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节水经验 第187期

2018-06-15 09:53   作者 刘美君    编辑 王大治(QJ0026)

,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让节水成为习惯”,这是刚刚过去的第27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的宣传主题。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地处海河流域,是一座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特大城市。南水进京前,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南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尽管如此,水资源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节约用水仍是保障首都水安全的根本之策。

一滴水,微不足道,滴滴水,碧波荡漾。

从加大再生水利用,到逐步恢复历史河湖水系,再到构建“三环碧水绕京城”的大尺度水带……极目京城,围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人”的城市原则,“节水”理念基于“一传十,十传百”的连锁效应,已蔚然成风。

13

密云水库一隅(2017年9月12日摄,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千龙网记者 耿子叶摄

家用水,节起来

花红柳绿,草长莺飞。5月的北京延庆温泉西里,别具水乡诗情画意,好山好水,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之源。

清晨6点,家住温泉西里社区的居民李明琴走到卫生间抄起脸盆接水洗漱。和不少市民一样,李明琴没将水直接冲掉,而是倒进旁边的水桶里,按照浑浊程度进行二次利用。李明琴和老伴儿的节水习惯已经坚持了50多年,如今,不光老两口有着“节水经”,节水也成为儿子儿媳的日常生活习惯:洗车,大都是用积攒下来较清澈的二次桶水进行擦洗;做饭,淘米水洗完青菜,还会留着冲洗卫生间。

像李明琴这样的节水家庭,在北京还不少。

家住房山绿城百合公寓的欧阳湘萍每当看见洗手水哗哗流,感觉心被“剜肉”。如何不让水白白流?欧阳湘萍给自家水龙头安上“节水嘴”,抹肥皂时只要用手背轻轻一碰,水流临时关闭,洗手用水量节约二分之一。

欧阳湘萍是名“环保控”,自打2012年搬进来,她就花了3000多元改造家里的用水设施:在洗衣机下方建蓄水池,回收洗衣洗澡后的废水; 在洗衣机上方安装200升水箱和小型水泵,将蓄水池的水抽到水箱中储存用来冲马桶。

小装备,大作用。欧阳湘萍自豪地说,这套“家庭用水微循环”节水不少,每月仅用5吨水。

从时代性到规律性,从创造性到实践性,打造“节水型社会”,已成为北京努力的目标。从号召中小学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节水活动,到组织社区居民观摩节水工程,不少市民分享自己的家庭节水高招,许多节水成绩突出的家庭还被评为“百户节水家庭”。

朝阳区柳芳北里的张大妈“得意”地介绍了她的节水心得:“洗菜淘米的水还可以浇花,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用完水龙头一定要记得拧紧。只要在生活中注意一点点,就可以节约很多水。”正如专家分析的一样,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用水习惯,就能节约用水70%左右。“不要看这么一点点,一年下来可以省下几百块钱。既省钱又对社会有益,何乐而不为呢!”

一组简单的数字显示出节水行动成效显著:2014年,北京启动了推广高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财政补贴试点工作,四年来,北京累计创建节水型单位和社区(村庄)1.8万余个,创建节水型单位(企业)和小区12000多个,节水型单位(企业)覆盖率达到25.83%,节水型小区覆盖率达到34.01%。推广补贴换装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近80万套,惠及16个区124个街道,年节水480万立方米。城镇居民家庭节水型器具普及率由2013年的95%,上升至2017年末的99.3%。

培养节约用水的观念,是推动北京节水最雄厚的内在动力。只有从主观上去自觉节水,一切节水手段才具有实际意义。

水}

地下水,管起来

“过去浇地只收抽水的电费,今年改按方收水费,还有用水限额,以后用水要节省了。”在北京房山窦店镇河口村,村民李凤花站在地里头掰着手指头算账,种着4分菜地的她,今年浇水格外小心,生怕超过村里分配给她的80立方米的年用水指标。

走进农业用水计量小屋,李凤花掏出用水卡轻轻一刷,水泵就立即开始运行,再刷一下,戛然而止。机井何时开启、何时关闭、抽取了多少水,一一记录在小小的卡片中。

这要搁几年前,李凤花可不这么干。浇地还要收水费?不光是她,京郊的农民谁听说过?

农用井不交水费,是上世纪50年代为鼓励发展农业定下的老规矩。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过去几十年,在城市想尽办法节水的同时,农村用水从来不心疼。只要交上百十来块钱电费,就够机井转上一整年。“阀门一开,源源不断的清水往外涌,哪有节水的概念?”

大水漫灌,白白糟蹋了不少地下水。据统计,多年来,北京年均超采地下水约5亿立方米。长期的超采造成北京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近1米。其中,房山区2014年的农业用水量为9446万立方米,几乎全部是地下水。

让村民感受到的用水变化,源自一场在房山展开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此次试点涉及窦店镇11个村2.1万亩井灌区。

按照“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的硬约束,农业要量水发展。2014年,农业水价改革伊始,房山与顺义、通州漷县镇一同成为试点区。四年来,房山3000多眼农业机井全部安装了计量设备,实现先付费、后用水。

如何进行用水控制总量,给田地分配限额?拿河口村为例,根据每个用水户的地块面积、作物种类,再结合农业用水定额,核算出各户的年总用水量。限额内的水价为每立方米0.56元,一旦超出限额,就要按照每立方米1.5元收水费,此外还要加收水资源费,并累进加价。如果用水额度没超过,每少用1立方米清水,村民还能得到1元钱的奖励,相当于政府对剩余的用水额度进行了回购。

