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早十年多好

2018-06-15 08:4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说到改革开放,我这个五零后有一肚子话。

我一岁无母;十三岁时父亲受不得批斗打骂栽赃侮辱,自杀了,一个不错的医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已60多岁的母亲和上5年级的我;七一年9月分到房管所做个一个瓦匠,用17块钱养家糊口。

我喜欢瓦工,最喜欢看老师傅在挂完瓦,刷完清浆的屋顶上拿个小烟袋悠哉陶醉的模样。头上蓝天白云,身边新做好的老瓦屋面,闪着油光,美!它让我懂得,工作不仅仅是为谋生,更是用自己的技能创造美,精细而带有审美意识的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

八二年电大恢复考试招生。我考上了,却被告知单位不管文科。我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支付学费,完成学业之后我还是踏踏实实做我的瓦匠!

电大毕业后的第二年,八六年,媒体改革开始。当时《北京晚报》想办四个周刊,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鼓励读者帮着起名。当时冲浪运动刚介绍到国内,代表着年青人挑战艰险并战而胜之的智慧与力量,极富时代特色,就把这两个字推荐上去,获得了肯定。在这时我遇到了给我极大鼓励的年轻编辑白桦。我就在工棚里一篇一篇的写,有时一版发我两篇,一篇真名,一篇笔名,等到几十篇见报,她又帮我介绍《金融时报》,我从小就对数学、金融一类没兴趣,我怕负她,留着泪给推了。

不久,赶上《光明日报》记者夏欣去人才中心找素材,中心推荐了我,夏欣把我的情况写进文章里,发在头版头条。不久,我做了《中国人才报》的特约记者。“特约”,有劲使不出来。

直到九四年,我不管不顾的出了单位做了一家少年杂志的版面编辑和记者。我写特困生、写少年与玩具、教师节,我弄了个策划:请本班同学写其老师的特征特点,再请外班同学补一张漫画像,组成两整版,取个名叫园丁写意。至今我还记得北大附中的那篇:

“迟永昌师,吾校物理课教头者也,年逾五旬,为人甚忠厚,貌大善,鼓腹、方脸,浓眉宽额,顶尖无毛……一日,逢物理实验课,突停电,迟翁稍思,遂步出教室;灯骤亮,徒众大呼,曰,我师必有特异功能。稍倾,翁返,笑曰,为师以他班保险丝易之。”

这版很招人喜欢,可总编怕惹事,须知这是90年代啊。过了几年我又走了,走之前投资方找我说:别走,就你的东西可看,这样吧,给主任500,悄悄给你700,谢过他,还是走了。

这次去了家画报社,我想学学摄影。在那,我采访我国第一代播音员沈力老师;联合国儿基会驻华代表,写他们给战地儿童带去的福音;写中国的环境污染;写全民健身;写香港宠物狗协助医生给患者送去安慰;干得挺好,还学了点摄影。

就在这时,朋友给我介绍《中国教育报》,说那时该报的总编辑在改革报纸的动员会上还特别提到晚报的“冲浪”周刊,说你瞧瞧人家晚报,青年周刊敢叫冲浪……。小瓦匠能到大报去干,对我绝对是巨大的诱惑。在这,又遇到给我极大帮助的熊静敏老师,她当时是我所在的文化周刊的主任。她对我非常信任。一上手就是负责舞台艺术这块,直接面对文化部。问我做过版吗,点头;其实是我第一次用版式纸。夜里3点我这辈子的第一块版画好了。教育报100多人正式在编,就我一个外聘,压力能不大吗?一年后我的版式获好评。我的文章,如“中国传统音乐暮色正苍茫”被《新华月报》、中国文化年报》全文转载收藏;“走近医学解剖”先被《博爱》杂志换个标题全文发表,然后被《人民网》全文转载收藏,又被《文摘周报》和几个医学网下载。教育报文化周刊创刊号的头条由我来统稿;我代表教育报赴蓉全程报道《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但由于是聘用,一切福利都不能享受,每次报社一发东西最尴尬的就是我。还招人不待见:“就是我们部门聘的……”“领导对你的事很为难呀。”老这么说我就待不住了。干了不到三年,走。不能总让帮我的人为难。那时我已经50了。

退休前最后去的那家媒体叫《北京规划建设》,领导又说业务上绝对没的说。还说要考虑我的位置。我跟高兴,心想哪也不去了。偏这时有人找我,告诉了我家庭的秘密。我只好辞去工作,在原单位办了提前退休,拿着不多的退休工资在国家图书馆待了五年,写出话剧剧本《清铜乐血花》;写出《家殇》一书,把出自我家90年前的一段迷案揭了出来,还出了国。

人,经不住折腾就老了。所以对我们这些50后的人来讲,改革,再早几年来才最好。

改革不仅仅让我这小瓦匠有了学历有了职称,关键是在我们面前打开了大门,人有愿望,国家鼓励你追求,竞争。在我们五零后眼里,祖国真是沧桑巨变,越变越强大,越变越美丽。中国面向世界睁开了眼镜,敞开了胸怀,我们看到世界的颜色,于是世界看到了13亿张笑脸。干哪行都不仅仅只是谋生的手段,物质的富足最后是达到境界素养的提高。我们常把俄罗斯叫做战斗民族,其实他们也是很懂得审美的民族,几乎家家有乐器,家家的男女老少都爱舞蹈,爱大自然。他们爱读书,更懂得美对心灵的滋养慰藉。我们也正在往这方面努力。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