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北京> 正文

揭秘北京试供暖启动:曾提前劈柴打火机点火 如今只需按按钮

2018-11-08 14:59 北京晚报

来源标题:按下按钮 点燃“热情”

“各项指标正常。”昨天(7日)早上9点,坐在显示器前的技术人员仔细盯着上面的数字。那不是台普通的电脑,是一排机箱柜组成的监视器,身着蓝色工作服的人们每个人都守着很多数字和图表,生怕其中某个指标突然出现问题。

“好——点火。”一声令下,曹立峰按下了按钮。整个屋子瞬间静得只剩下电脑风扇的声音。这并不是发射卫星火箭,而是这个冬天开始前,北京房地集团天岳恒公司西罗园分公司,也就是西罗园供热厂的锅炉点火“仪式”。每年供暖开始前,这里都会提前一个星期点火,以保证11月15日居民家里温度达标。

“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简单。”点火流程顺利结束后曹立峰告诉记者。寒冬已至,锅炉——这个外表冰冷的铁疙瘩,又要将曹立峰和供热厂同事们的关怀,送往千家万户了。

烧锅炉好像使用燃气灶

自打几天前冷态试运行开始,到了11月7日这个“点火”的正日子,曹立峰和同事们所要做的,就是坐在温暖的办公室里,一边监测数据一边密切关注新锅炉的状态。“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前烧锅炉工序多、流程复杂,现在点火只需要按一个钮,至于烧的温度嘛,简单地说就好像咱家里使用燃气灶一样,根据需要调整火大火小就行了。”

新的燃气锅炉和过去燃煤锅炉大小相仿,但旁边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块仪表,观察火焰的窗口也变成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玻璃孔。“更多的指标全都由仪器自动监控,反馈到控制台的电脑上,有问题自动报警。不像以前,总要靠人工巡视,生怕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发现。”

在燃煤锅炉时代,点火工作可不像这么简单。“锅炉点火时候的场面,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点儿可笑,工人要提前准备好劈柴,人钻进锅炉的燃烧室里,把劈柴码放好,旁边堆上引火的棉絮。然后掏出打火机,引燃报纸,塞到棉絮旁。”这样的操作,多年来却也是标准的流程。“而现在这么简单,也更安全,当年想都想不到。”

“锅炉工”算个什么工种?曹立峰参加工作的时候,没太细想这个问题。他是河北深泽县人,1987年,18岁的他随着招聘来到北京打工。“天天跟煤末子打交道,锅炉房里热气如蒸笼。”想必北京人也不太愿意干这个吧。

然而西罗园供热厂的情况不太一样。那一年是厂子建好投入运营的第一年,如此大的规模,两三层楼高的锅炉,开工前严谨的培训,都让曹立峰在北京有了一种新的归属感。身边的北京人、外地人一起干活和生活,显示着这处锅炉房“显赫”的身份——当时全北京都没有几个如此大规模的集中供暖单位。

按说这锅炉房是冬天城市里最暖和的地方,但曹立峰的工作其实是在室外,驾驶“天车”也就是桥式起重机,将锅炉排出的炉渣一次次的抓出渣池。无数个寒冷的日夜,他都得在爬上爬下进出那个冷冰冰、狭窄的驾驶室。

现在,无论值班是白天还是夜晚,他只需要在控制室仪表旁边观察数据,并及时做出反应。

眼见煤堆变成新高楼

今年供暖开始前,工人师傅们例行对锅炉进行维护保养,发现锅炉里面很干净,相关的工作都很顺利地完成了。以前供热厂最核心的锅炉房里面有四台燃煤锅炉,现在只需要三台燃气锅炉,总蒸发量比以前还略有提高。而且燃气锅炉几乎没有什么需要修理的地方,偶尔出现一些小的异常也很容易解决。

今年锅炉房窗外开始盖楼,曹立峰便时常站在窗前望着工地愣神儿。没有了堆煤场,这个地块建起新楼房。“居然连煤都看不见了,这还是咱供热厂吗?想当初我刚参加工作,看着煤山自己琢磨,我得干到哪一天,才能把这堆煤都搬完啊。没想到,我还真有把煤搬完了的这一天,还能看着堆煤场将变成新高楼。”

