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公园 家门之美

2018-05-28 13:1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五月,碧空如洗,莺飞草长。

五月,北山披绿,槐花飘香的季节。当我漫步在自家楼门前,欣赏那生机勃勃花红柳绿的“马路公园”,眺望那缎带一样车水马龙的京藏辅路、居庸关旅游国道。在那黄绿相间的健身器材旁,听着鸟语、闻着花香、踢腿弯腰说笑聊天的时候,总不免思绪万千,幸福自豪,油然升腾!

我是南口人,居住在道南平安里胡同。在那个贫困年代,我们胡同的老住户,家家都差不多,上有老下有小,一个职工挣的少,住着简陋石片房,养着全家七八口,鸡毛蒜皮常拌嘴,大事小情热心肠。

记忆中最深的竟是每天清晨早六点的汽笛长鸣“一分钟”。它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上班的起早,出行的赶点。让小鸟出窝,让孩子上学。

我很早就知道南口的北面有条马路,那是通往山那边的必经之路,神秘、向往!知道北山有个片石厂,专出盖房用的片石和修铁路用的大碴子。我家就有五间石片房,南口地区街坊邻居几乎都是石头墙、石片瓦的老房子。这是一个手锤砸石碴、皮尺量石方,肩挑筐干活儿很累的地方。我家胡同就有一位十几岁就在山场干杂活儿跑钎、养着全家七八口的老企业人樊大爷。

1974年我来到老企业上班。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片石山的模样,山高耸插入云端,山绵长望不到头,山根青石像层层梯田,干净平滑耀人眼目。人在偌大的山场,就像蚂蚁在搬家,一点不夸张。

在劳动艰苦的採石山场我当了一名电铲司机,三班倒一干就是五年。回想那时,每当我和师傅下中班夜班要穿过门前这条漆黑的马路时,师傅总不免要提醒一句:路黑!看看车再过!我也不由得嘀咕一句:唉!一下山场啥也看不见,马路真黑,有点亮就好了!在我前后进厂的新工人中,就有一位姓贾的青年下夜班跑着过马路发生交通事故,成为血的教训。

岁月如梭,时光如水。1998年底企业改制,我退休成为南口村社区居民。“每个党员一面旗,为民服务做奉献。”2005年我成为南口村社区居民代表。法制学习第一课,我得到社区发的2003年版的《昌平区文明市民手册》尽管当时法律意识还很淡薄,但我喜欢读书爱不释手。“学习是时代赋予的第一位的任务”。提升法律意识,依法反映民意,是一种权利,一种社会责任。

我生活在这里,目睹家门口四十年的旅游国道:沿途两公里居民出行的路,白天车辆拥堵,夜间漆黑一片。与马路相连的大院门前,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蚊虫叮咬,污水横流。大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噪音不断,大家常常摸黑遛弯儿,在大门口扎堆儿聊天。

居民常念叨:哪儿都有路灯,路好走还亮堂。往北走,咱们这儿就是一片漆黑。骑车、走着过铁道,看着路边树影儿都瘆得慌!还有人说看见喷着酒味儿的陌生人拦路搭讪问道儿,心里都发毛!我说我知道,有同感。可以说,这里成为南口地区远近闻名的“贫民窟”“黑窑洞”。

奋斗是梦想的动力,创新是理想的风帆。

南口,我们生活的土地,在区镇党委、政府清廉务实为民的坚强领导下,在社区脚踏实地忠诚的服务中,推新政,树新风,惠民生。感受一方变化,见证和谐发展的历程。

2008年北京奥运之光,为百年南口带来生机与活力,也为大院门前的这条旅游国道带来巨大变化。

2005年我们门前这条至今已有3000年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建成了古道,设立了驿站。20世纪初,1905年詹天佑相继规划建造的穿越关沟的京包铁路和京张公路。五六十年代修修补补的国道在原址翻修。机器轰鸣,暴土扬沙,吸引无数村民观看。周边百姓尽量减少出行,婚丧嫁娶选择绕道而行。

“修路不易”,牵动心声!期盼新修国道,宽点!美点!亮点!

