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京城老胡同新表情:公共客厅 微更新示范院 智能洗衣房

2018-10-11 15:31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老胡同新表情

曾几何时,北京人盼望拆迁,盼望住进高楼大厦,盼望离开破旧的平房院。但如今的胡同,有了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

9月30日,三井胡同的一所公益图书馆正式开业,向社区居民们免费提供阅读场所以及相关的服务。除了图书馆,平房居民们还拥有了公共的客厅和绿化示范院落,让不少居民们感叹,胡同生活再也不是以前的样子。

东临大栅栏,西接琉璃厂,这块地区的生活氛围会不会被旅游冲淡?老城区里的新社区究竟是怎样一种生活呢?记者来到了大栅栏街道辖区的胡同里,寻找到了一些答案。

大家客厅

胡同里的社区会客厅

施家胡同21号,是曾经的“三聚源”银号所在地。虽然院子保存着一栋颇为古朴的二层小楼,但早已变成大杂院。经过一番改造,如今这里已经作为“大家客厅”向居民们开放。这个200多平方米的院子,将设计有多功能活动室、社区工作坊、展览区和阅览休闲室等。“咱们社区一直没有个活动室,谁叫咱这儿是老平房区呢。”多年来,社区工作人员每逢遇到有活动,都不得不赔着笑脸找辖区内的公司单位,恳请人家把会议室借咱用用。“提起之前的窘境,老街坊们感慨地说。

让老街坊们欣喜的是,现在终于有了公共会客厅。几天前,几位居民大婶刚刚在这里举办了一场生日会。“要搁以前,老姐儿几个哪敢有这个念想啊,家家都是一间屋子半间炕,想热闹都热闹不起来。”“其实居民们的要求并不高,阿姨们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切切蛋糕。看着她们高兴,我们也跟着高兴。”管理员小伙子说,“我看到了有些阿姨还不会用智能手机,别着急,过一阵子我们就在这地方,给大家办个科普班。既然有了空间,各种各样的居民聚会、讲座都要办起来。”

微更新示范院

居民期待着把绿色带回家

茶儿胡同12号,如今只剩下了一户居民,其余的空间全部摆满了各种花草。盆栽、水培、观叶、蔬菜,脚底下是花盆花池子,墙上和头顶上是藤架。这个院落便是平房院绿化的试验场和示范院。这里的管理员脸上尚带稚气,他们统统都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大学生。

“哪种植物好看,哪种植物好活,哪种植物好吃,人家专业的大学生最有发言权,所以我们选择和他们合作来使用这个院子。”大栅栏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还为这个项目取了个接北京地气儿的名字——月季计划。

绿化和展现一个院子远远不是目标,大学生们正期待着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运用到大家的生活中。他们期待与居民们互动,居民们可以到这里提出要求,比如喜欢看叶子还是喜欢看花,喜欢吃果还是喜欢吃菜,平房院贴近大地却又缺乏绿化的特点,恰好适合一番作为。“很多院落未来的改造,都会使用这样的模式:由居民们提出要求,政府和在地实施主体公司拿出一些设计方案,尽可能为居民们提供支持,这样居民们花少许钱就能实现院内局部的改善。比如说一些植物的种子,未来便会在这里免费提供。”

其实茶儿胡同12号并非一个完全腾空的院落,尚有一户居民居住在此。但这是一户非常热心且喜欢伺候花草的居民,缺乏人手的时候,居民就能照顾好这些花花草草,让工作人员们颇为感激。“每个院子都能找到这样的居民就好啦。”

胡同图书馆

孩子们放学后的好去处

“我们的胡同缺乏文化设施”,这是大栅栏投资公司听到居民反映颇多的意见。也难怪,老胡同都是居民区,哪有什么文化设施呢。

腾退之后有了地方,三井胡同21号也迎来了改造,虽然90平方米的平房空间颇是复杂,但里面的每个小屋子也都摆放了一些桌椅和书架,这里便是社区居民们的图书馆、阅览室。一家社会书店在对面的腾退院租用了办公空间,顺便派出工作人员打理这个图书馆的工作,并不需要社区加派人手。

图书馆里最多的就是孩子的画册,且大多数桌椅都是膝盖高度,更适合孩子们使用。“不是放学后没地方去吗?以后就带孩子来咱这儿吧。”工作人员向来参观的居民们介绍说。

听到这句话的李阿姨,“心里酸酸的”。“图书馆,多么有文化的地方,没想到咱胡同里也有了。要知道我小时候,成天在胡同里跟着一帮男孩子们疯跑,哪有这么好的条件啊。”朴实的话语带出了兴奋。

老胡同里将有更多空间

“疏解政策实施之前那些年,胡同里的居民走了不少,很多人是因为生活不便离开的。”三井胡同的居民张老先生说,“我在那两间半房里,养大了两儿一女,大儿子和女儿成家之后就搬走了,本来小儿子还跟我住,前些年也租了房。”相比这里,小儿子的房屋并不算宽敞,且为了让房租便宜选在了郊区,每天两口人上下班并不算方便。

张老先生理解孩子们的做法。“过去总说住楼房方便,北京人都盼着住楼房。”上厕所不用出门,厨房敞亮干净,小区整洁优美。相比之下,曾经的胡同满是缺点:冬天上厕所要小心地滑,私盖的小厨房墙上有厚厚的油泥,更别说私搭乱建让过道只剩下一辆自行车凑合推过去的宽度。

如今不少院落都已经腾退了部分居民,大栅栏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未来将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更多的公共空间,比如有些院子可能把腾空的房间用作公共厨房或是储物室;有些院落腾退出的空间,可以作为附近几条胡同的公共洗衣间,设置一些智能化的洗涤设备供大家使用;历史悠久、故事多的地方,可以设置小展览馆。“比如钱市胡同正在腾退,计划用作钱币文化展览馆;观音寺也正在腾退,计划用作社区文化展览馆。”

上厕所难的问题,目前也在想办法解决。“在距离厕所较远又有空间的院落,实在没有条件实现上下水,那就争取采用一些生物降解措施,比如现在有技术可以让排泄物压缩凝聚,每年淘几次就行。我们正在考虑这样的方法。”

更多的用途本着服务社区居民的宗旨,等待着大家提供更多建议。至于地理位置靠近大栅栏、琉璃厂这两处旅游热点区域,工作人员说,旅游开发对于胡同的影响有利有弊,但现在,这些胡同的定位仍然是居民区,因此会在开发时格外慎重,方便生活、展现历史文化的同时,避免引入过多游客,影响居民们的生活。

张老先生是胡同里的“老字辈儿”了,起初是因为没有楼房无处可搬。而今他也有了楼房,却舍不得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小胡同。“这些年变化相当大,胡同里有了这么多公共区域,弄得还挺像样,让我觉得能在城里的小胡同居住,这才是高档的生活。”

责任编辑:曹薇(QN0003)作者:张硕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