新锅炉第一年使用的时候,厂家还派出了技术员前来帮忙,经工人师傅们学习参加相关知识培训,稳定可靠的锅炉已不需要过多人工干预,便能良好运行。从体积上看,燃气锅炉和以前燃煤锅炉类似,都有差不多三层楼高,不过现在只需要三台;当初供热厂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现在的建筑面积只有原来的一半。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煤堆没有了,虽然在大家心里,冬天的燃煤是供热厂的宝贝,但每天沾一身煤末子、刮风时候回到家一身黑的日子,都成为历史。运煤的传送带、吊车等设备光荣退休,这带来的是更少的人工环节、更低的故障次数。

“燃煤锅炉的时代,一般每隔一个月,就要处理一次里面的积灰,这是供热厂冬天最忙碌的时刻。”四台锅炉常设一台备用,清渣之前,先将备用锅炉点燃,再熄灭清渣锅炉,一般半天之后待锅炉自然冷却,工人们便爬进去一番打扫。“为了节约时间,不敢等锅炉凉透,其实里面还很热呢,我们穿着背心裤衩进去,出来时候就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还有那根大烟囱。“想当初咱供热厂的大烟囱,算得上是南城的一个标志。”近80米高的烟囱超过了马家堡小区里的20层居民楼。那根烟囱又不仅是地标,也是工人师傅们心中的一座丰碑,有陌生居民打听供热厂的位置,大家总是随手一指那根站在附近一眼就能看到的大烟囱。

供暖期间,北京将度过元旦、春节两个盛大节日,曹立峰自从进入供热厂,这31年就没在家里守过岁。经过这几年的运行经验积累,供热厂的人力越来越节省,“以往一个班需要四个人,还需要三个季节工。今年一个班只需要两个人值,自动化的程度太高啦。”

他倒是蛮怀念除夕夜里几个工友坐在锅炉前,从小窗口里盯着火光享受方便面的日子,若是有工友带来家里的饺子,叫上来一线慰问的单位领导,大家一起煮点儿吃,那就是更美妙的除夕之夜了。

锅炉房里的四次飞跃

“像曹师傅这样的‘四朝元老’,在咱们这儿可是个宝贝。”供热厂副经理杜珉说,“咱这儿本来还有几位和曹师傅资历相仿的老师傅,如今随着公司业务扩大,接收了很多老机关单位的锅炉房,师傅们分散到各地,还都是技术主力。”

而杜珉所说的“四朝”指的是集中供暖概念出现以来,西罗园供热厂的多次技术改造。1987年,供热厂从无锡采购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锅炉,并配合各种机械;国家出台环保标准后,供热厂改用低硫煤,也安装了废气处理设备;2014年“煤改气”工程进行到这里,那个供暖季结束的时候,几位老师傅告别陪伴自己多年的锅炉时,竟像告别一位老朋友一样流下眼泪;新的燃气锅炉让供热厂变得格外干净,而去年供暖季开始前,供热厂再次跟随国家日益提高的环保标准,对锅炉的燃烧器进行了低氮化改造,如今这里的排放水平远远高于环保标准。

在多年的努力下,供热厂从没有发生过排放引起的投诉事件。近几年,厂里负责的150万平方米、包括200多栋居民楼及其他商用设施;由于居民们满意度高,每年供暖费的收取率都在逐年提高,今年能达到98%以上,这在老师傅们看来,也是衡量自己工作成果的直观标准之一。

老锅炉工们曾有一个传统,因为锅炉涉及千家万户的生活,一旦出现问题,没法跟居民们交待,而且大家的业绩都与锅炉稳定运行挂钩,所以老锅炉工们有时会在锅炉前双手合十,算是“拜托”锅炉平稳运行别出状况。曹立峰说,前两年大家面对新锅炉还有些担心,而今年这个传统已不用再坚持,因为锅炉运行实在是“稳定可靠”。

记者 张硕

责任编辑:李若晨(QN004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