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大兴区巧“变”公共文化空间

2018-09-27 16:56 北国网

来源标题:大兴区巧“变”公共文化空间

如今,群众对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兴区将许多公共、私人空间改造成了一个又一个公共文化“胜地”,“1+7”公共文化空间多维度拓展模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通过大力挖掘公共设施、企事业单位、人防工事等7类场所,大兴区共拓展文化空间十余万平方米。围绕疏解整治促提升、环境治理等中心工作,大兴区将很多腾退空间、闲置空间“变身”文化活动场地,不断为老百姓开拓出更多休闲娱乐好去处。

地下群租房“精彩变身”文体中心

近日,兴丰街道时代龙河小区地下空间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1000余平米的地下群租房“摇身一变”成为了黄村东里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一千多平方米的地下室住着一百多人,可想而知这个隐患有多大。”兴丰街道工作人员李翠苹向记者谈起了时代龙河小区这处地下空间,“早在2015年,我们街道就清退了这处群租房,随后的两年里,为了积极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居民拓展更多文化活动空间,我们先后在这里开辟出了乒乓球运动室和书画室。”

为了进一步利用好这处“不见光”的空间,他们还请来了专业设计团队,开始在这里搭建一个200余平方米的“书屋”,为孩子们提供阅读学习的好去处。就这样,旧日“群租房”变身成了超萌“书屋”,并陆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小读者,2700多册儿童读物十分期待与孩子们的相遇。

臭水沟“华丽变身”文化广场

每天,北臧村镇马村文化广场都格外热闹,有跳广场舞的,有打乒乓球的,还有看着别人活动乐在其中的……来这里活动的基本都是本村和周边村的村民,他们知道,如今这个聚人气的文化广场,曾是可是村里的垃圾场和臭水沟。“村里的生活污水大部分都排到这个露天渠里,渠里还堆积着日常的生活垃圾,特别是在夏天,村民路过都不得不捂住鼻子。”马村党支部书记刘坤介绍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初春,北臧村镇党委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大兴区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工作精神,积极协调区、镇、村三级相关部门,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一步步将露天渠改造成了管涵渠。经过改造,一处户外广场呈现在眼前,健身设施、篮球架、乒乓球台和棋牌桌等文化健身设施陆续安装到位。

昔日近6亩地的臭水沟就这样“摇身一变”成了一处文化广场。“第一眼看到广场建设效果图的时候,我真的很惊喜!”一旁正在练习扭腰踏步机的村民王阿姨言语间满是笑意,她说,以前村民们都嫌弃这块地方又脏又臭,没想到通过清理整治,成了村里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闲置房屋“热情变身”关爱书屋

近日,安定镇首家“关爱书屋”在佟家务村诞生,让人奇怪的是,这家书屋既不在学校也不在村民委员会,而是在79岁村民杨喜魁的家里。

为了解决村民课余文化生活相对单一,休闲娱乐资源匮乏的问题,2017年10月,安定镇启动了“关爱书屋”建设项目,而之所以选择杨喜魁的家,也是因为杨大爷的热心奉献——他自愿将自家两间闲置屋子改建成书屋,让更多的乡村儿童来免费学习。

购置桌椅书柜、接收社会赠书、整理上新……,经过近半年的筹备,“关爱书屋”在佟家务村正式建成了。3400余册书籍中饱含了大兴区图书馆、区关工委的、大兴乡贤联谊会以及爱心人士和爱心单位的热情。作为“五老志愿者”,书屋又建在自家,杨喜魁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书屋管理员,而“关爱书屋”也俨然成了乡村儿童的“第二课堂”。


杨喜魁在整理书架

“书屋向学生和家长们免费开放,大家可以来这里阅读,也可以凭学生证借回家去看。”杨喜奎老人告诉记者。其实除了图书借阅,在寒暑假期间,镇村两级还会组织学生在“关爱书屋”内讲村史、镇史,搞绘画创作,开展“先进读书家庭”评选等活动。

责任编辑:贾玉静(QC000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