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印章刻录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8-07-05 09:0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前不久,我又出了一本新书《永远的记忆》,签名赠送给亲朋好友。有位好友建议,最好再加盖一个印章,这样显得更加文雅,更加时尚。好主意,我有印章呀。一时间,我翻箱倒柜到处找印章。然而,由于多次搬家,久存的印章怎么也找不到了。

与时俱进,找回时尚,我急忙去刻了一枚新的印章。一天,在翻弄一些旧物件时,不经意间在一个小木盒里,发现了我保存多年的三枚老印章。于是,我拿来印泥,在纸上反复印着这四枚印章。望着这四枚印章,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我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枚印章刻于1956年,是为了领取助学金。1955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省南汇县私立祝桥初级中学(1956年改为江苏省南汇县祝桥初级中学,1958年改称上海市南汇县祝桥初级中学)。我的父母亲都是农民,家境贫寒,兄弟姐妹六人,很难供我们上学。由于交不起相当于15斤大米的学费,我哥哥只上到初一上半学期就辍学。在我的坚持下和有文化邻居的鼓励下,父母亲东拼西凑勉强供我上完初中一年级,可后来已无力再供我继续读书,我只得辍学。班主任张慧英老师知道情况后对我说,“林初,你不能辍学,一定要继续上学,学习文化,掌握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服务。至于经济困难问题,我可以帮你申请助学金。回家后,你去村里开一个证明信交给我,我来给你申请助学金。”因我家经济困难,学校决定给我“丙等”助学金,每月3.5元。我激动万分,一口气跑回家,第一时间把喜讯告诉父母亲。父母亲和兄弟姐妹见我可以继续上学了,也都为我高兴。当时,学校规定,领取助学金除签名外,还得盖印章。于是,我在镇上花了五分钱刻了我的第一枚印章。

1969年我刻了第二枚印章,是为了让我同学帮我往老家寄钱。1965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文学院毕业后,组织曾选派我去法国留学,然而“文化大革命”爆发,我的留学梦没有能实现。1969年,组织决定派我到我驻法国大使馆武官处工作,我喜出望外。在当时,出国不仅机会难得,而且还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更让我欣慰的是,我终于可以用上学了四年的法语,而且是在令人敬重的戴高乐任总统的法兰西工作。

按照当时规定,在国外工作期间,国内工资照发,使馆实行供给制,并发约合30元人民币的外币津贴,用来购买牙刷、牙膏、洗涤用品等。当年,我尚未成家,国内的工资存放在单位管理处财务科。父亲早年过世,弟妹又多,我每月拿出三分之一的工资贴补家里。所以,临行前我委托我同学每个季度定期给我母亲寄钱。可是,当时财务部门规定,代领钱需要被代领人的印章,而且印章必须是长方形的,以便在财务报表上加盖。于是我花了两角钱到北京市王府井刻了我的第二枚印章。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时间已经进入了21世纪,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吹拂下,我们国家蒸蒸日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许多人买了房子,买了汽车,从“无产者”变成“有产者”。我与许多人一样,也变成了“有产者”,有了一小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办理各种手续时,除了签名外,还必须加盖印章,而且印章的文字必须是宋体或楷体。于是,我就花30元钱刻了一个仿水晶的印章。这是我的第三枚印章。

我的第四枚印章如前所述,是为了向亲朋好友赠送新书时加盖印章。我喜欢写作,出版过《岁月的痕迹》,《永远的记忆》,《走向2000年的欧洲》(合著),《列国志——科特迪瓦》,《世界各国知识丛书》之比利时、阿尔及利亚、南非等18国,《万国博览》之葡萄牙、摩纳哥等4国等书,还翻译出版过《阿尔及利亚总统胡阿里·布迈丁传》(合译),《法国核力量发展史》,《21世纪战争》等。在“年老如金”的悠悠岁月里,我仍然笔耕不止。一路写作,摘菁集粹,其中的快乐和辛劳不言而喻。

为了奖励自己,我的第四枚印章的用料较为考究,花上千元钱买了一块玛瑙。为了凸显文化内涵,印章还采用了文人墨客们常用的篆体。

四枚印章刻于四个不同的年代,映衬着不同时期我们国家经济和个人生活水平的发展变化。从印章的用料看,五六十年代的两枚印章都是黄杨木的,第三枚是仿水晶的,第四枚则是玛瑙的。从所花的费用看,第一枚五分钱,第二枚两角钱,第三枚30元,第四枚则上千元。从印章所用文字看,前两枚都是一般的字体,第三枚是常用的楷体,第四枚则是篆体,彰显了文化内涵。

小小印章,方寸之间,记录着我成长的经历。我从一个领取助学金的贫穷青年学子,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多次出国工作,多次著书立说。小小印章,独特挺秀,为我的作品增添魅力和情韵。小小印章,精致各异,刻录着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凝视着四枚小小印章,我感到自己仍然激情满怀,充满活力。小小印章,将陪伴我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张林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