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电话

2018-07-11 09:2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电话作为日常沟通交流的工具已经日益普及推广和使用,然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电信业发展还非常落后,个人家庭拥有电话数量屈指可数,家庭能安装电话要么是因工作需要的领导,要么是家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家庭电话成为权利和奢饰品的象征。那时,我们与外界沟通和交流多是依靠公用电话或公司企业电话。打国际、国内长途电话更是人工转接时间处理长,费用高,普通百姓不敢轻易使用。

80年代初,我刚毕业就职于吉林省省会城市--长春。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使用长途电话与省内、省外相关单位联系,偶尔还要与国外客户联系。通过电信长途台拨通一个长途电话,短时几个小时,长时得等一天,有时还不得不取消拨叫。那时,国际长途接通时间相对国内长途接通时间捎快些,但费用不菲。国内长途分为普通拨叫和加急拨叫,加急拨叫费用肯定比普通拨叫费用高。长途电话拨叫成为我们单位对外沟通交流的瓶颈,为此单位特意招聘了几位具有电信背景的毕业生入职,他们除承担本职工作外,还承担起省内、省外长途电话的呼叫和联系工作。有了这些人,使打长途更方便、更快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那时每年都要出差北京。在京期间,主要使用如下通讯工具跟单位沟通联系:

1、电报。在车站或电报电话大楼,将所需汇报的工作简明扼要地写成电文,拍发出去。电文有明文和密文之分,通常接站电报都是明文。使用电报的最大好处是快捷、方便,但缺点是发报人无法及时确认收报人是否及时收到电报以及是否真正知悉电文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分两批去西安出差。我先到西安给后续到达人员安排食宿。结果后续人员都已到达西安并入住,但接站电报却没有收到。于是,我们查了当地电报局,发现该电报没有按时送达。人家退还了我们的电报费,就算问题解决了。

2、电话。在车站或电报电话大楼,排号等待打电话。由于长途电话转接是人工处理,所以等待时间非常长。汇报请示工作可能10分钟左右搞定,但等待长途接通时间却要几个小时。

3、路电。这是我的秘密武器。那时铁路部门也有一个独立自用的电话系统,它不同于电信系统,这两个系统无法互通互联。路电虽然也是人工转接,但由于使用这个电话系统的人局限在铁路部门内,人数相对较少,因此拨通速度明显快于电信电话。我的父母都工作在铁路部门,他们办公室一般都配有两部电话,一部是电信系统的电话,另一部是铁路系统的电话,所以我常去铁道部一楼电话间打路电,让父母再打电信局的电话通知我单位,按约定的时间给我回电话。出差北京以外的地方,那就没有路电可打了。常出差来京,我也跟铁道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13年3月17日(周日)7:30也许这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因为我见证了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铁道部被摘牌,同时我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减政放权时代的产物――中国铁道总公司的挂牌全过程。这天也是注定让我杯催的一天,因为摘牌和挂牌瞬间完成使得我还没有意识到这重大时刻的到来,其过程就结束了。要知道这天早晨我是特意为与铁道部牌匾合影留念而来的!我们全家人除我一人大学毕业后离开铁路系统外,其他人都将毕生精力献给了铁路事业。那时我父母也因工作关系,常来京到铁道部汇报工作。现在每当看到收件人签收快递邮件,我就想起当年我签收电报的一幕幕。。。。。

单位外派出国期间,主要靠书信往来沟通,但每周末也打国际长途给父母单位。那时国内尚未实施双休日制度,周六基本都上班,而国外已实施该制度周六休息。国外节假日国际长途费用减半,因此正好利用周六或其他节假日,约定好时间与家人电话沟通。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电信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人工转接逐步被半自动处理替代,再后来全自动程控交换机的推广和使用又替代了半自动处理。我们可见的惊喜变化是电话走进千家万户,它不再是权利和奢饰品的象征。电脑沟通工具、手机沟通工具以及互联网的研发和推广,我们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仿佛都置身于眼前。有些家庭电话正被买得起用得起的智能手机所取代。单位人手一个办公电话,不再是一个来电全楼层都知道。拍发电报也已成为历史。

现在我已入户工作在北京,方便的电话成为我与外地家人联系的主要工具和途径。

面对日新月异的电信业务发展,未来电话是否也会被其它工具所取代?那时,我们还会有更深刻的回忆和思念。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