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400多辆车抢150个停车位 老旧小区停车难如何破解?

2018-09-08 06:45 北京青年报

来源标题:150个停车位 400多辆车抢抢抢

“我原来停车的车位上,现在停进来车就不走了,弄得我天天没地方停车!”近日,海淀区皂君东里小区的居民向记者反映,该小区拆除了原有的地锁,改成谁先回家谁先停车,但这个新规矩,又出现了新问题。

记者随后来到该小区走访调查。这是一个老旧小区,近两个月来小区逐步改造,改变了以往居民通过私自装地锁霸占车位的现象。拆除地锁后,停车位不再为一家所占,走共享模式,提升了使用率。但一方面,居民都想抢占小区内的免费停车位;另一方面,因长期装地锁,有些居民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认为自己在这儿生活几十年了,一直停车的位置就是自己的,不能被别人占,居民的纠纷也由此产生。为此,记者找到了部分小区居民及相关部门的人员,来看看大家都怎么说?

400多辆车争抢150个停车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海淀区老旧小区较为集中的北下关街道,停车位的争抢已经接近白热化。以近期刚完成拆除地锁任务的皂东社区23号楼院为例,23号楼院的一条小路车位是150个,而登记的该条路两侧居民车辆是400多辆,百分之五十的家庭是一辆车,其余的家庭有两辆车的、三辆车的,还有四辆车的。“有的家庭是家里老人在这儿住把儿女的车都做了登记,老旧小区没有停车场,居民条件好了,车买得多了,但是如果一家好几辆车确实增加了停车压力。最近小区进行改造,拆除了原有的地锁也是希望提高车位的利用率,从而尽可能满足更多居民能停车。”社区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接近3比1的停车位需求,让平日里的停车位争夺也接近白热化。而过去私装地锁保证自己停车权益的居民,如今被推到共享车位情境下的激愤和无奈,也让停车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建停车楼、打通小区、引进物业,均遭居民反对

拆除地锁虽然可以提高车位使用率,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为此,社区居委会以及所辖街道办事处也想了很多其他应对方案,但没想到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阻碍。

缓解停车难,首先便是增加停车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实地考量,发现小区内有两处地方可以建立体停车场,并上报到了相关街道等部门。街道部门也同意建立体停车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但是在该方案实施过程中受到了部分居民的强烈反对。反对的居民多为立体停车场选址位置附近楼房的无车居民,居民提出的反对理由是:建立体停车场会影响自家室内的采光。由于部分居民的强烈反对,该方案最终没能得以执行。

小区内停车位不能增加,那么要想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就要减少外来车辆侵占停车位。相关部门又想到了第二种解决方案,便是打通小区内院与院之间的围墙,把整个小区打通,设一个车辆入口与一个出口,减少外来车辆的进入占用小区内停车位。但是该方案在施行过程中同样受到了部分居民的反对。居民认为,打通整个小区后,一方面破坏了多年来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没了围墙也少了一份安全感。因此该方案同样无疾而终。

老旧小区还有一个大问题便是没有物业,如果有了物业会不会能改善停车难的问题呢?对此相关部门拟出了第三种方案,便是找物业公司,让专人管理停车位,车辆的进出以及停放可以得到监测,小区居民停车问题也能得到缓解。物业公司对该小区的情况做了具体的调查分析,认为该小区进出口太多,不好管理,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做,花销会比较大,而居民又不愿意拿出这笔钱,因此该方案也没能施行。

调动外部停车资源,又因费用受阻

当小区内的停车位无法增加时,相关部门还想到了另外一种解决思路,便是挖潜公共空间停车资源,提高周边车位供给。社区居委会牵头联系了小区外路段的管理部门,希望能以包月包年等方式为小区常住居民租到车位。该部门负责人表示,小区门口路段的车位管理安排了专门的公司来负责,如果以包月、包年这样的低价优惠方式进行出租,获得的收入是无法承担相关车位管理人员的劳务等支出的。据记者了解,该地段停车费确实比较高:第一个小时10元,第二个小时起15元。

整个皂东小区的停车问题因此便陷入“罗生门”,居民间因为自己的爱车无处停放而怨言不断。辖区街道尽管拼尽全力希望帮助居民解决矛盾,但因为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导致具体工作无法推进。

实现共治才能真正化解难题

拆完地锁,建停车场、打通小区内围墙、引进物业公司等方案均未能顺利实施。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真的就不能解决吗?对此我们咨询了北京康普律师事务所侯华龙律师,希望能从法律的角度给我们一些建议。

侯律师表示,今年5月份正式实施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强调了管在基层、社会共治,明确赋予了社区居民自治主体收费的权利及义务,通过社会合力解决停车乱象。停车难难在无序、难在资源浪费、难在没有对症下药。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形成由来已久,问题的解决也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相关部门要合力解决,更要取得居民的理解支持,要做到科学、开源、共享,还需不断地努力。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也在不断发展,倡导大家绿色出行!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作者:李丽霞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