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从一个“村”看一个国家的未来

2018-05-16 14:30 北京晚报

原标题:从一个“村”看一个国家的未来 ——

写在中关村改革发展40年之际  

北京中关村,伫立着一座金光闪闪的现代雕塑:DNA双螺旋模型《生命》,昭示着中国人对破解生命之谜的憧憬。

1978年至2018年,40年弹指一挥间。

2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上市公司、一批独角兽企业……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到全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体制机制束缚,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矢志创新之路。

40载春夏秋冬,40年拼搏奋斗。新华社记者走进这片热土,探访历史见证人、参与者,探究蕴藏在这块土地上的奥秘……

“这么多年,中关村沉淀、厚植下来一种创新创业文化,成为中关村的灵魂,用4句话概括就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产业报国的奉献精神。”——中关村管委会主任 翟立新

“创新创业文化成为中关村的灵魂”

34年前,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一间小平房里,一群“憋”了多年的科技人员开始创业。

从一家极不起眼的小公司,到年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控股公司,“联想”,不仅成为中关村的一张名片,更是走向全球的中国知名品牌。

“当年发达国家用386电脑时,只卖给中国286电脑,认为中国人不能做,结果我们憋出来了。”74岁的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多次用“憋”字形容创业历程,“当时资金、技术、管理、净资产都不是一个‘吨位’的,但咱有这么一股劲儿去拼。”

2017年,小米收入跨过1000亿元大关。

这是一家创立仅仅8年的企业——2010年4月6日,中关村银谷大厦一个小房间里,几位创业者分享一锅“小米粥”,小米科技诞生。

“把公司名字叫小米,就是希望发扬‘小米加步枪’的精神,发扬创业精神。”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说再次创业,他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五六年时间。

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种勇于试错、敢于探索、包容失败的韧劲,是中关村很多成功创业者、企业家身上的重要精神力量。”翟立新说。

“作为试验田和我国最早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用事实证明了‘知识+科技+产业’是一条发展之路,是‘创新自信’的最佳诠释。”——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董小英

“创新自信”贯穿中关村改革发展

这是中国自主创新的典范——改革开放之初,北大王选团队不仅自主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而且成功占领市场,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那时冷嘲热讽多了,印刷界几乎没有人相信能做出来。一个小助教,能干什么事?”回想起自主研制的历程,年逾八旬的王选夫人、北大计算机所教授陈堃銶头脑异常清晰,“之所以成功,就是王选自己说的4句话:选准目标,狂热探索,依靠团队,锲而不舍。”

从最开始租赁4平方米柜台卖VCD到如今变为电商领军企业,过去20年,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坚持是一个成功创业者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我碰到的很多企业家、创业者都是以奋斗为乐。如果每天没有努力,我这一天会过得不太踏实。”刘强东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从科研院所内走出的企业家,到从海外留学归来创业的企业家,再到伴随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浪潮创业的技术人员、企业高管和大学生,40年来,中关村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一代代创业者、企业家。

从柳传志的“拼”劲,到雷军的“小米加步枪”,从王选的“狂热探索”,到刘强东的“以奋斗为乐”,一种精神贯穿中关村改革发展的40年……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40年间,中关村旧貌换新颜:2017年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全年共获专利授权4.3万余件。

“当初的体制设计,决定了中关村虽然现在有一区十六园,却不只是一个物理园区的概念,更多是一个政策园区的概念。”——中关村最早下海的企业家之一、时代集团公司总裁 王小兰

“中关村更多是一个政策园区的概念”

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关村的发展。“中关村走过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国家战略的强劲支持,打上了国家战略的‘符号’。”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说。

用友是中关村第一个拿到私营高新技术企业牌照的企业,编号“SY0001”。

“那天,我从当时所在机关的办公室溜出来,跑到北展剧场参加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成立大会,现场公布的10多条政策,让我再也坐不住了。”回想30年前,用友网络董事长兼CEO王文京至今有点激动。

从创业时2个人的软件服务社,到30年后的1.5万人,用友正从管理软件公司向为企业“赋能”的知名云服务企业迈进。

“如果说农村领域改革是小岗村首开先河,那么科技领域就是在中关村。”翟立新说,40年来,中关村不断改革探索,不断扩大开放,不断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一系列重要论断。

这是令人难忘的历史性时刻——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把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到了中关村。

2014年2月,“科技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北京新的城市战略定位之一。

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要载体作用。

从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到改革发展的“先行者”,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到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主力军”,中关村在创新变革中奋勇向前。率先开展科技成果“三权”、股权激励、科研经费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重大试点;推动出台“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政策;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开展中关村现代服务业试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关村不断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97家创新型孵化器、29家大学科技园、26家特色产业孵化平台……一个多层次的创业服务体系在中关村形成。超过500家产业联盟、协会商会、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活跃在中关村,“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过去中国从小发展到大靠的是科技,如今要想由大到强更要靠科技。”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 翟立新

“三城一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支持260种交通标志牌的检测,能对200个人脸进行实时抓拍识别……去年12月,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团队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

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公司CEO余凯创业两年多,在他看来,过去中关村企业主要是利用巨大市场,走技工贸、商业模式创新之路。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原创性的技术创新驱动。

这是北京新总规中关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坚持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引领辐射能力,规划建设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形成以三城一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多园优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中心空间格局,构筑北京发展新高地,推进更具活力的世界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

近年来,北京以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为龙头,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从“电子一条街”到今天创业创新企业遍地开花,当前,北京正将“三城一区”作为主平台,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以海淀区为主体区域的中关村科学城,既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中关村改革发展40年之际,人们异常清醒:中关村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比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多,但领军型企业和顶尖人才少;掌握核心技术且具有市场主导权的世界级创新企业还不多……

“在中关村,‘异想天开’的企业家还不多,创新孵化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对风险大、周期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须提供战略支持。”董小英说。

“硅谷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是外籍人才,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相对来说我们的国际化人才比例还太小。”翟立新十分坦率地说。

进一步释放生产力,中关村在行动:

1月22日,海淀区委区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重点推出16条创新举措。

4月26日,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家高校率先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

在全国率先设立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基金和300亿元中关村并购母基金,建立波士顿创新中心、以色列联络处……中关村正加快全球化布局。

一系列举措陆续推出:大力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创新团队,实施“中关村领军企业创新升级领航计划”,实施高精尖项目对接工程,着力推动“一区多园”高端发展……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门槛上,“中关村人”对未来充满信心。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