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从中心城到北京副中心将通快速公交:仅需50分钟预计2020年通车

2018-05-28 14:40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中心城到副中心将通快速公交 预计2020年通车 全程仅需50分钟

今天上午,连接中心城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的快速公交走廊——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初步预计在2020年5月全线建成启用。届时搭公交从东二环到城市副中心通州东小营仅需50分钟。

站台将与普通公交线路共享

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西起东二环马圈,东至通州东小营公交中心站,全长26.2公里,沿线共设置16对停靠站,是东部地区新一条高强度公共交通客运快速走廊,高峰小时设计运力6000到80000人/小时/方向。

“以往快速公交站台只能停靠快速公交,乘客在进入站台之前就可以刷卡、购票。而广渠路快速公交在规划中站点采用侧式站台,并且使用非封闭式设计,除了快速公交线路外,普通公交线路也可以在这些站台停靠,成为一条城区东部的快速公交走廊。”公交集团项目负责人谢龙介绍。

由于快速公交站台既要停靠快速公交也要停靠普通公交,未来广渠路快速公交线路也将改用车上刷卡的模式,刷卡方式与现有普通线路一致。

根据副中心规划,2030年,副中心将承接中心城区约40万常住人口,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就业人口规模60至80万人,副中心公共交通需求将大幅提升。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工程全线作为连接中心城区与副中心的快速公交走廊,对于保障副中心通勤将发挥较大作用,项目沿线集公交专用道、高架快速路、地下隧道等交通设施于一体,有效缩短了乘车时间,大幅度提高副中心与中心城区间的通行效率。

将优化与地铁换乘体验

“从大郊亭到城市副中心,全程都走广渠快速路,大站距设置可进一步提升运送速度,同时也将优化与地铁换乘的体验,缩短换乘距离。”谢龙介绍,在16对车站中,全线有9个站点具备地铁换乘条件,可与7号线、10号线、14号线、八通线及6号线方便换乘,建成后对于辐射周边地区主要人流聚集点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环保也是广渠路快速公交的一大特点。广渠路快速公交全部采用LNG(液化天然气)新能源车,尾气排放实现了零污染。同时,广渠路快速公交采用大容量快速车辆,车站设置也提高了乘客的周边小区可达性,公共交通的舒适和高效将引导市民放弃自驾,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并减缓拥堵。

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工程依托广渠路东延工程,将成为中心城区连接东部地区的新城市交通主线,将一定程度上缓解京通快速路、朝阳路、朝阳北路等主干线的通行压力,并有效缓解四惠、大北窑地区的道路拥堵情况,进一步完善区域的城市交通网络。

东小营中心站将进行一体化设计

东小营公交中心站作为广渠路快速公交系统工程的首站,位于东六环外、6号线地铁车辆段西侧,场站北侧为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南侧为车辆段综合服务区域。中心站距离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约2公里,距离地铁6号线潞城站仅800米,不仅是公交地铁换乘的重要节点,也是前往北三县公交线路的起始点。中心站建成后,可停放18米公交车138辆、12米公交车36辆,微循环车25辆,小汽车551辆。

“在规划建设的中心站将以需求为导向,统筹考虑了公共交通需求及区域市民需求。”项目经理周志强介绍,除公交驻车、中心车站、副中心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外,中心站还将拥有社会停车场、便民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屋顶绿化公园等。此外,东小营公交中心站将采取立体式停车方式,将大幅压缩区域公交和社会车辆平面停车占地面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设计中,也采取了诸多景观设计元素。东小营公交中心站建筑群整体造型简洁、现代,颜色稳重大方,造型结合使用功能需求、富有韵律感。业务及停车楼作为场站主体建筑,形状为台地型,北高南低,利用退台实现不同层面的递进效果,外观设计体现线条排列的韵律感及材质对比的色彩质感,屋顶绿化和线条分段处理则淡化了建筑的漫长感。乘客配套服务设施的造型与周边绿化带城市景观相结合,通过低层数、小体量的建筑形体弱化中心站停车楼的侧壁效应,实现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统一。

未来东小营场地环境与周边用地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高架廊道,最大化地开放绿化屋顶,提供舒适连续的空中步行系统。“未来东小营中心站既是一座具有完备公交功能的公交场站,更是一座造型优美、环境宜人的城市地标。”周志强介绍。

城市公交路网不断完善,场站建设进度也将加快。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随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副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本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正在“由城里到城外”、“由平面到立体”、“由传统到现代”转变。下一步,北京公交集团将加快实施慧忠里大屯公交中心站、王佐公交保养场、明月湾公交首末站等一批首末站、保养场和中心站建设,近三年计划开工30个项目,未来十年计划建设百万平方米,努力建成现代化的公交基础设施体系,解决场站不足情况。

责任编辑:胡永(QN0050)作者:李博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