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40年变迁

2018-08-15 09:2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我是大兴区瀛海镇太和乡屈庄村人,我叫吴凤英,今年71岁,我来给大家说说改革开放这40年来我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吧。

四十年前,我刚刚30出头,正当年的时候,那时候我是屈庄大队的党支部书记,那时的生活条件,跟现在根本没法比,就拿上班来说,现在的年青人上班的条件多好啊,无论是在工厂或是办公室还是个体户,条件都非常优越,夏天空调,冬天暖气,现在的条件都是我们那时候想都不敢想的。

我们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全村的人都是搞农业,除了全村有限的几匹牲畜,和一台拖拉机外,其他的都是靠人工劳动。每当到了插秧的季节,半夜里农民们就去稻牙池子里,拔秧,第二天天一亮,就开始紧锣密鼓的插秧,就这样,辛苦的忙碌一年,都不够全家人的粮食钱,到年一算账还要欠生产队钱,老百姓家里都养几只鸡下蛋,下了蛋也舍不得吃,要用它来换油、盐用,农村的老太太都会摸鸡蛋,每天早上把鸡放出来,都要一个个地摸一摸,看看哪只鸡有蛋,就把它关起来,怕它到别人家去下蛋,女同志下地都背着筐,里边装着针线活,家里的活没时间做,又没钱买,只能干活休息的时间买,只能干活,休息的时间缝上几针,老百姓太辛苦了,多想盼着老天爷下一场雨呀,好休息一天雨工,可是如果真的下雨了,也是很着急,那时老百姓的房子都不好,一下雨就漏雨,外边不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记得有一年下大雨,我家的房子的电线漏电都跑点了,外物挂的竹帘子,都不敢用手碰,只能拿一块木板把帘子掀起来再出去,等雨停了,再找电工来修。

那时候细粮也特别少,有点白面要等到麦秋再吃,割麦子的时候天气很热,人们白天抓阄,晚上开始割麦子,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才回家,到家倒头就睡,别说失眠了,就是走在路上都能睡着了,手里的毛巾,工具掉到地上都不知道。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着中国,生产队分田到户,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不仅顿顿吃上白米白面,手里还能攒上几个钱,不光有了自行车,电视机,电冰箱等,有的家庭甚至还开上了汽车,渐渐地存在里也热闹起来。

从小我就喜欢文艺,特别是民歌、评戏,日子好过了,我也想丰富一下村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于是我就四处打听,哪儿的文化生活搞的好,我就去哪儿学习,回来后组建了一支自己秧歌队,我和村里的一个爱好文艺的村民,拿出一些钱置办了锣鼓差,召集村民们一起练起了秧歌。

由于文化活动搞的好,我得到了乡镇领导的支持,经常带领秧歌队去参加比赛,参与的多了,机会也就多了,我还参加了大兴区的评剧票友赛,多次取得好成绩,受到了百姓的喜爱。

后来,瀛海镇组织小剧团,我就很顺利的通过选拔参加了剧团活动,经常到各村去巡回演出,这一干就是十几年。

2009年我们住地村子拆迁了,2013年全镇人民欢欢喜喜的搬进了,回迁的新楼房,我也成了将近70岁的老年人了,搬进了新楼房,我还是放不下我喜爱的文艺,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这些老年文艺爱好者有了专门的文化中心排练,环境干净整洁,设备齐全,让我们的老年生活过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40年的巨变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年人每年免费体检,在家里就能拿到退休费,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大兴的变化太大了,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大兴人,我为大兴骄傲,我为大兴自豪,相信今后的大兴将会越来越辉煌。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吴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