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城之治
2018-02-24 05:36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大城之治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北京拿出“绣花”功夫治理城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化为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经过疏解腾挪、整治修缮,大杂院拆了违建亮出天井,街巷卫生有人打扫,过境车辆有人管控,路边花草有人拾掇……南锣鼓巷雨儿胡同今天焕然一新。

2014年初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时专门走进雨儿胡同的大杂院,倾听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意见。对居民迫切希望改善生活环境的想法,总书记说:我就是在这一片儿长大的,我能体会大家的心情。

民声是最好的指南,民意是最重的责任。包括雨儿胡同在内的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启动修缮整治试点,保护风貌、改善民生。老城保护与复兴、“百街千巷”环境提升行动等全面铺开。

一枝一叶总关情。

超大城市如何治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总书记的指示非常明确。

四年来,从胡同整治、棚户区改造,到政策性住房、公共服务便民设施大批落地,再到缓解交通拥堵、治理大气污染计划任务如期完成,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拿出“绣花”功夫,城市治理、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北京人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是当政者管理北京这座大城的澎湃初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化为京华大地生动实践的关键内容。

励精求治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纵观世界,任何城市发展起来之后,都会遭遇“万山圈子”般的问题时空。

沧桑已去,今日北京,早已步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城市建设的高度与速度不断刷新,令世人惊艳。

然而仔细端详,尤其是放到审视大国首都的“聚光灯”和“放大镜”下来看,这座繁华大城同样又有太多的不完美、不讲究,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要求对标,还有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特别是街巷之陌、细微之处,那些“面子”背后不怎么光鲜的“里子”,很多时候恰恰成为影响市民幸福指数的短板。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城亦然。

总书记指出,“北京城市大,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要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这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北京提出的要求。”“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背街小巷是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的。”

许多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买卖街,曾经处处临建、违建,开墙打洞,占道经营,垃圾和脏水直接泼到街上,附近居民绕着走……

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的老院落,成了几不管大杂院,家家盖小厨房搭煤棚子,公共空间就剩羊肠小道……

作为大国首都的北京,当然不该是这个样子。而要治理,内容却势必很多、很细、很杂。

2017年4月,《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出台。提出用3年时间,对核心区背街小巷进行集中全面整治提升,力争“环境优美、文明有序”。

整治标准最重要的是“十无”: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

实现“十无”谈何容易!更何况每一项的背后,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

演乐胡同83号院的改造就曾花了很长时间,院里有户人家从刚结婚,到最后孩子都生了,才认识到给孩子更多公共空间的重要性,终于同意拆除违建。

细节见真章。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考验着治理者的决心,更考验着治理者的能力,意味着治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必须革新。

过去城市治理,条块分割、界限分明,职能部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权责交界处,往往是乱象滋生地。脏摊、黑车“打游击”成了最牛钉子户;“马路牙子”上头归这个街道,下头归那个街道,一有事就“踢皮球”……这种现象不是笑谈。

“各扫门前雪”如何破解?跨越分界,细针密缝,扫除盲区,让治理形成闭环。

借“疏解整治促提升”东风,海淀、西城、朝阳等相互接壤的城区,探索建立了“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并选出新街口外大街等6条交界道路试点共治共管。

海淀、西城交界的北太平桥下,著名无照摊点“阿香卤煮”占道经营了20多年。海淀执法,摊主紧走几步把餐车推到西城,西城执法,又把车推到海淀。这次,终于在联合执法中得到根治。三个街道执法队轮换盯守,杜绝反弹。

2017年,海淀、西城、朝阳、石景山、丰台、门头沟、昌平七区,共同发布《“美边丽界·共同缔造”世纪坛宣言》,对边界地区实行共治共管,“有事都说对面管”的情况一去不返。

过去城市治理,常常是“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基层最容易发现“里子”“脏乱糙”的问题,但没有执法权,执法部门手里有权,但跟一线配合不紧。

治理断层如何破解?向基层充分放权,让那些“看得见的”有管起来的底气。

平谷大兴庄镇,5000余米的东石桥河边盘踞着上百家养殖场,一度“未见水面,先闻其臭”。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对问题集体会诊,“事不完,人不走”。如今东石桥河的“猪圈味儿”没了,水质清澈见底。

