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家庭困难不用愁 学生资助来解忧

2018-10-30 07:04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家庭困难不用愁 学生资助来解忧

北京市学前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

为完善本市教育资助体系,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意见》(财教〔2011〕410号)要求,市财政局、市教委、市民政局共同制定了《北京市学前教育资助管理办法》,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能够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1.免保教费。在教育行政部门、地方企业、事业单位、集体、部队及其他部门办园的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注册登记性质为非营利性,收费项目和标准不高于同级公办幼儿园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并持有《北京市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农村五保供养证》《北京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和《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的适龄儿童;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的烈士子女;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儿童福利证》的适龄儿童和持有残联发放的《残疾人证》的残疾儿童可享受学前教育资助,入园后免交保教费。

2.特殊困难补助。各幼儿园应从当年事业收入(保教费)中按不超过3%据实列支,用于特殊困难家庭儿童的临时资助。

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

为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出台《关于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两补”等政策的通知》(京财教育〔2017〕140号)《关于调整基础教育学校生活补助标准等政策的通知》(京教财〔2017〕18号),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两补”政策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北京市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和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1.免学杂费。对具有本市学籍的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

2.免费教科书。对具有本市学籍的义务教育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其中,国家规定课程和全市统一的地方课程教科书(含为一年级新生配备新华字典)由市级财政统筹中央资金全额承担,区级地方课程等其他课程由区级财政承担。

3.免除借读费。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除义务教育借读费。

4.生活补助。 对具有本市学籍,在本市中小学就读的城乡低保家庭寄宿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寄宿学生(含随班就读学生)、十个远郊区公办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就读的寄宿学生、工读学校就读的寄宿学生按照小学每人每月300元、初中及以上每人每月36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每年按10个月计发,同时免收住宿费。

5.助学补助。具有本市学籍,在本市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城乡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含随班就读学生)、工读学生及户籍在山区的学生,按照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给予助学补助。

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

普通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能力培养、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为切实解决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从2010年起,北京市开始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费、住宿费减免等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1.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在国家批准设立、实施普通高中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和完全中学的高中部、特殊教育学校高中阶段就读,具有本市正式注册学籍,符合国务院扶贫办发布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持有《扶贫手册》的普通高中学生;持有民政部门确认并核发的《北京市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北京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和《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的烈士子女;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儿童福利证》的适龄学生和持有残联发放《残疾人证》的残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月200元,家庭无经济来源的革命烈士子女、孤儿为每生每月300元;每年按10个月计发,用于享受政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支出。

2.宏志奖学金。为巩固本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支持、鼓励家庭贫困的普通高中在校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北京市设立“北京市普通高中宏志奖学金”。每生奖励2000元,免交获奖当年学费。

3.减免学费、住宿费。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免教科书费,住宿生免住宿费。除享受国家助学金以外,家庭发生临时经济困难的学生还可享受减免学费。减免学费的条件由所在学校结合本地区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和居住地区生活水平确定,并予以公示。

4.学校资助。普通高中学校将不超过当年学费收入5%的经费用于减免家庭发生临时经济困难的学生学费、设立校内奖助学金等政策补助。

5.社会资助。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等面向普通高中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北京市学生资助事务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董佳兴(QN0008)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