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北京市水源保护区观光园收入三年涨近三成

2018-09-22 04:02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本市水源保护区观光园收入三年涨近三成

水资源紧缺而需求量大,是北京长期面临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划定水源保护区,主动调结构转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首都生态宜居水平。近期,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市、区两级划定的水源保护区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解近年来水源保护区“三农”发展情况。

数据显示,2014至2017年,水源保护区小麦播种面积下降近6成,畜禽生产规模降幅超5成。但在全市观光园数量减少6.5%的情况下,水源保护区观光园数量增加了1.6%,总收入增加27.4%,显示出转变发展方式后绿水青山带来的增收效应。

产业融合

民宿旅游接待194.3万人次

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借着紧邻古北水镇的区位优势,以“一个民俗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发展理念,成立民俗旅游合作社,对全村民俗旅游实行统一管理,既避免了恶性竞争,也更好地保证了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2017年,这里接待游客达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实现总收入2744万元,比上年增长27%。

在农业“调转节”的过程中,全市各地区依托环境和资源优势,探索休闲旅游新模式,促进第一、第三产业深度融合,休闲观光和民俗旅游业不断发展,经营效益提升。 

2017年,在全市民俗旅游农户数上涨0.5%的情况下,水源保护区民俗旅游农户数达到1920户,相比2014年,涨幅为17%;接待人次194.3万人次,总收入1.5亿元,比2014年上涨20.6%。

随着观光休闲农业加速发展,水源保护区乡村从业人员从2014年31.2万人增加到2017年32.8万人,涨幅为5.4%。这一增长主要由第三产业乡村从业人员增加带动,显示出就业结构的优化。

农民增收

甘薯合作社发工资促就业

石匣村位于密云东北部的潮河之畔,是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为了保护水源,村民以前主要靠种玉米过日子。近几年传统种植业、养殖业规模缩减后,石匣村因地制宜,成立了甘薯合作社,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村民增收。

在合作社模式下,村民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保障甘薯种植面积在2000亩左右;合作社统一负责薯苗购进、甘薯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储藏和销售,并随时可得到政府农业服务部门技术指导;合作社同时聘用村民参与田间管理和后期收获,如栽种、打秧、收获、分拣入库、装卸等环节,使村民获得工资性收入。

在林下种花、种草、种药材,开发新的植物品种,畅游赏景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这也是解决村民就业的新途径。以怀柔区桥梓镇前辛庄村的林下经济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为例,2017年实现经济效益200万元。自林下经济项目开展以来,村民不仅有事做,同时也增加了收入。项目以土地租金形式,每年为村集体和个人带来收益约150万元,另外聘用村民参与生产,发放劳务费,解决约50人就业,每人年均收入约2.7万元。村里还通过社会保障兜底、增设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开展培训等方式,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农业节水

小麦播种面积下降59.2%

小麦是北京市主要种植的耗水型作物。优化农业用水配置,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生产,成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措施。

2014至2017年,北京市水源保护区小麦播种面积下降59.2%,产量下降58.4%,非水源保护区小麦播种面积下降52.1%,产量下降49.6%。

另外,通过主动调减畜禽生产规模,畜禽粪便和生产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效减少,加强了水源和生态保护。据介绍,与2014年相比,2017年水源保护区存在生猪和家禽养殖的村数量分别减少40和30个,生猪和家禽存栏降幅分别达到53%和62.7%,明显大于非水源保护区缩减幅度。

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收益更高。在压缩粮食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水源保护区发展经济作物,保障农民收益。从总量上看,2017年水源保护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7699.3亩,产量1006.7吨,分别比2014年上涨4.1%和64.6%;与之相比,非水源保护区2017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比2014年下降23.3%和15.7%。

责任编辑:岳崎(QN001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