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口述历史走进北京石景山区社区养老驿站

2018-03-13 07:23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口述历史走进社区养老驿站

三两把白色沙发座椅、一张木质圆形小桌、一套简易陶瓷茶具……走进石景山区杨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文化室内,整洁宽敞的屋子洒满了阳光,白色墙壁上写着“讲述者”三个大字,原来,一间迷你的“口述历史小站”开进了这家养老服务驿站。

“我老家在天津宁河县芦台镇,1949年5月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来首钢了,开国大典的时候我和几位伙计可是一起坐着火车唱着歌去的天安门广场。”说话的老人名叫冯云龙,1931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经87岁,见证了几十年来首钢发展的风风雨雨。日前,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邀请了社区的几位老人来到现场,讲述他们的故事。

“我和团队在首钢发明顶燃式热风炉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了保护国家和首钢的利益,当年我们和国外的PW公司一起到卢森堡申请专利,有效保护了这项核心技术。”除了冯云龙,当天来到口述历史小站的还有陈炳霖老人,1963年从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毕业后,他成为了首钢设计研究院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后来我们还先后去了美国、意大利等11个国家申请专利,到现在这项技术还在国内多家钢铁厂内使用呢。”

从童年上学趣事到1995年退休,从参加工作时的知识青年到申请专利时的种种坎坷,陈炳霖老人讲了许多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首钢发展的点点滴滴,身旁的工作人员一边与老人互动,一边将这些宝贵的历史线索记录下来。

“每个老人身上都有丰富的故事,我们年轻人听了以后也常常受到启发。但是老人们的子女平时忙没时间听他们讲,所以我们就把老人请来,通过聆听和记录他们的故事,展示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从一个侧面记录这个时代发展进程。”杨南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站长王明说道,“这次还只是预采访,在了解了老人的经历后,我们会整理出详细的采访提纲,然后再专门和老人约时间,进行口述历史的正式采访录制。”

在文化室内的小圆桌上,还放着几本口述历史的小册子和光盘,这是口述历史小站之前采访老人制作的产品。王明告诉记者,这些口述历史的内容被拍成片子后,还会上传到网上,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系列的文化产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口述历史带来的,不仅仅有视频和光盘,还搭起了老人与养老驿站工作人员的心灵桥梁。

“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老人讲完之后,往往会特别高兴,中午饭吃的比平时都多,时间长了老人都会对你特别信任。”王明自豪地说,“前阵子为老人普及了微信的使用方法后,常来驿站的老人还会不定时地给我打视频电话,家里有点什么大事小情第一时间给我们讲。”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作者:孙云柯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