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月宫365"实验延长5天 "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向社会开放

2018-04-21 14:35 法制晚报

来源标题:“月宫365” 实验延长5天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4月21日至22日,为迎接第三个“中国航天日”的到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月宫一号”科普基地。两天共开展16场开放活动,接待观众近600人。

现场  600人分批参与活动 年龄最小者仅10岁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自发布参观预约通知后,“月宫一号”共收到700多封预约邮件,约3000人次的有效报名。

根据“月宫一号”科普基地接待观众承载能力,最终确定近600人分批参与活动,其中最大年龄的参观者是一位75岁的北航老校友,最小的参观者为10岁的小学生。除了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公司等组团来参观,还有以家庭、班级为单位的参观团。

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依序入场,观看“月宫一号”宣传视频、聆听讲解、与讲解人员交流、了解正在进行“月宫365”实验的舱内志愿者活动情况;充分了解“月宫一号”作为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以及太空生存与太空生命保障最新知识。

对话   向公众开放  “月宫一号”寻求技术合作

参加“开放日”活动的观众纷纷表示收获匪浅。

老校友史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关注学校的“月宫一号”实验,特别想来实地看看,在网上看到预约参观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进行了预约。“我也很荣幸成为了第一个预约成功的人,看到实验这么成功很为学校骄傲。”史先生激动地说。

“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月宫一号”向公众开放参观,将太空生存与太空生命保障的最新知识向公众科普,希望公众可以了解到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希望寻求技术合作,通过合作使我国的深空探测以及生命保障技术可以做得更好。

她还表示,一个国家的科技能走多远,走多快,走多稳,跟它后面千千万万支持、拥护、热爱科学的人们是密不可分的。“他们鼓励的话语,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也将滋润孩子们热爱科学的种子,让它萌芽、生长、开花,最终结出硕果。”

关注   “月宫365”实验  预计5月下旬结束 

据悉,“月宫一号”所使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是保障人类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长期生存所需关键技术。在这项技术应用到空间探索前必须进行地面演示验证实验,并通过实验发展系统稳定运行调控技术。

2013年10月,刘红教授团队研制出地基综合试验验证系统“月宫一号”,并于2014年成功完成了持续105天的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试验,标志着我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了该技术的国家,也标志着世界首个由“人-动物-植物-微生物”构成的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成功建立。

目前正在进行的“月宫365”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原定于2018年5月15日结束,今天上午,刘红透露,本来365天的月宫实验会再延长5天,增加了一个应急加班实验,研究应急加班对志愿者的情绪心理的影响。

据了解,这将成为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统稳定。实验进展被海内外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引起全球关注。

刘红教授透露,此次“月宫365”实验结束后,将积极争取我国月球/火星探测器的搭载机会和资源,在月面/火星表面开展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试验,通过与地面平行试验的对比分析,获得地面大型系统模拟结果的矫正参数,为未来将地面大型有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研究获得的设计运行参数应用于月球/火星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作者:张丽 实习记者 李娜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