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献人”王德荫

2018-08-06 07:36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献人

把自己献给人民,谓之“献人”。王德荫用这个名字已近70年。

王德荫是老兵。1949年3月,正在汇文中学读书的他携笔从戎,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部队的大熔炉,让王德荫找到了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真理——“人活着绝不是为自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王德荫就此改名“献人”,以明“把自己献给人民”之志。

解放全中国之后,献人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89年,献人离休。脱下了军装,但他忘不了数十年的部队生活。他当起了国防教育义务宣传员,走进农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部队,讲述革命烽火。

“战场上,枪林弹雨就像年三十放鞭炮一样,我一个北京学生,刚开始真是心惊肉跳。”献人毫不讳言曾经的“胆怯”。“电话线被打断了,前后方没法联系,营长命令:‘查线!’,‘我去’‘我去’‘我去’……大家虽然都只有二十多岁,但争先恐后。要知道,那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接线……”

献人话音未落,已是掌声一片,听众们使劲地鼓掌,以此向不怕流血牺牲的军人致敬。

献人一家三代7口人住在65平方米的两居室里,他生活简朴,平时很抠,但买起书来从不吝啬,他还自绘“红军长征地图”“抗美援朝战争全图”“越南战场形势图”……生动形象地讲述革命历史,国防知识。这位“义务教师”一讲,就是近二十年,每年平均讲课20多场,讲课足迹远至湖南、广东等地。

2000年,献人自筹资金、收集图文资料,自办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作战50周年回顾展,制作了上甘岭无敌坑道模型,先后有近万名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参观。

年逾古稀,献人开始琢磨一件事,“活着,我能做贡献;如果去世了,还怎么继续做贡献?”。

偶然听说“遗体捐献”,献人觉得找到了答案,“人不在了,这具皮囊还能用于科研,培养医生、提高医术,攻克疾病,这也算我最后的贡献。”

在获得家人支持后,2006年和2007年,献人和老伴儿先后签署了“无偿捐献遗体”的协议。2008年11月,老伴儿王宜珍因病去世,悲痛之余,献人协助北京协和医学院履行捐献程序,完成老伴儿的遗愿。去年,献人的弟弟王德成和三儿子王志广先后去世,他们同样选择捐献遗体。受到爷爷的影响,献人的孙女也签署了捐献遗体协议。

如今,献人已至耄耋,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继续着自己的“国防教育”,“人活着,绝不能只为自己,只要大家需要,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一定要为大家贡献我的力量。”献人说着,望向窗外,他似乎看到了,当年那个刚穿上军装,改名“献人”的年轻人。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王谌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