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全面推开街道“大部制”改革

2018-11-07 09:29 北京组工

打印 放大 缩小

6日上午,东城区召开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工作动员部署会,总结3个街道试点经验,在全区其他14个街道全面推开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成效

试点街道由“排名垫底”到“稳居前列”

今年5月,东城区在东直门、东四、朝阳门3个街道推行街道管理体制试点改革。街道工作重心逐渐转到管理与服务上来。

社区专员郭佳入户做工体38号楼地下车棚改造意愿征询

“改革以后,街道的管理逐渐走上了精细化道路,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解决。”东直门街道工委书记肖刚说,“比如居民反映胡同里的树快倒了有安全隐患,过去的流程是通过区里的热线,进入系统,然后还要经过派单,划分到职能部门最后才能到一线。现在社区专员就在居民身边,直接就能联系职能部门,从受理、监督到处理问题,一体化解决。”肖刚介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街道处置城市管理问题效能有较大幅度提升,“光是居民的锦旗就收到了38面,居民满意了,我们就心安了。”

据统计,5个多月来,3个试点街道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处置城市管理问题效能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案件量同比去年平均下降28%,街面问题平均存续时间减少47%,街道系统城市管理考核排名均有大幅提升,东直门街道由过去排名垫底跃居全区前列、并多次排名第一,东四街道始终排在前列,朝阳门街道也由排名靠后到现在稳居前六名。

创新

街道机构由“向上对口”到“向下对口”

此次,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广过程中,以街道各类机构综合设置为核心,减少管理层级,推动工作力量下沉,切实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社区专员高洋入户走访

街道机构从原来“向上对口”的25个科室和4个事业单位,精简为向下对口的“六办一委一队四中心”,29个部门精简成12个。

“六办”包括综合保障办公室、党群工作办公室、社区建设办公室、民生保障办公室、社区平安办公室和城市管理办公室。“一委”指的是纪工委(监察组),职责保持不变。“一队”指的是综合执法队。以街道城管执法队为主体,从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管、交通、消防等部门抽调执法人员组建街动执法力量,实现综合执法平台实体化运行。“四中心”指的是统一设置4个事业单位:新成立党建服务中心;保留社区服务中心(不再加挂“社区文体中心”牌子);社保所转变职责,更名为政务服务中心;整合为民服务分中心和环卫所,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加挂“综治中心”牌子。

新增加了街道职责清单准入制度,梳理形成106项街道内设机构职责清单,作为街道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把不应该加给街道社区的负担坚决挡在门外,使街道能够更加聚精会神地抓主责主业。对于需由街道承担的其他职责,可依据程序增加。

社区专员马星星参与社工能力提升项目,与胡家园社区工作者共同研讨社工发展历史及现状。

推动工作力量下沉,设置社区专员岗位。原则上由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每名社区专员负责1-3个社区的工作;设置社区专员助理岗位,由部分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社区专员和助理作为街道工委、办事处派驻社区工作的专职干部,指导、协助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开展全面工作。此次,全区共选派159名社区专员和助理上岗,实现了责任在一线落实、调度在一线进行、问题在一线解决。

社区专员张琦协调城市管理部,共同查看居民反映的树枝敲窗户扰民情况,解决居民诉求。

“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无经验可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反思问题。”东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清旺介绍,对试点工作的整体评估情况来看,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下一步全面推开以后,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健全完善适应新体制的规章制度。

推广

稳抓“赋权”“下沉”“增效”关键环节

“这次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人财物划转和机构撤并,而是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精神的生动实践,是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实施意见的重要举措。”龙潭街道是此次14个全面推开改革的街道之一,龙潭街道工委书记杜娟谈了谈自己的想法,“改革以后,街道的管理范围和工作要求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我们也将积极与有关部门主动对接,把握好职能改变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规律。”

东城区动员部署大会后,区委将派出7个工作组指导街道开展工作,14个街道将按照区委要求,迅速召开本街道动员部署大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全体党员组织生活会,实现机构设置、人员调整迅速到位。

东城区全面推开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贯彻市委“街乡吹哨、部门报到”重大改革部署的具体举措,实现了街道工作一切围着基层想、一切围着社区干、一切围着难题办、一切围着群众转,有效破解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责任编辑:向浩(QU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