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清明三天假期北京超百万人逛公园

2018-04-07 14:42 千龙网

原标题:清明期间持续低温 博物馆受追捧 下周气温回升 春花集体盛开

三天假期超百万人逛公园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耿学清)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京城的风力渐小,但气温仍处低位,预计明天气温将开始回升,下周也将迎来盛花期。记者今天(7日)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市属公园清明期间游客持续走高,预计三天将迎来游客过百万人次。

连续低温 博物馆受捧

今天,京城的风力比昨天小了许多,白天北风三四级转南风二级左右,部分地区阵风六级左右,但气温仍然维持在低位,最高气温12℃,夜间风力变小,南转北风一二级,最低气温2℃。本市空气质量处于一级优的状态。预计未来三天天气以晴朗为主,明天起气温开始回升。

持续的大风低温让市民游客纷纷走进博物馆,特别是集古典园林于一身的中国园林博物馆,迎来了游客高峰。

“兰亭修禊,曲水流觞”,在园博馆内听琴、品茶、吟诗,在中国古代园林厅内“兰亭修禊”场景体验园林文化。游客在专业老师的引领下,仿文人雅士体验历史上兰亭曲水雅集,听曲传花,以茶代酒,与在场观众一同对诗品赋,诵读古典诗词,还可像古人一样现场提笔写诗,记录心境。

据了解,“修禊”是古代季春之时的传统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项古老的习俗,源于周代“上巳节”,人们出游到水边“漱清源以涤秽”,沐浴洗濯,祈福美好生活。后来上巳、寒食、清明节俗相糅合,形成暮春时节的传统习俗。而由这一习俗发展来的“兰亭修禊”,则在文人墨客之间演变成了饮酒作诗的雅集——曲水流觞,并逐渐发展为一种文人之间临流雅集和诗酒相酬的固定形式,成为永恒的园林诗意情怀。

另外,园博馆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秘密花园”经过一冬的休养,清明假期首次开放游客可以参与造园体验,动手规划设计并栽种植物,制作植物名牌,体验园林设计、营建、种植的过程;创作属于自己的自然笔记、秘密花园。

公园游客将超百万人次

眼下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市属公园内的游客在清明假期一天比一天多。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到,今早9点就有许多游客陆续入园参观游览。玉渊潭、颐和园也一早迎来许多旅游团体;香山香炉峰处,也有不少游客体验“风”景;去动物园玩耍的孩子们都不畏风寒,南门入园已出现排队情况;晨练的市民虽较周末少了些,但园内各处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一些公园主要门区有排队现象,但景区内游园环境相对舒适。

在玉渊潭公园不仅可以踏青赏花,还可以参与清明节传统民俗互动活动,感受古人在此时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在玉渊潭公园的樱花树下传统的“牵钩”运动再掀高潮。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风筝DIY”活动。此外,源于清明传统文化活动中“射柳”的射箭运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除了赏当下最热门的樱花,陶然亭公园内的地栽观赏海棠如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绚丽海棠、王族海棠等逐步进入盛花期,各色海棠繁花似锦,落英缤纷,与园内连翘、榆叶梅、碧桃等春季开花灌木争奇斗艳,形成色彩斑斓、春意盎然的植物景观,漫步于其中宛如置身花的海洋,如梦如幻。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统计,今天上午10时,市属11家公园实时在园游人8.34万。其中颐和园1.75万、玉渊潭1.41万、天坛1.37万、动物园、陶然亭近1万。这一数字比清明首日高出一倍多,比昨天也多了三万多人次。预计今天游客总数将达到50万人次,清明三天游客总量将超过100万人次。

随着明天气温回升,各公园的春花将在下周迎来盛花期,由于低温延长了不少早花的花期,下周,京城将呈现早、中、晚三类春花齐放的盛景,天气晴朗、空气优良,市民游客可抓住机会走进公园欣赏。

新闻背后

迎风值守 公园职工不敢喝水

大风低温天气下,有一个群体迎着风、顶着寒冷,在各个人流密集的关键节点疏导、指路,维护游客的安全和舒适——他们就是市属公园的近万名职工和志愿者们。

昨天下午,北京处于大风蓝色预警之下,北风五级左右,阵风达到了七八级。记者来到玉渊潭的中堤桥感受到,站在桥上无处避风,《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虽然穿着厚棉服,但仅采访了十分钟,身上就已被吹透,真实体验了一把“寒风刺骨。”但包括玉渊潭管理处假日必须在一线值守的机关职工、保安和志愿者在内的十余名工作人员,必须要从早上七点坚守到晚上七点半。

在该区域带班的玉渊潭管理处基建科科长刘洋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桥面通行,他和同事们不仅要疏导游客,还要接待许多问路、问厕所的游客,一天下来,腿都抬不动。为了节约时间,他们就在旁边的大石头上快速吃盒饭,饮用水也自觉减少——因为天气冷、不出汗,喝水一会儿就得去厕所。记者在桥上看到,早上送来的一包矿泉水,仅仅打开了一瓶。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作者:耿学清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