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市人大代表二十年关注颐和园东宫门之"困"

2018-05-25 06:39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市人大代表二十年关注颐和园东宫门之“困”

周六上午十一点,颐和园东宫门前的交通环岛,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川流不息,旅游团接踵而至,人力车见缝插针,行人横穿马路……

东宫门——这个颐和园历史规制上最重要的正门,面对的就是这样一番人车混行、人满为患的场景。很少有人注意到,被车流和人流淹没的,还有两座重要的颐和园历史文物——影壁和涵虚牌楼。由于广场上公交场站和交通环岛的隔断,不仅导致影壁、涵虚牌楼等文物多次被撞,更破坏了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颐和园东宫门的“困境”,成了市人大代表段淑珍20多年来的“揪心”事儿。颐和园管理处也曾多次呼吁将公交场站迁移。

困境一:文物屡次被撞

年初的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来自海淀区的市人大代表段淑珍领衔提交的《关于恢复历史规制,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议案》,谈到的正是颐和园东宫门外公交场站迁移问题。

“‘两会’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座谈时,颐和园管理层代表再次提出了东宫门公交场站迁移问题。这让我很激动,这个问题我都惦记20年了。”上世纪90年代,段淑珍担任青龙桥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期间,就一直关注着颐和园附近地区的治理情况,并就此问题多次提出建议。

颐和园副园长秦雷介绍,东宫门是颐和园历史规制上最重要的正门。东宫门外建筑群,自西向东由宫门、朝房、影壁、金水河、广场、涵虚牌楼依次排列,共同组成了进入颐和园的第一道景观。

东宫门外广场南北宽120米,东西长150米。位于广场最东侧的涵虚牌楼,历史上一直是进入颐和园范围的地标性建筑,清代时牌楼前立有“官员下马碑”。1961年3月,国务院核定公布的颐和园“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也立在涵虚牌楼前。

而占用东宫门外广场的公交场站,就位于涵虚牌楼和影壁墙之间。

由于被公交场站割裂,文物暴露在车流和人流中,几乎所有经过东宫门的机动车都要绕过影壁和牌楼,噪音、尾气、乃至撞击,都直接威胁着文物安全。

1976年至1985年,涵虚牌楼共遭受了8次严重撞击。虽后续在文物周边加装了防护栏,但撞击事件仍时有发生:2013年6月17日,影壁被一辆公交车撞伤;2017年12月24日夜,公交车又撞伤了广场北侧的文物建筑。

困境二:文物完整性被破坏

“车辆绕行环岛,不仅威胁文物安全,更破坏了颐和园历史建筑规制的完整性。”段淑珍介绍。

“涵虚牌楼是颐和园的东起点,一路到广场、影壁、朝房、宫门,是一个整体。现在公交场站所在的区域,历史上就是颐和园宫门外建筑群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景观价值。”秦雷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1998年颐和园入选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本中,广场就是颐和园核心保护区的组成部分。”

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颐和园分为核心地带、景观过渡带和缓冲地带三部分,涵虚牌楼正好处于核心地带。“今年是颐和园申遗成功20周年,我们曾向世界承诺,‘将停车场迁出东宫门区域,还颐和园一个优美整洁的周边环境。’随着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东宫门区域的历史遗留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较好的解决思路。”秦雷表示。

建议公交场站迁至西苑交通枢纽

关于迁移地址,段淑珍建议,距离东宫门1公里处的西苑交通枢纽早已建成,公交场站可整体迁移至西苑交通枢纽。

作为议案的主办部门,市规划国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从规划角度看,场站迁移至西苑交通枢纽具备可行性。目前已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考虑公交车、私家车、行人及旅游线路的合理安排,具体事项交由海淀区政府与市交通委协商推进。

然而,记者多方采访发现,公交场站迁移牵涉众多,解决东宫门之“困”,并非易事。

据公交集团介绍,北京市公共汽车公司最早于1949年接管颐和园地区原有公交线路。历经多年变迁,目前颐和园东门公交场站归属北京公交集团管理。

公交集团表示,公交场站的搬迁须经规划国土、交通部门批准,永久场站和临时场站都需要明确的规划来调整位置,场站搬迁工作需要待新址建设验收完毕,具备使用条件后方可启动,需要具备线路承接的全部软硬件和配套支撑。

对于游客来说,东门场站步行距离最短,在节假日黄金周期间能快速疏散客流。

公交集团介绍,目前,颐和园东门场站驻发5条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约为3.9万人次,其中颐和园站日均登降量约为8500人次。5条线路中,303路、346路运营于海淀山后地区,508路、579路连接中心城区,夜8路满足了颐和园地区至北京西站沿线居民的夜间出行。这5条线路承担了海淀山后地区与中心城区重要的交通接驳功能。

“西苑枢纽站内现有驻发线路7条,夜间驻车160部。停驻车能力已经饱和,无法额外承接颐和园东门场站内的线路车辆。从满足区域内交通需求的角度看,迁移困难很大。”对于迁移至西苑交通枢纽的建议,公交集团回应道:“场站的迁移,要考虑对市民和游客出行的影响。在没有替代场站支撑的情况下简单腾退该场站,势必会引发周边公交线路的被动调整,造成沿线市民的出行不便。”

保护好历史文化的“金名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要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颐和园是三山五园地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东宫门作为颐和园历史上最重要的正门,恢复其历史规制对颐和园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以及三山五园地区的整体保护意义重大。

“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是中国文物古建筑保护、传承及利用的典范。”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公交场站能够尽快结合西苑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使东宫门外环境得以整治,并按照历史规制,逐步恢复颐和园东宫门外古建筑历史原貌。

“议案办理不简单,涉及的主体众多,不是立刻可以解决的。我希望承办单位能给出公交场站迁移的合理设计和规划,按照时间表一步步推进,真正保护好这张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段淑珍表示。

据悉,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共有3个代表团和179人次代表提出了16件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决定合并为一项“聚焦‘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议案,交市政府办理,并将于7月由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段淑珍代表的议案作为16件分议案之一,主办单位将于6月底前反馈办复意见,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作者:高枝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