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家的变迁

2018-08-29 09:3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老马是我的老邻居,都住在新街口北大街临街的房子,不过我住的是单位宿舍,他住的是租的平房,但我们俩的房子紧挨着,那时侯我们都没有结婚,没事就常到一块聊聊天,慢慢地就变成朋友了。

老马是1960 年来到北京,在一家工厂学徒,每月18元工资,那时一个人生活还可以。一年后转正,工资长到32元,除了吃穿,还能结余点钱,不时给老家父母寄些钱。工厂有舞会,就去跳舞,哪里有戏还能去看看戏,一个人过得美滋滋的。

1964年回老家探亲,找了一个农村姑娘,结婚后把爱人带到北京,爱人没工作,一家三口吃穿,都靠老马每个月的工资,虽然这时工资是42元,但日子过的不富裕,尤其生了小孩后,生活就有点紧巴巴的,光靠每月的工资,除吃饭穿衣外所剩无几,不过由于爱人的精打细算,都能勉强过下去。到了生第二个孩子以后,这些钱就不够化了,一到月底就没有钱买菜了,爱人就到菜市场捡些菜叶和烂西红柿回家当菜吃。为了改善一下生活,有一次爱人跑到豁口外的菜地里,捡了一筐白菜帮子,回家剁成馅,用玉米面包成菜包子,当老马下班回家后,闻到厨房有香味,就进去掀开锅盖一看是包子,二话没说拿起一个就吃,爱人马上把包子夺回,让他洗完手再吃。

老马爱面子,家里这么困难,从来没有向别人借过钱,也没有在单位叫过一声苦,每天上班带上窝头配咸菜中午吃,领导发现后,提出向他补助点钱,他坚决不要。后来考虑到这样长期下去怕身体受不了,就把他调到食堂工作,这样他能吃好,休息好。到食堂后,为了感谢领导的关怀,他加倍工作,努力学习炒菜,争取让职工吃的好,喝的香。这时爱人也在街道做些零活,帮助双职工带带孩子,这也能争加些收入。

改革开放出了好政策,老马想辞职回家开饭馆,他考虑:家的周围饭馆少,好多职工吃饭很困难;另外有好多双职工上班,中午孩子没地方吃饭。要有个饭馆,他们中午可以到饭馆吃饭,就方便多了。于是他向领导提出辞职,领导和好多同事,都担心他辞去正式工作,将来没收入又要受苦。其实老马心里有底,有了好政策,自己只要好好干,不会没吃的。于是辞了职。

辞职回家后首先把小院整了整,把临街房扩大,屋门朝街开,门上边用木板写了几个大字“马记小饭馆”,里边放几张桌子和长凳,饭馆就算开始了。早上油条、包子、豆浆和稀粥,中晚面条、米饭和炒菜。尽管简单,但来吃饭的人还真不少,因为吃饭方便,到那就吃,吃完就走,而且价钱也便宜,一顿饭花不了几毛钱。另外在房子一角,放一张长桌子,围一圈凳子,供职工子女的孩子中午在那吃饭,还在小院搭了一个棚子,里边放了小卓和画册,孩子吃完饭可以在里边休息、看书。附近谁家老人行动不方便,吃饭困难,还主动给他们家送饭。就这样小饭馆兴隆起来,虽是小本生意,但生意好,很快就赚了好几万。

后来街道改造,老马借机又把房子扩大,里边的桌椅板凳都换成新的,饭菜质量也提高了,老马也把他在食堂做饭学会的拿手菜,都供出来,列如“干焖扁豆”“罐焖牛肉”、“炸小黄鱼”、油炸花生、三心拌菜等等,虽然不是特别有名的好菜,但他做出来的味道就是香,大家都爱吃,价钱也不贵。再加上他们的服务态度好,客人来了,总要先送一壶水,让大家边喝水便等着,有的人刚干完活来到饭馆,服务员马上送去毛巾让他擦擦脸,因此来这里吃饭的人很多,到了中午,有时还得排队等候。

由于生意的扩大,老马又把房子拆了,盖起一座二层小楼,改名叫“马记酒楼”,楼下是普通餐厅,楼上是包间,人多的、请客的、办喜事的,都可以在二楼包间吃饭。这时服务员也多了,穿的衣服很整齐,真像大宾馆的豪华餐厅。

如今老马也不当经理了,交给儿子掌管,整天叼着一个大烟袋斗,站在门口迎接着客人。

好几年没见到老马了,那天上午我就到他酒楼看看,没到门口,老马远远就看见我,赶忙跑过去和我握手:“张老弟,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咱们俩聊聊,喝几盅。”进屋走到一个靠窗户的桌前坐下,让服务员提一壶小酒,端来他拿手的炒花生,拌了一盘黄瓜,还有香肠,其实我不大会喝酒,但遇到老邻居,不喝不够朋友,于是两人边喝边聊了起来。

马“张老弟,几年了你的身体还好吗”?

张“还可以,老了怎么也不如以前咱们在一起的精力”。

马“那道是,生活怎么样,发了什么财”?

张“没干什么事,就那些死工资,够吃就行了,不像你发啦,成了暴发户,

马“哪里哪里,只是钱多了,哈哈哈,哈哈哈……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作者:张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