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汽车梦

2018-05-22 11:2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男人在汽车面前,像长不大了孩子,永远为之痴迷。年近半百,回想与汽车的渊源,用经历的车轮数“1、2、3、4……”来叙说往事,或许更能说清我对汽车固有的亲切和眷念。

一个轮子的“滚铁圈”让我认识了滚动的美妙,两个轮子的自行车让我体会到了平衡带来的欢愉。

某日,爸爸骑车带我进县城,我猛然看到街上有人拉着由轴承改装的一种简单载货小三轮车。前一后二,中间由两根木板衔接。太玄妙啦!我央求爸爸给我找来厂里废弃的旧轴承,锯断家里一根扁担用作支架,完成了我和弟弟第一辆“汽车”的制作。坐在车上,小伙伴们推在背上的一双双有力胳膊便是“发动机”。此时,大家已然顾上土路的尘土飞扬,以及轴承发出的“嗡嗡”噪音。

我对汽车的向往始于记事。206国道穿过家乡大别山的青山绿水,蜿蜒曲折的道路时常会驶过各型汽车,以“哼哧哼哧”吃力爬行的货车居多。囿于当时实际情况,国道宽度也仅是够两辆车会车。上下学路上,儿时的我深一脚浅一脚走过泥泞的土路,当双脚踏上柏油铺就的坚实路面,心里陡生一种兴奋、激动。小伙伴们向驶过的车辆行注目礼或举手礼,换来的是或长或短的汽车师傅鸣笛声。

爬上公路边的山峦,极目远眺,企盼远方车辆慢慢驶来,由小及大。在山路拐弯处,听音辨车也是让我们开心的一个比赛游戏。看不见车,仔细听,凭经验说出驶来的是什么车。猜中了便会赢得一颗酸甜的野果,故意含在嘴里,得意尽显。寒来暑去,车来车往,汽车给山乡孩子带来的是希冀,带走的是对远方的遥想。

稍长,参军到部队,在当新闻报道员和学车之间,我选择的砝码自然偏向了后者。北京郊区汽训队8个月全封闭训练,终日与“雷锋叔叔”当年所驾车型一致的“老解放”厮守。关闭点火开关,用手摇柄摇车是必修的第一课,由最初的双手转不动一圈到单手摇四、五十圈面不改色,加深了对“发动机润滑原理”的理解,也使胳膊长粗一圈。战场模型路的非正常驾驶,练就了过硬的驾驶本领。人为故障排除、日常各部件的折装保养,让我如“疱丁解牛”对这钢铁“大块头”有了更多亲近感。

学成回到老部队,先后参加军事演习、日常运输勤务保障,所驾车型不断发生变化。80年代的北京212、90年代初期双化油器老上海、伏尔加、皇冠,后期合资品牌桑塔那、捷达、骊山、宇通及至各类大小车型,驾驶体验越来越好。我逐渐萌生“要是自家也有一辆车多好呀,我一定要让它走走老家的路,圆儿时心中的梦”。

2006年“五一”前,梦想成真,家里迎来第一辆真正汽车。“腿”由此变长,周末市内的公园、郊区的山水便是家人的去处,自驾前往周边北戴河、草原天路等景点也非难事。身边同事朋友时常在一起叙说出去自驾的趣事,有时也会有同事请教车辆的小故障排除,施以方法,有时倒也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每每擦亮车,总能引来邻居的赞叹,“车就像新的一样”。我报之以笑,其实这得益于日常精细保养,更得益于北京都市地平、路宽。

远在老家喜欢越野驾驶的堂弟邀我参加他们车队赴海南的自驾活动,我欣然接受,一则可以再圆我儿时的梦——开车回老家,二则可以去更远的远方,如歌的行板,我想,那里一定有汽车带给我的更多梦想。

作者简介:钱兵,男,1968年12月出生。现为北京西城区地税局公务员。钟情于骑行、开车走四方的“动”和散淡写写画画的“静”,怡然自得,乐享快意人生。

责任编辑:王彬(QF0019)  作者: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