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古塔遭"开膛破肚"事件追踪:抢修半年 房山三古塔"痊愈"

2018-05-13 14:23 法制晚报

来源标题:古塔遭“开膛破肚”事件追踪——抢修半年 房山三古塔“痊愈”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 法晚去年曾曝光,历经百余年的自然风化和野蛮盗损,房山区玉虚宫塔院三座清代古塔“遍体鳞伤”。

《法制晚报》记者近日获悉,经文物部门半年抢险修缮,三座古塔终于再现昔日风貌。

现场 青灰色新砖补缺 玉虚宫古塔再现昔日风貌

宝金山玉虚宫,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占地约5000平方米,依山而建,是由前宫、后宫、塔院三部分组成的道教建筑群。2013年公布为房山区普查登记文物。

塔院位于后宫西侧的山坡上,三座砖塔并列成“一”字排开,建筑形式基本相同,通高约7米,叠压双层须弥座,塔身正面为发券龛门,塔身上再建须弥式,其上逐渐收拢攒尖,宝珠封顶。均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修造。2017年,房山区文物部门本着不破坏文物价值、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三座塔进行了抢险修缮。

工程历时半年多,玉虚宫三座塔修缮工程于近日圆满完工,再现了昔日风貌。法晚记者在现场看到,修缮后的古塔磨砖对缝,结构严整。除了用新砖进行补缺,也尽量对老砖加以利用,新砖发青灰色、老砖呈土黄色,体现出新老建筑材料有所区分。此外,文物部门还对古塔周围的植被进行了清理。

追访 正殿塌毁多年  塔铭曾流落至潘家园

2017年,《法制晚报》记者曾对玉虚宫古塔拍摄记录。三座古塔均存在盗洞,最深达1.5米。洞口可进人,呈45度角向建筑正下方探挖。

南侧古塔的塔座受损严重,导致建筑头重脚轻;中间古塔,塔身被“开膛破肚”,青砖多半剥落;北侧古塔,塔身中段“体无完肤”,灰砖剥落严重。

据了解,2001年,玉虚宫下院的正殿已塌毁。随后,逐渐有人为“寻宝”,对玉虚宫进行了大量破坏,除下院的两通光绪年间的石碑外,其它碑刻也损坏严重或丢失。

2016年9月20日,房山区窦店镇普安屯村民刘洪生将一块石碑交至周口店镇黄山店村村委会,他表示,十余年前,他在潘家园淘换古玩时,收购了一块石碑,品相很完整,后来发现该石碑属于玉虚宫。据房山区的文保志愿者孟国忠介绍说,这块石碑正是玉虚宫其中一座古塔的塔铭。(新闻察员 马志璞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作者:崔毅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京ICP证000032号 诚信网站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北京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传漾
分享到: 关闭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