故居后便不乏人物小故事。

李大钊故居、康有为故居、宋庆龄故居、梁启超故居……如一串散了线的历史珍珠,撒落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成为北京最为独特的人文风景线之一。

康有为故居位于中轴线核心精华区,百年前,康有为、梁启超在此策划了戊戌维新运动。

过去几十年间,这所老院落沦为大杂院。过道两侧,堆放着建材、纸箱等杂物,院内挤满大小不一的房间,最多时住有150多户居民。近期,北京市对处于不合理使用状态的文物进行原址保护,康有为故居列入保护名单。目前,康有为故居本体已腾退完毕。

康有为故居东南约两公里处,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发生地杨椒山祠(松筠庵),它曾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杨继盛的故居。1895年,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1000多名举子相聚在此,上书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如今,闹市中的这处院落正在加快腾退住户,作为文物将得到保护。杨椒山祠腾退后,将考虑打造杨椒山祠风貌保护区。

……

服务申遗,备战申遗。围绕中轴线,干劲十足,成效显著——

东城区7月开始拆除南中轴线最大违建,天坛周边简易楼居民已搬迁完毕。

西城区景山街道吉祥社区北侧与中轴线之间的通惠河道上,一座全新景观公园换了新装:几弯小桥流水,数处青砖灰瓦,一处四合小院。

从文化遗产到文物遗址,从古迹旧址到名人故居……

一颗颗曾在历史长河中被掩埋的珍珠,因为申遗的串联,在腾退、修缮和复原后,将重回当年的光华,使北京神韵和北京表情更加丰富多彩。

中轴线申遗孕育发展增长极

什刹海东段,万宁桥附近,一块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字样的石碑不时吸引行人的脚步。它是京杭大运河北京段的其中一点。

随着2014年京杭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使什刹海景区旅游文化产业愈发热火。据统计。仅2017年五一假期,什刹海景区就累计接待游客55万人次。

微信图片_20171221140947_副本

2017年12月21日,故宫西北角,明代皇家道观大高玄殿的修缮工作正紧锣密鼓。它与寿皇殿并称中轴线申遗两大突破。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摄

专家认为,京杭大运河的成功申遗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了范本,中轴线申遗工作将对北京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不但促进增加经济收入,还会极大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这是一道道已为许多中外游客熟悉的风景——在前门,坐上仿古“铛铛车”,观赏北京美景;登上景山公园“京城揽胜第一处”万春亭,俯瞰紫禁城;乘坐游船,流连昆玉河夜景……

“申遗成功,必将为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发展机遇,成为拉动北京经济的新的增长极。”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中轴线申遗将为北京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升级版提供重大契机。

数据显示,北京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1.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58.5亿元。

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在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顶梁柱”。

高古可慕,近美可期。

中轴线申遗,正在为北京打开一幅幅崭新画卷:

那里,有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时代壮歌,文化发展新的增长极的开启,更有拟古画今的时代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