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进取

2018-06-20 08:4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1978年,党的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回忆改革开放的40年,我经历了两次转折。改革开放的初期,我战斗在装甲兵工程学院,用笔杆子和照相机传宣部队指战员们训练、学习的战斗风貌。特别使我欣慰的是我赶上了部队1979年实施的改革招生制度。不久,我以教导员的身份,和第一批从地方招收来的学员共同战斗生活了好几年。1984年,这批有朝气,有活力,敢想敢说很有头脑的军校学员,经过部队这个大熔炉的熏陶,以优异的成绩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他们在部队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了技术专家。一部分转业到地方,也

成了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有3位佼佼者,己进入将军的行列。

1985年,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时候,我从部队转业。我选择了半军事化的公安战线,经过半年的集中培训,我被分配到丰台公安分局,负责对外宣传工作。为了尽快适应改革

开放的大形势,努力做好分局的对外宣传,我积极投身第一线采访,宣传户籍管理由手工操作转换为计算机操作,全部实现微机前台办公和三级联网的改革措施。跟踪报道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片警”杨秀奇,以自己分管的西罗园第一社区为家,真心实意的贴近群众,心里时刻想着群众,一心一意的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片警——杨子!在他身体力行的感召下,先后有150多名群众,主动参加了杨子组织的社区治保队伍,从而筑起了一道人防的社会治安长城,使一个原本脏乱差的地区,变成了一个连续7年无刑事案件的先进社区。和蒲黄榆派出所女民警梁爱华,以3尺户籍柜台为阵地,面带笑容,热情为群众服务。为使群众不跑冤枉路,她还开通了梁爱华热线,深受群众的好评,被上级树为微笑服务标兵的先进事迹以及干警们侦破的形形色色的各种案例。在《北京晚报》和各新闻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分局的对外宣传红红火火。我采写的新闻报道、侦破通讯,先后被本报刊用了约有2000余篇,有的被连载,有的被整版刊出,有时同一天就能被本报采用3篇。记得张明非副总编给丰台区的通讯员讲课时,曾风趣地说:“你们丰台区有不少优秀的通讯员,公安分局的李志友就是有名的李三条,有时一天就能被晚报刊用3篇稿件。”从此我就有了一个李三条美名的绰号。

1995年3月11日晚,人民的好儿子,丰台镇派出所的副所长崔大庆,在抓捕特大杀人、抢劫的逃犯时,面对持枪歹徒黑洞洞的枪口,他毫无惧色,头部中弹后,仍死死抓住歹徙的手不放,直至英勇殉职。在甘雷等战友的协助下,当场将歹徒擒获。崔大庆英勇无畏的壮举,不但令善良的人们感慨万分,就连枪杀崔大庆,打伤甘雷的罪恶累累的于根柱,在咬舌自残,以逃避审讯,对抗惩处无果之后,也不得不服。他耷拉着脑袋,用缝合了7针的破舌头,向富有审讯经验的预审员说:“我真没见过这么不怕死的。电影电视里演的我不信,我觉得那是假的,可这俩个警察真跟我玩命。我先朝他们开了一枪,就是想告诉他们,我这是真枪,不是闹着玩的,可他们不管不顾,我是为了求生,可他们一个月就挣三百五百的,干吗这么玩命,值得吗?他们本可以闪一下,但没闪,这么猛的警察,我真服了。”无奈,罪大恶极的于根柱,用了一天的时间,交待了他盗窃作案数十起,抢劫杀害8人,重伤4人的一桩桩一件件的血案。

事发后我们配合市公安局法宣处,组织各新闻单位的记者连续的进行采访报道。大庆先后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五四奖章、首都劳动奖章、革命烈士等英雄模范称号。这次成功的宣传报道,发稿率达300余篇,我们“崔大庆宣传报道组”也荣立了集体二等功。

更使我终身难忘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外埠人盲目的流入北京。 1992年,西南郊冒出个以捡破烂为主的“破烂村”。“破烂村”的出现,使以花而闻名京城,享誉全国的花乡地区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严重恶化。1993年,丰合公安分局组织力量,进行清理整治,经过几个强有力的专项战役,“破烂村”被彻底摧毁,花乡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我随警作战后抓住这一新闻线索,撰写了一篇四千多字的纪实通讯《破烂村的兴衰》。《首都公安报》不但在第一时间刊登了我的这篇文章,而且还力推参加了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第二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评比,并荣获了二等奖。1994年4月15日,中央综合治理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

每当我站在新闻宣传的领奖台上,接过一份又一份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和金光闪闪的奖杯的时候,我没有陶醉在荣誉面前,而是深深的感到,只有在改革开放的这块共和国的沃土上,才能不断地成长进步。现在我虽己退休,但仍然为丰台区的二轮修志奉献着余热,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继续拼搏!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李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