“这样一算,只要节水做得好,咱的灌溉成本并不会增加。”李凤花笑着说,水量和钱袋子挂上了钩,大伙儿灌溉时不得不仔细掂量掂量。

资料显示,仅河口村,每年节省1万多立方米清水。而在北京,已有1.7万眼灌溉机井安装智能计量设施,占比超五成。全市农业用新水量由2013年的7.3亿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6.04亿立方米,降低17%,年均节水400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69提高到2017年的0.73,位居全国前列。预计到2020年,全市农业用水将调减至4.5亿立方米,3万眼农业机井将全部收费。

在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彤看来, 将地下水管起来,是保障首都供水安全的重要课题。

再生水,用起来

水少,是短板;水脏,是痛点。

今年65岁的王有顺是北京通州运河边张辛庄村的村民,小时候经常到河边割猪菜、下河里摸鱼。几十年前,大运河北京通州段两岸建起了造纸厂、化工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运河水失去了往日的清澈。

水脏,问题在水,根源在岸。如何治理?

目睹通州运河前后变化的王有顺给记者列了一组治理时间轴。

北京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进行系统生态治理。

2003年,通州开始着手运河的河道治理及沿岸的规划开发。

随后,造纸厂、化工厂相继关闭或搬迁,排污口被关闭,北京最大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成……

2016年,北京推出第二个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重点瞄准城乡接合部、风景名胜区以及一些新城地区的污水问题,让河长和警长、检长协同治理,部分案件直接移送司法,提高对违法排污的震慑力,建立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2017年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覆盖,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222}

北京潞城中心公园是在2012年平原造林工程基础上提升建起的公园,这里以前就是一片荒地。如今,假山、栈道和凉亭等景观尽收眼底,园中心还有一个人工湖(6月4日摄,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陈燕华摄 千龙网发

如今,污染少了,水变清了, 道路变绿了,河道变宽变深,两岸植树造林,运河边建起一座森林公园,形成林水联动的美景。王有顺和村民们又来到了运河边,捡垃圾,查污水,做起了志愿者。“以前水又黑又臭的时候,真没想到能治理得这么干净、这么绿,城与水和谐共生,咱也要做志愿者奉献力量。”

北京市水务局规划处相关负责人说,水网规划不仅是实现污水再利用,还要让水流动起来,形成水景。

随着北京水质的持续改善,有更多的美景重现京城。在密云区的清水河,“阔别”多年的野生白天鹅再次回归;700多岁的“玉河北段故道”终于重见天日,曲桥、水榭、亭台,宛如江南水乡。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5亿立方米。

雨洪水,蓄起来

5月的北京交通大学校内生机盎然,人工湖碧波荡漾,给校园平添几分灵气。

看似普通的人工湖实则有妙用,利用雨洪收集系统发挥大作用:每逢下雨,全校雨水过滤后顺着管线流进湖里,反向输水用于灌溉。目前,北交大七成绿地都由湖中储存的雨水浇灌,每年节水5万立方米。

北交大人工湖只是北京节约水资源的一个缩影,位于西五环晋元桥东南角的西郊砂石坑则是雨水利用的“巨无霸”。北京市水务局建管中心副主任薛文政介绍,这个雨蓄工程面积约60万平方米,最深处达到30米,能蓄纳约700万立方米雨水,可谓是北京市最大的一块“海绵”。

3

北京颐和园美景怡人(6月14日摄,图片来源:tuku.qianlong.com)。樊甲山摄 千龙网发

除此之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颐和园、月坛公园等也是异曲同工:只要达到一定降雨量,园中的雨水流入湖中,就能被充分利用,节约不少水资源。

对于水资源紧张的北京来说,每一滴水都非常珍贵,天上之水更是自然赠送的礼物。近年来,北京市建设多种雨洪利用工程,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收集雨水,打造“海绵城市”。不仅充分利用水资源,还减少了城市内涝的几率。

2014年以来,北京新建城镇雨洪利用工程346处,新增雨水综合利用能力233万立方米,累计建成城镇雨洪利用工程1396处,新增雨水综合利用能力3347万立方米,2017年利用雨水量达到6800万立方米。此外,北京还完成了三年四个阶段中小河道治理,中心城77座、城市副中心13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及2.6万个雨水篦子平改立等工程,建成容量700万立方米的西郊雨洪调蓄工程投入并使用,有效发挥了行洪、排涝和蓄滞功能。

宜居城 有蓝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北京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离不开城市的健康水系。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并强调:节约用水,要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的自觉行动。

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随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要求节水工作要树立“均衡发展”“底线思维”“红线思维”等意识,让节约用水不仅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也要体现在价值、理念、制度建设中。

北京市委市政府要求,北京要做到林成片、湖相连,绿满京华,水映京城,鸟语花香。

2017年9月发布的北京新总规,构建出2035年的北京“水乡”蓝图: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保障首都水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河湖水系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水系连通性,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构建流域相济、多线连通、多层循环、生态健康的水网体系。

增加地表水调蓄能力,优先利用外调水,提高再生水利用比例,压采和保护本地地下水,加大地下水回灌量,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严格保护两库一渠,涵养地下水。到2020年密云水库蓄水量明显增加,到2035年力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有序实施官厅水库、永定河流域生态修复,到2035年恢复官厅水库饮用水源功能。

……

节水和护水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站在新的起点,北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念起“节水经”、管起地下水、蓄起雨洪水……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个个节水“良方”,引领开启北京节水新篇章。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已由2012年的20立方米下降到14.1立方米。再生水年利用量达到10.5亿立方米,年均节水超过1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攒下50个昆明湖。

北京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方针,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未来,北京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文/千龙网记者 刘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