作为居民代表,家门口的事,深感有一份责任。倾听居民“呼声”,关注出行的路,三次写书面材料反映“瘦身”马路。两次组织大院老人去昌平信访办、昌平公路局、昌平规划局依法反映民意民情,提建议求关注盼落实。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社区领导倾听“呼声”反映民心民意民情,联名签署提交代表提案:“要路要路灯要出行权”。各级政府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居民信访有回复,民意件件有落实。

2007年5月16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信访回执单明确给与答复:

因地制宜“修建人行辅路马路公园作为原瘦身主路的补偿规划”。几年来沿途两公里施工方案不断补充完善,为大院门前路,开创新的蓝图。

大院老人看到:北京路桥瑞道养护中心昌平分局施工方,用重型机械清运五六十年代修修补补达二尺厚的沥青渣土,露出原有基础路面,高质量高水平地铺设加固原有主路面。增设雨水泄洪沟、方砖封闭污水道。保护原有古槐古树,栽培绿植花草树木。尤其是以人为本构思巧妙、下大力量整治的“马路公园”林间小道、健身场地、凉亭小凳、落地路灯照亮回家的路,成为奥运最美的记忆!

大院门前这条新整修的旅游国道,成为2008北京奥运自行车“主赛道”。芳草如茵,古槐飘香,绿树成荫,绿不断线,门前路成为奥运史上最美的线路。

那年我和社区60名奥运志愿者,坐着大巴车沿着新修的国道一路往北来到“天下第一雄关”登上居庸关长城角楼,与市区镇近万名志愿者参加“迎奥运登长城”文艺晚会。唱响“同一首歌”,共筑“同一个梦!”那是我第一次登上昌平巍峨的长城,欣赏璀璨明珠居庸关长城的夜景。

那年我和我们社区及南口地区近千名奥运志愿者,在自家门前目睹自行车奥运健儿风驰电掣,竟相角逐的精彩瞬间。珍藏着南口镇宣传科为我们社区60名奥运志愿者拍的合影,珍贵照片留下美好记忆。

那年夏日,弟、妹开车过来都惊诧不已:“大姐,你们这里什么时候变的这么美,都认不出来了!”我听了,心花怒放!

蓦然回首,如歌五年。2013年《新南口》刊物“我们携手织就梦想”,一个“梦”字凝聚了人们的共识,更承载起无数人的梦想。国家梦、民族梦、家庭梦、燕雀梦、马路梦,也在脚下这块土地生根发芽,绽新枝。

奥运圣火带动百年南口迈开坚实步伐,携手织就梦想。社区加强综合治理,定人定岗定责。打扫卫生死角,整理平房院落。硬化路面街道,绿化美化环境。安装繁星路灯,加固安居工程。社区组织党员学习,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光和热,积极做奉献!

大院门前马路不黑了!绿树成林槐花更香了!居民高兴,家园更美了!

2017年更可喜的是大院马路西侧,熙熙攘攘的早市门前,多年反映的狭窄路段绊人摔车的百米马路“牙子”不见了!从南到北至军民路全部铺上青红两色地砖,雪白的围墙,崭新的栏杆、通达的路面。这是社区反映民意,政府理解民情,为喜迎冬奥,为南口发展,为缓解拥堵,为百姓出行,以人为本、与时俱进拓展的“一尺”便民路!百姓点赞:看着就高兴!

一滴水虽小,折射太阳的光辉。可以说,身边小事,角落生辉,与祖国的变化同呼吸共命运,与昌平的蓝图同发展共奋进。“生活好了才能发现美。”

路在脚下,我们信心满满,明天会更美! 

作者简介:董燕,女,共和国同龄人,六八届老高中,北京昌平人,中共党员,南口村社区居民代表。因需要和爱好自学电脑文学起步,近几年植根昌平沃土撰写各种诗文稿件80余篇,二十余万字。偶在昌平报、昌平文艺、军都文苑及北京社区报、北京广播电视报、内蒙《北方农村》报、新南口等刊物报纸发表作品。是老有所学,热爱生活的文学爱好者。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作者: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