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翅膀

2018-10-03 15:07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翅膀 ——访北京市少年宫高级书法教师周洪娟

2日下午,在“墨缘杯”北京市青少年书法比赛作品展览大厅,从事多年书法艺术教育的北京市少年宫高级教师周洪娟接受了记者专访。用周老师的话说:比赛获奖作品普遍质量、水平很高,让人更欣慰的是,今天北京晚报站在了践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光荣使命的前列。

周洪娟说,之所以说比赛水平高。首先,大部分作品非常优秀,参赛者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力、表现力,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都很到位,这让在场的很多老师都有耳目一新之感。其次,比赛很公平公正。我也带了十几名学生的作品参赛,获了入围奖,参观了所有的作品后,觉得很公平,从细节上,学生的作品在笔墨等方面有所欠缺。第三,大赛增加了笔试的环节,很有特色,为大家交流提升创造了机会,这才是推进书法教育的关键。第四,颁奖和展览选址在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琉璃厂一得阁美术馆,相得益彰。百年墨香的沉淀,与当代中小学生清新的作品相融在一起,也让历史文化走到了今天,走到了人们的眼前,给书法艺术增添了更多的含义和魅力。

“墨缘杯”的比赛、展览是成功的,也折射出主办单位的组织水平和工作态度。一张小小的证书,做工精致,让孩子们爱不释手。对于奖状,我建议有更多的尝试,比如,证书上可以增加孩子的照片,证书的形式有所改变等,展现更加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一年一年的积累,既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见证,也将成为孩子们人生美好的回忆。

当然,作为以推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的首届“墨缘杯”,我们更应让所有的人理解她的由来——以纸为媒,以墨为缘;给她赋予更深的内涵——这是北京晚报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所以,对“墨缘”要给予完整的诠释,并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传承的焦点。

自称“半路出家”的周洪娟,说起书法的教育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喜欢浸泡式的教育,让我的学生浸泡在一切与书法相关的艺术当中。一个字,一个故事,一首古诗,一场展览。这当然包括北京晚报主办的‘墨缘杯’。”周洪娟说,我们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书法艺术的过程中,真正走到专业水平的人是少数,但书法作为文化艺术,却会伴随着多数人走过一生,成为他们素质、修养的一部分,也或成为促进他们走上其他艺术领域的基石。从这个角度讲,“墨缘杯”就具备了更大的意义,她是一堂传统文化的“公共课”,可能会影响这些孩子的一生,会带动更多的人去追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

周洪娟老师认为,学习书法,更要耐得住寂寞,从品味到乐趣,沉浸在追求书法本质的过程中,从而实现美的享受,这是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书法带给中小学生的种种魅力和能力:比如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模仿力和高水准的欣赏力等等。书法的教育,还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家长支持,获得像交行北京市分行、一得阁这样的优秀企业的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形成合力而为。“墨缘杯”的一张证书,其价值远远大于它是金奖、银奖,抑或是铜奖本身,它是对中小学生艺术水平的认可。今天,我对参赛的孩子说,我们获得了最佳组织奖,这其实才是一个最重的奖励,因为这包含了你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在多年的书法教育中,对新事物的不断探索,会让我们获得更丰富的经验,也会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翅膀。2000年,与加拿大阿尔伯特省进行文化联谊。周洪娟做了新的尝试,让中国孩子说英语,讲少年宫的历史,教加拿大的朋友学书法。联谊变成了一场生动的书法艺术实践,孩子们的书法完成了一次传承文化全新的提升。

“作为北京的一名书法老师,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学生们给我的最大回报,不仅是获得了他们的尊重,而是他们通过引导走上了追求传统文化艺术的道路,这更是我对学生的尊重。今天,我又看到北京晚报‘墨缘杯’站在了这一使命的最前列,我们共同享受着这一切带来的欢乐……”周洪娟说。

本报记者 龙露

责任编辑:安勇(QN000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