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在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上

2018-08-22 14:5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40年了。短短的四十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更接近伟大的复兴。

回想当年,还出现过有趣的一幕。全会之前曾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当时坊间已流出有关传闻。不知从何处我获得了一份转了又转,传了又传,纸面已经磨得快烂的领导同志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反复看了多次,真是又喜又惊。喜的是党真伟大,我们终于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曙光就在前头。惊的是“这是真的吗?是不是‘秘密报告’呀!”所以看过的人谁都不敢公开说自己看过讲话,好像在做地下工作似的!可见“文革”十年给人们思想上的禁锢多么严重。

三中全会公报发表了,真是春雷一声,太阳照亮了大地,人民以极大的热情迎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国家面貌出现了巨大变化,国力日盛,人民生活获得大改善。我老母亲1982年去美国探亲,回来后对我说:“怎么我去了才几年,现在不用粮票啦!以前为了给你补衣服,买点布头还要布票。现在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是怎么回事呀?”老人家这种简单且朴素的对比,很能代表老百姓的亲身感受。四十年来,大家生活都起了质的变化,1973年,我姐从美国回来探亲说:“美国人说中国女士都是苗条的,我看这是真的。”其实很简单,当时有几个人能天天吃肉!现在呢,女士们谈论的是“瘦身”,追求的是“骨感”。五十岁左右的人都记得,当初为了给市民春节增加点喜庆气氛,每户供应二斤小带鱼,一斤花生。为筹办这点年货,政府真是伤透了脑筋。今日呢,政府也有心烦的事,那就是处处可见胖墩墩的青少年,政府天天号召大家注意健康减肥,电视里营养大夫要求大家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和大家一样,我也有自己的“河东”与“河西”。下面就以自己的几个“第一”说说全会前后生活的变化。

我老伴最爱看赫本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其景圣美,其情至真。曾对我说:“什么时候咱也到罗马体验一下?”我嘲笑她,别白日做梦啦!不想70岁后,我们真的实现了夙愿。90年代,我老两口手拉手逛了罗马喷泉,西班牙广场,看了美丽的共和国宫,斗兽场,又参观了比萨斜塔和恢弘的米奇杜阿莫大教堂。后又去了法国,游了巴黎,又在德国特里尔参观了马克思的故居,最后整个西欧诸国都跑遍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出国,增长了不少见识,所到之处都是青山绿水,城市管理确有可圈可点之处。此行激发了走出去的热情,此后我俩又游了北欧诸国,东渡波罗的海,到达俄罗斯,在红场瞻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列宁,这是我长久的愿望!不久又从埃及的阿斯旺顺尼罗河而下,游玩了震撼人心的卢克索神庙,开罗金字塔,人面狮身等名胜,受益匪浅。从欧洲到非洲,所到之处深感国际友人对中国人的情谊。瑞士卢塞湖畔,一位德国游客用英语和我交谈,问中国是否到处在建设?我说是的,我们要加快把国家建设好。他频频点头,又竖起大拇指表示敬佩。在埃及我们到处得到当地人的照顾和尊重。强大祖国是我们的后盾!我们这一代青年,壮年时工资微薄,只够吃晚饭,何曾有出国游玩的奢念?没有改革开放,只能在银幕欣赏罗马、巴黎的美景,也只能从《列宁在1918》见到他的尊容。

下面谈谈我“第一台冰箱”的故事。70年代开始,北京夏天气温越来越热。我老伴是中学教师,课时多,还总安排在下午上课。回家后嗓子都要冒火了。我想家里若有块冰镇西瓜给她该多美呀!我立下“豪言壮语“:我也要有自己的冰箱。话是这么说,但当时有钱也买不到。1982年,天津的一位朋友来信告诉我,当地有便宜的进口冰箱出售。事不宜迟,周末下班没回家即坐上了去天津的火车。第二天在朋友的指点下,买了一台100升容量的小型冰箱,售价只要400元。我高兴极了,在火车站办理托运手续,当天到了北京站,花了五角钱顾了一平板三轮拉回家。一路上哪种自豪感不知从何而来,在平板车上觉得自己就是骑着白马的战士凯旋而归似的。到家后通电两分钟,一杯凉水递给老伴。一会儿一盒晶莹的冰块出来了,我老伴高兴极了。当时我住的家属楼只有这一台冰箱,大家都来看,羡慕极了。邻居有求为婴儿牛奶保险,有为冷存汤药的,我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这台小东西若要和现在我使用的双开门500升容量的大冰箱比,简直是小儿科。但毕竟是我的“第一台”,它为我兑现了自己的“豪言壮语”,它给我带来的愉悦和幸福感是后者无法比拟的。

通过这一件小事,足以说明在党的领导下,4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人民高兴,国力日盛。我今年85岁,祖国今天比昨天好,我坚信,明天比今天更好。让我们迎接更光明、更绚丽的明天吧。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朱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