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只用了两年,从倒数第一到第一!这家医院如何“逆袭”?

2018-08-20 10:54 新华社

来源标题:只用了两年,从倒数第一到第一!这家医院如何“逆袭”?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乌梦达 邰思聪)青藏高原腹地玉树,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2016年,新一批北京援青医疗团队入驻时,刚上任的玉树州人民医院院长刘云军手中一下子收到69份调离、病退申请。这所医院在全州所有窗口单位行风评议、百姓评价中排倒数第一,个别医生在群众眼中就是“穿着白大褂的医盲”……

两年多来,一场大刀阔斧的医疗改革在玉树州人民医院进行着……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见证了这家医院翻天覆地的神奇变化,医护人员从原来的挖空心思要走,变成挤破头要来;百姓评价的改变既朴素又真实,短短两年,曾经行风评价倒数第一的医院,一跃成为正数第一。

先“治”好医院才能治好病人

2016年,刚结束为期一年援疆任务的北京市广外医院副院长刘云军,又来到玉树执行援青工作。让他没想到的是,迎接他的是“雪片”般的调离申请。

“刚到玉树不到一个月,我的办公室里累积的调离、病退申请就有厚厚一沓,一数,竟然有69份。”刘云军说。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氧气稀薄、自然条件恶劣,肝炎、结核、包虫病等发病率高,因病致贫是造成玉树州贫困现状的重要原因。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内,医生给藏民做检查。图片由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提供

缺医少药之时,却遭遇医护人员挤破头想走。

调研下来,一些细节让刘云军震动不已。原来,有病人来看阑尾炎,居然有的医生说做不了,让病人去囊谦县医院。“本应是更高水平的州人民医院,竟然让病人忍着痛来,还要再跑到近200公里外的县城去看病。”个别医生,想的是如何“和气”地转走病人,还不让病人“骂娘”。甚至,玉树州人民医院个别医生在群众眼中的印象,就是“穿着白大褂的医盲”……

刘云军调研发现,并不是州医院的医生水平比县医院低,比医术缺失更严重的是动力缺失,因为干多干少都一样,很多医生想的不是怎么看好病,而是怎么少干活。

“基础工资是死的,我记得特别清楚,最少一次3个月奖金才181元,一天也就2元钱。”医生郑丛华说,从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州人民医院一干就是20年,他也忍不住想走了。

跟郑丛华有同样感受的人远不止一个。面对雪片一样的调离申请,刘云军向医生们承诺:“给我一年时间,医院要还没起色,我就批准你们走。”

三次大刀阔斧的绩效改革陆续开始,先是打破“大锅饭”,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然后是院领导少拿、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倾斜,再是正式员工和临聘人员同工同酬、按劳分配……

有医生评价,类似的问题很多医院都有,问题症结很多人都知道,但刘院长“不在能知,乃在能行”,改革敢动真格。医护人员的态度也从最开始“看你怎么忽悠”的观望到“积极性爆棚”“尊严感回来了”的欣喜。

据统计,目前玉树州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平均月度绩效由改革前的人均300元左右提高到3300元左右,提升了10倍之多。

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口碑“逆袭”

平均海拔4200米,距离最近的大城市——青海省会西宁,公路距离800多公里,乘车超过10个小时。“例如,很多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如果这里看不了,等不及到西宁,人可能就没了。”刘云军说,如果州人民医院看不好病,把病人往外推,对一些病人而言,就很可能面临最坏的结果。

“这里的老百姓太苦了。”刘云军感慨不已。

改变先从态度开始。“作为医生首先要把老百姓装在心里,你就把来看病的患者当成来串门的亲戚就够了。”刘云军说,老百姓愿意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脸”好看了。更重要的是结合当地老百姓的切实需求,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

2017年3月,玉树州人民医院组建了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短时间内,0-1岁住院婴幼儿的死亡率就从原来的13.6%下降到了3.47%。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新华社记者邰思聪摄

在玉树州人民医院妇科病房58床,来自玉树州上拉秀乡的卓玛拉样刚做完手术,她患卵巢囊肿4年多,看不起病,饱受痛苦。“手术花了1万多,但能报销很大一部分,真的很感谢医院。”刚刚做完手术的她,抬起虚弱的手,合十看向北京来的妇产科专家裴志飞。

“改革后,医护人员待遇提高了,病人看病的费用也降低了。”医生张晓华举例,原来照CT一张片子14元钱,现在降了一半。“院长来了以后,降低了看病的成本,很多病人都看得起病了。”妇产科主任李春雪介绍,妇产科降低费用后,第一次出现加床的现象,“这是我工作20年来第一次看到。”

从2016年8月开始,根据藏区实际,玉树州人民医院先后成立了传染性疾病科、骨关节诊疗中心、包虫病诊疗基地、眼科中心等11个新学科,开设了5个新病区,开展了78项新技术、新业务。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内,医生给藏民做检查。图片由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提供

态度好了,原来看不了的病能看了,百姓再不用跑到北京等大城市排队,也让医院的接诊量持续增加,原来门可罗雀的医院现在每天满满当当的。

数据显示,住院患者由原来平均每天100人次左右,增加到平均每天200人次,最多达315人次;手术量由原来每天平均1.7台增长到现在每天平均4.5台。更为重要的是,医院的口碑在百姓中发生了“逆袭”——短短两年,在州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中,两年多前还是倒数第一的州人民医院,一跃成为正数第一。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和刘云军一起来玉树的,还有5位从北京各大医院挑选的专家。“院长、团队、改革”,一些医护人员和当地干部总结,这是北京援青取得显著成绩的三个关键词。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影像科内,藏族医生给藏民做CT检查。新华社记者邰思聪摄

尽管时间不长,很多专家已经成为当地的“传说”:来自西城妇幼保健院的副主任医师杨励、裴志飞用娴熟的技术让多个孕妇母婴平安,被藏民誉为产房里的“格桑花”;宣武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永针灸技术炉火纯青,被当地群众誉为“康巴草原刘一针”……

虽然医院成功“逆袭”,但让院办主任李崇娟有点担心的是,如果刘院长走了,老百姓和医院怎么办?

“北京援青的医疗专家是一年换一批,所以我每次跟医生交流不光问他们做了多少台手术,还要问他们的徒弟做了多少台。每个人带出几个徒弟,即便我们走了,每个科室都能有带头人,这才是真正‘带不走的医疗队’。”刘云军说。

玉树州委书记吴德军评价北京医疗援青的模式:“帮扶援助扶到根上、本上,而且管长远。”

“我从刘院长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最先教给我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副院长尼玛旦周说,“刚来的时候,我的学习笔记他都要亲自查看,哪里没有记到,哪里需要划重点,我现在也学会在重点地方用红笔标出来。”

北京市第三批援青干部领队王都伟说,援青干部要从支援玉树、重建玉树的“北京恩人”变为“北京亲人”,成为玉树人民的“娘家人”。

一群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来了两年多,刘院长瘦了20多斤,原来体检健康,治好了很多病人,现在自己身体倒是多了一堆毛病……

“原来我觉得北京很远,现在刘院长和专家们来了,我觉得北京很近。”尼玛旦周摘下眼镜,眼中有些湿润。

责任编辑:张驰(QN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