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一小区噪音不绝于耳老人日夜难眠 声源到底在哪?

2018-04-10 15:01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嗡嗡声不绝于耳老人日夜难安

李艳芳老人今年80多岁了,家住朝阳区南沙滩66号冠军城一单元6层。老人听力不太好,平日里要戴着助听器,可是这3年来,一到晚上,老人就要把助听器换成棉球,因为不知从何而来的低频噪音让老人难以入眠。尽管居民们对“嗡嗡”声的来源不断排查,却始终没有明确的结果。

耳背老人睡觉要塞棉球

昨天,记者来到李艳芳老人家。见面问候,耳朵上戴着助听器的老人没太听清,示意记者大点声。进了屋,老人先给记者看了两个小密封袋,一个里头装的是大大小小的棉球,另一个则是各种颜色、型号的耳塞。“白天想听人说话,晚上不想听噪音,耳朵里总得塞着东西,心烦啊。”

老人说,虽然自己听力不太好,但是对“嗡嗡”的振动特别敏感。3年多了,这种低频噪音让她夜不能寐,越是夜深人静,噪音声就越明显。躺在床上,声音仿佛就在耳边,真让人心烦意乱。“就因为这个噪音,有人已经换房走了,可我没地方换啊!”李大妈住的居民楼,从1层到4层多为商户,5层往上才是真正的居民。记者采访时,住在5层的一位居民证实了老人的说法,“夜深人静时,噪音听得更清楚,最难熬的就是老人和孩子。”这位居民说。

空调室外机嫌疑最大

为了找到噪音来源,居民们费了不少力气。李艳芳老人有一张纸,上面写满了相关部门的电话,问题反映了很多次,但始终无解。

在现场查看时,记者注意到居民楼前的一家超市,设备间里的机械隆隆作响,冷藏区的冰柜以及上方的管道,也有“嗡嗡”的共鸣,究竟这些是不是噪音的来源,尚无法确定。

紧贴着居民楼的一个小门廊前,有两台桶状的白色设备,门廊的顶上也有一台同样的设备。这三个“大桶”堆埋在垃圾与杂物中,不仔细看,还真不好察觉,它们发出的噪音最大。老人说,这些设备离她家窗根很近,大家特别怀疑噪音是它们发出的,因为它们的开关与噪音的有无是同步的。

“这是不是制冷机什么的呀?”居民们如此怀疑,并指认这些设备的使用者就是楼下的超市。经过查询,记者发现这几台设备为数码多联空调机组,是中央空调的室外设备。记者向超市负责人了解情况,负责人则表示,居民楼内的噪音与超市没有关系。空调室外设备,也并非超市使用。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多家底商,但无人“认领”正在“嗡嗡”作响的设备。

问题解决起来困难重重

李艳芳老人说,3年来她向多个部门多次反映问题,也有调查人员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可不巧的是,调查人员上门时都没有噪音,但人家前脚一走后脚噪音就响起来了,特别气人。还有个细节最让老人窝火,因为耳背听力差,平时听不清说话声却能听见“嗡嗡”的噪音,这让大家误认为她出现了幻听,所以后来的举报就更难了。

“这是我自己买的,测分贝的。”老人拿起一个带有话筒的小分贝仪,说这是她自己买的设备,可以随时随地测量。昨天,记者和老人打开了小分贝仪,测量噪音分贝为65,已经超出了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的规定范围。但问题是,小分贝仪并非专业设备,老人也不是专业测量人员,因此测量结果很难被采信。

追查噪音来源,老人说要感谢小区物业,以前的物业田经理为了帮她解决问题,忙前忙后,和很多商户、相关部门都交涉过,比较了解情况。现在,田经理调到了别的部门,不负责这个小区的工作了。记者试图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田经理,但截至发稿时,尚未得到回应。

责任编辑:胡永(QN0050)作者:景一鸣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