以此为底方,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继续完善治理链条的“最后一公里”,让治理资源跟着基层的“哨声”下沉。

精细化治理,稀里糊涂、大而化之不行。加强基层在城市“精治”中的主体地位,必须不断缩小和丰富治理单元,划小划细,把工作具体到“格”、责任落实到人。

以网格化管理的经验为基础,北京425条大大小小的河流,都分段有了河长;不同路段也按性质和重要性有了路长;核心区2435条背街小巷,都将设立自己的街长、巷长,并推广“小巷管家”模式,社区热心志愿者成了街巷长的左膀右臂。各种各样的“长”活跃在北京的街巷城乡。用一位老街坊的话说,“这地上的一厘米归谁管都明确了,那推诿和扯皮可不就没了空间”。

精细化治理,“精”在工匠精神,精心、精治,打造精品;“细”如绣花一样,细心、细巧,细节为王;“化”于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

扫除一切盲区,建立联动机制,让治理没有“断头路”、没有“时间差”。推动管理重心下移,走出传统行政架构“条条”的束缚,让治理权下沉到星罗棋布的基层“块块”——体系完善、机制创新,成为北京精细化治理最强有力的抓手。

携手与共

治理城市环境,难免触动一些人的利益,而“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三里屯“脏街”曾是开墙打洞、违法建设和游商散摊的“重灾区”,别看喧闹嘈杂、脏乱污腻,“一个小摊位,年利上百万元。咱拆的可是人家实打实的经济利益”,三里屯街道负责人如是回忆。

利益冲突、关系纷繁、诉求多样,这就是基层治理的现实。要治理,难是肯定的,“挨骂、受挤对甚至被人揪着领子威胁”是肯定的,但三里屯街道对一拆到底的信念没有动摇:有了责任担当,再难的事都能办成!

街道办成立了工作组,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动员,最开始门都进不去,第二天继续好言好语去敲门。有的摊位被转包了四五次,工作组就一层层寻找租户,直到做通所有承包人的工作。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真正把工作做到位,挖掘机终于开进“脏街”,铲除了盘踞十多年的乱点。

城市治理,所有要求最终都要靠基层工作来实现,都要靠责任担当来保障。“脏街”变了样,堪称城市精细化治理探索的典型案例,是“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一只非常值得解剖的“麻雀”。

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私安地锁……城市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公共资源和空间被化整为零、化公为私。而违法违规的口子一旦撕开,就产生了破窗效应:人们对违法违规心知肚明,却跟风侵占,谁守规矩还会显得处处“吃亏”。

而一旦整治拆违消息发布,大家都纠结:“就怕一阵风。拆了我家的,别的家还拆不拆?”

法者,治之端也。打破积弊,关键在于坚持依法治理,一把尺子量到底。

作为京城唯一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景区,什刹海人气高,也乱象多。过去,大店小铺往外支摊占地儿,酒吧夜店开启露天外放模式,沿岸商户比着加盖二层违建……如此喧闹纷乱,哪里还是岸柳依依、垣墙若隐的清净地儿呢?

2017年初,西城区启动什刹海环湖酒吧街环境整治。商铺各自圈占的“消费区”被清理,包括银锭桥边百年老店“东兴顺爆肚张”在内,每家的二层违建和巨型广告牌匾都被拆除。

既有法规,必当责众。

什刹海景区管理处和城管队员不仅仅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更重要的是讲清了,整治不存在厚此薄彼,也不是一阵风,绝不会“拉抽屉、弹皮筋”。

一视同仁,公平公正,让治理实现了力度、赢得了理解。

凭栏而望,碧波荡漾,古韵悠然——2017年11月底,什刹海景区拆违总量突破6000平方米,涉及商户超过100家,荷花市场栈道再次成为市民消闲赏景的最美“观海口”。

一盘棋谋划、一碗水端平,法规面前,没有特殊人、特殊事。

几年来,北京城市治理依法推进,“通病顽疾”逐渐治愈,曾被圈占的公共资源还给了市民。这得益于当下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大环境、大气候,得益于全市范围开展的雷霆行动,释放出了明确法治信号。

