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老人走失快报案:警方接报立即受理 “24小时后受理”是讹传

2018-09-13 14:51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老人走失 警方接报后会立即受理

暑假结束,通州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公共秩序中队民警马丽娜暗暗松了一口气:在全年走失人口最高峰的七、八两个月,仅在通州分局辖区内,总计接报了163起走失,其中大部分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马丽娜特别提醒大家,老人走失没有“24小时后受理”一说,家属发现后赶快报警,“凡60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口走失,我们都是立即受理。”

■警方标准做法:

快受理 发协查 查监控

陪着老人到医院看病,家人排队交费取药的工夫,老人走丢了;和老伴儿一起出门散步,在前头走着走着一回头,老伴儿人不见了;在楼下小卖部买点东西,买完了溜溜达达地出小区了……在老年人走失的大量案例当中,“防范”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走失后找人依靠的往往是公安机关的高效工作以及热心人的仗义援手。

8月29日深夜11点,家住通州区梨园群芳三园的孔女士向梨园派出所报警,她的公公几个小时之前下楼买东西,到现在一直没回家,家人在周边遍寻不见,无奈只好报警求助。

值班民警同时完成了几项工作:依照家人提供的老人体貌和衣着特征,发布了走失协查;征得家属同意,在“今日头条”APP寻人栏目“头条寻人”中发布信息;有值班民警陪同家属一同查看老人走失地周围的所有监控探头,查找老人的去向和行动轨迹。

“梨园派出所的这个操作,基本就是通州分局在接到老人走失报警后的常规动作。”通州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公共秩序中队民警马丽娜说,首先民警会核实报警人与走失者的关系,一般都是直系亲属来报案,核实身份后,受理的派出所会将走失者的体貌特征等信息写成简短的协查信息,转发分局全部25个派出所,同时报送分局勤务指挥处和治安支队。

治安支队收到简报后,会发送到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的信息库,进入总队工作网页的首页飘窗。“这样一来,全市民警都可以看到,无论是老人之后走到哪个分局辖区,只要被找到,民警就能根据我们提供的协查信息,发现线索,然后其他分局民警会跟我们联系。如果我们发现了说不清姓名住址的走失老人,却还没人报警,也会先把人送到救助站,再把他的特征发送到这里,等候家属报警。”

回到孔女士家的案子上,通过监控搜索了一天多,8月31日上午,民警扩大了监控寻找范围,在梨园轻轨站外面的公交站台上发现了走失老人的身影。正当民警继续跟着探头查找的时候,电话响了,东城分局东方广场派出所已经发现了老人,并通过协查信息,找到了符合条件的走失者记录。又一位走失老人被找到了。

■警方统计发现:

暑期及周末是老年人走失高峰

马丽娜说,每到暑期以及周末,有关走失人口,特别是老人走失的报警就会增加。“像孔女士家人这种就很典型,老人暑假期间来京暂住,不熟悉周边环境,口音太重问路也没人听得懂,过了一会儿,自己糊涂了,走着走着就丢了。”

她告诉记者,暑期很多外地老人来京,或是旅游或是住在儿女家帮助照顾孙辈,人生地不熟,最容易出问题。而在周末的时候,也经常出现孩子们都回家,老人或是忙于采买,或是有时间放松,出门的频率高于往常,使得走失概率增加。

一直以来,总有一种错误意识让市民们在老人走失后犹豫,不知该不该报警:人口失踪,派出所要在24小时后才受理。马丽娜介绍,对60岁以上、18岁以下以及精神残疾、智力残疾、身体残疾或患不可控疾病的走失者,警方都会在接报的时候立即着手处理。

9月1日中午,玉桥派出所接到报警,章女士86岁的老母亲王老太太走丢了。老太太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听力严重下降,口音又很重,完全无法和旁人交流。离家的时候,身上没一分钱,也没有身份证明。

老人多次走失后,家人看护得很紧,而且曾多次将家属联系方式写在小纸条上,放在老太太衣兜里,但是总是被老人找出来扔掉。前几个月,老太太腿部受了些伤,之后便不曾独自离家,所以章女士有点放松警惕,这次自己刚出门买菜,老太太便单独出门,又找不到家了。

玉桥派出所对章女士家的报警也算熟门熟路了。民警分析,老人腿脚不便,身无分文,刚走丢家人就发现了,她活动范围不会很大,肯定走不远,于是在发布协查信息、陪家属查看监控的同时,出动巡逻车在附近街面上寻找。果然,当天下午4点多,有市民报警,在梨园南街和九棵树东路路口发现了老太太,接警员一问特征,果然是王老太太。

马丽娜讲,王老太太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老小孩”。晚辈越是不让干什么,就偏得干什么,这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相当普遍,而且有不少患者非常抗拒在身上携带卡片,总觉得“我用不着它,我自己能回来,我没问题”。“这种病发作的时间太随机,可能出门的时候还好好的,拐了个弯儿的工夫,就发作了!明明自己离开家的时候是由东往西走,偏偏就认定了,家就在西边,我得继续往西走。”她建议,家中如果有这样的老人,就干脆在老人的每件衣服上都缝上家人电话和家庭住址,或者给老人戴个定位手环。

与老人走失高峰不同,在每个学期考试前后一段时间,是小孩“走失”的高峰——民警特别提醒,那些经常出现在北京市民朋友圈里的“抢小孩”、“骗小孩”、“拐小孩”的案子,发案一般仅限于朋友圈里,而现实中,考虑到北京的探头密度和警方打击力度,发案少之又少。

■找人其他途径:

朋友圈和“头条寻人”

除了报警求助,家中老人走失,还能有什么办法?最常见的当然是发朋友圈。虽然确实有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类似于王老太太这样“经常性”走失的,朋友圈的效果也会下降。对其家人来说,更是可能会经受“怎么连老人都看不好”的议论。

另一个方法则是“今日头条”APP的公益项目“头条寻人”。2016年起,“头条寻人”与包括北京市公安局在内的多地公安机关合作,借助“头条”方面的用户积累和定位技术,以及公安方面的工作经验,通过“头条寻人”与各地警方的合作,截至今年8月31日,共找回了435名走失者。同期,“头条寻人”共弹窗推送了48567例寻人启事,总计在全国范围内找到6900名走失者,其中最年长的走失者101岁;最快的找回在1分钟内完成;最多的,则是一天内寻回29人。

据“头条寻人”栏目方介绍,它的工作原理是在走失者失踪地点附近直接弹窗寻人启事,同时根据今日头条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寻人启事按照地理位置,优先推荐给走失者所在城市的本地人。

记者发现,它的筛选标准与警方非常相似,60岁以上、18岁以下人员走失,会尽可能在最短的、更容易找回的黄金时间发布。

“如果人找到了,我们会立即将寻人信息删除,以免无效信息或者不怀好意的骚扰电话继续影响走失者家属。但是考虑到时间和人力成本,我们还不能做到将所有信息经由平台过滤后发送给家属,因此不能排除会出现寻人者接收到无效甚至有害信息的情况。”工作人员说。

针对老人走失,北京警方作出了清晰的提示:立即报警,没有所谓24小时后受理的情况;家属报警时,要提供走失老人的体貌、衣着特征以及随身携带的物品、失踪地点详细地址、简要现场情况描述。特别是,最好能够提供近期的老人照片,以清晰的全身照为佳。

记者 安然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