锔锅、锔碗、锔大缸

2018-07-25 14:00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赵丽蓉和侯耀文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曾经表演了一个脍炙人口的小品《司马光砸缸》,宋代司马光咂的缸就是本文所讲的大水缸。古往今来千百年,大水缸曾经是上至达官显贵、下至不同平民百姓家中的必备之物,不可或缺的东西。司马光砸缸说明了孩童时期的司马光的聪明睿智,司马光当时的小伙伴们为啥不敢砸缸,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水缸的珍贵,砸了水缸,谁来责任,是司马光的小伙伴们最为纠结的问题。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京东农村的街头里巷,经常能够听到小炉匠“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民以食为天,锅、碗、大水缸都与吃有关,锅是用来做饭炒菜的,碗是用来盛菜盛饭的,大水缸是用来盛饮用水的。那个时代,没有自来水。每个农户都有一个盛饮用水的陶土烧制的大水缸。水缸高有一米二左右,上口大,底座稍微小一点。大号的水缸缸口直径大致有一米左右。水缸的内外上釉,缸口的外延磨砂,有点粗糙。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差,锅碗、大水缸出现裂纹一般都舍不得扔掉。于是,小炉匠有了营生,走村串户,锔锅锔碗锔大缸。那个时候,骂人“我砸你家的锅”是最损最刻薄的话;那个时候,甚至现在许多人还把糊口谋生的工作称之为饭碗。可见碗的重要性;那个时候,伤了人,被人砸水缸也是一件十分悲催的事,相当的不吉利。话说到这,大水缸在百姓家中处于啥位置,不言自明了。

老海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十岁左右的时候,父亲在潮白河畔的扬水站工作,一俩个月回一趟家。母亲每天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挣工分。打水的任务,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就归了我。一只水桶,一把两米长,直径一寸多的木棍,一条井绳。我带着比我小三岁的弟弟,到离家几百米开外的水井提水、抬水,灌满水缸,解决家里的吃水问题。

那个时候的水井,一般都不太深,井深有十米左右。井口用石头凿制,为安全考虑,石制井口都高出地面。冬天,井口附近结冰,地面滑,井口高出地面能够保证人的安全。

小时候,抬水也有传奇故事。人多的时候,按时间先后,提水的人要排队。加塞儿,不守规矩的人啥时候都有。井口旁吵嘴争执发生纠纷也不稀奇。从井里汲水的时候,水桶掉在井里是常事,处理这个问题,很简单,把粗铁丝不规则的绑在一起,拴上井绳,放到井水里一搅合,总有一根粗铁丝会挂到水桶。解决这个问题,难不住我。为难我的是我的二弟。二人抬水(也叫搭水),弟弟在前,大哥在后,弟弟肩上自然要轻一些,弟弟年幼,没那么大力气,当哥哥的必须照顾弟弟,这个觉悟我有。弟弟和我抬水的时候,经常的淘气耍赖,有时,我说他两句。二弟总是撂下不抬了,把我一个人干在半路上。为这事,我没少挨打。母亲处理这个问题,总是不问缘由,打我几巴掌。母亲的理由是:小哥俩有争端,责任都在哥哥身上。我虽然怄气、不服,但是,哑巴吃黄连,没办法。这事我印象特别的深。

再后来,自己大了几岁,父亲托人,给我修制了一个小扁担。大人挑整桶的水,我力气小挑半桶。虽然有点费劲,吃力。但是,少了和二弟怄气,我也能够心安理得。

1976年地震之后,雨水多,井水水位上涨,水位接近井口。汲水的时候不用井绳,直接用水桶舀水。街道上也积满了水。那个时候,打水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项游戏。家里的大洗衣服盆当做小船,把水桶放在洗衣服盆里,趟着水,一边玩,一边就把打水的活干了。家家的孩子都这样干。用洗衣服盆运水是村里的一道风景。

小的时候,尤其是夏天,喜欢喝凉水。舀子一舀,咕嘟咕嘟的。玩累了、渴急了的时候,直接抱着水缸喝,这种情况,往往要遭到大人呵斥的。这种情况一跑了之。大人并不想真打孩子,吓唬吓唬而已。

夏天,大水缸一般都放在院子里。冬天必须放在外屋内。为啥?冬天天冷,不仅缸里的水会冻住,水缸也会被冻坏。但是,由于外屋的温度一般比室外高不了几度,缸里结的冰会越来越厚,盛水的空间会越来越少。用菜刀凿水缸里的冰吃,也是小的时候冬季孩子们的一大享受。水缸里的冰比野外坑塘里的冰干净。大水缸都要有缸盖,缸盖有木制的,也有秫秸缝制的。夏天,天上下雨的时候,缸盖要拿下来,放在屋内。雨停了之后,缸盖还要盖上。主要目的是卫生。

记得是八十年代初,村里开始有了自来水。村里集资打的机井,修的简易小水塔。当时条件有限,自来水中午定时供应,水缸的作用依然存在。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自来水公司集中统一供水,水质提高了,农户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供水,不间断。水缸就开始退休了。我记得我们老家,我母亲的大水缸改变了用途,当成了腌菜缸。再后来,听说,腌菜含硝量大,有损身体健康。再加上腌菜也是个麻烦事,家里的大水缸彻底没了用途。现在老家农村基本上看不见大水缸这个老物件。时光的飞逝,大水缸永远的消逝在人们的视线当中,成了人们的记忆。

四十年光阴匆匆逝去,人们对那些消逝的老物件有着一种特殊的留恋。京郊的许多地方搞起了村史馆,老磨盘、老农具、老家当被人们收集起来。这些老物件有许多时代的痕迹,这些老物件也是一种文化,这些老物件包含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把这些老故事讲给子孙听,让下一代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让下一代感受长辈们奋斗的经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件事许多人都在做,朋友,您有兴趣吗?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海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