对此,“东兴顺爆肚张”老店主的心声很有代表性:“现在到处都在拆违建,老样子、老风貌是应该恢复起来。”

城市治理触动利益难,那满足利益呢?同样众口难调、阻力重重。

比如,老楼加装电梯是民生工程,但当“人民”具体到一家一户,诉求就参差各异,结果这件惠民好事长期进展不顺,根本原因就是住户之间谈不拢。

2017年,丰台区丰仪家园10栋老楼、43个单元全部完成加装电梯的消息成为大新闻。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居中协调,更重要的是广泛交流沟通,小区里三四十位村民代表挨家挨户听取意见,最终方案经过六轮修改才敲定,找到了不同群体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问题来自于居民,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其实是最高效的。”基层成功经验再次证明,要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需要多些“人民城市人民管”,把群众力量吸纳进来,发动大家共同办好自己家门口的事。

方家胡同曾经开墙打洞成风,停车难、行路难,如何整治?东城区请来各路专家走进街道“群言堂”,开门纳谏,集思广益;最老斜街鼓楼西大街未来怎么改?西城区专门设立了整理与复兴计划体验中心,请市民到议事厅跟规划人员面对面合计;疏解腾退出的空间怎么用?在石景山区“老街坊议事会”,居民们七嘴八舌群策群力。

“朝阳群众”、“西城大妈”,哪里多一些红袖章,哪里就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安心。东城区,约两千位“小巷管家”走马上岗,这些热心街坊们每日巡查,劝拆违法建设、清理杂物占道、制止乱扔垃圾、协调解决停车,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最敏感最活跃的神经末梢。

大城治理,机杼万端,桩桩件件都是“天大的小事儿”。服务群众,也依靠群众,共治共管共享,城市的“里子”和“面子”都会更加亮丽。

百尺竿头

“人努力”,让大城北京的城市生态显著重塑。

2017年的秋冬,大家发现,北京没出现“像样”的雾霾天,空气质量好得有点“习以为常”,以致蓝天不再“刻意”刷屏朋友圈。这一年,全市收获了226个优良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了每立方米58微克,完成了国家“大气十条”确定的阶段目标。

核心区电力架空线入地改造,曾经被“城市蜘蛛网”困扰的老胡同,亮出了澄碧广阔的完整天空。在前门西河沿,居民惊喜地发现,站在胡同西口,竟然能一眼望到1000多米远的东头。“前门楼子都亮出来了,痛快!”

前门三里河,再现昔日“水街穿巷”的胜景。达智桥胡同,曾经“灰头土脸”的杨椒山祠等历史遗迹,终于在密密匝匝的违建、门脸中“突围”出来……青石步道,朱红门楼,灰色砖雕,不少老北京感叹:四九城的味道,又回来了!

城市治理,擦亮了古都文化“金名片”。在做好疏解整治减法的同时,也在加速做好人居环境的加法。

经过统筹规划,整治违建腾出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街心绿地、“口袋公园”。

“开墙打洞”封上了,游商散摊清理了,地下群租房整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便民综合体、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健身场馆。

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成果,稳步增强着全社会对城市治理的共识和信心,也让政府与市民间的互动更加积极有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不断衍生变化的民生需求,将继续提升幸福指数的“边际难度”客观推高。今年北京“两会”,陈吉宁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与首都承担的职责使命相比,与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比,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

在此之前,2018年本市重要民生实事初选项目在首都之窗网站接受市民投票。从新增3万个学位缓解入园难、到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再到改造地下人防空间提供1万个停车位……一以贯之聚焦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还有太多人民的期待需要变成我们的行动,还有太多人民的希望有待变成生活的现实。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以人民为中心,决定了完善城市治理永远只应有“进行时”这一种时态,只应有“只争朝夕、不懈奋斗”这一种状态。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将这座超大城市治理好、治理精,用“治理红利”取代“规模红利”,我们必将把充满民生温度的“北京故事”,刻进新的年轮。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